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片冰心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公元698年-756年),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片冰心王昌龄

网络插图

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的长安是东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出塞》是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诗人爱重家国、渴望胜利、期盼良将,是抚今追昔之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片冰心王昌龄

网络插图

投笔从戎

诗人在大约二十岁时,诗人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他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诗人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即使诗人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不久后他到长安谋求发展,没什么成效,于是诗人便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片冰心王昌龄

网络插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不离“关”和“月”二字。仿佛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但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还未回还。

仕途失意

经过不懈努力,诗人终于在开元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但终究心有不甘,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并没有升迁,仅被授予汜水尉。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诗人颇受打击。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片冰心王昌龄

网络插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指卫青奇袭龙城的战役,飞将可能指汉飞将军李广。诗人感叹若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依然健在,绝不会让外族的军队翻过阴山。

被贬岭南

诗人在做了汜水尉五年后,诗人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失意之后就是放浪形骸。在赴任途中,诗人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因这种极其消极的态度,被授人以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片冰心王昌龄

网络插图

一片冰心

在诗人北边后赴任江宁丞之日,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诗人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时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途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被杀原因为何?史书记载甚少。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