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暴君作恶多端,却比汉献帝还幸运,受两代帝王礼遇,还被封为王

很多人以为,汉献帝是古代最幸运的亡国之君。

曹丕代汉后,非但没有迫害汉献帝,以除后患,反而对汉献帝无比尊崇,保证了他后半生体面而尊贵的生活。汉献帝退位后,曹丕“奉”刘协为山阳公,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还可以皇帝的排场祭祀天地。

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

相比那些亡国后,被开国皇帝迫害致死的亡国之君,刘协的结局,简直好到天上。

此暴君作恶多端,却比汉献帝还幸运,受两代帝王礼遇,还被封为王

与刘协同样幸运的,还有曹魏亡国之君曹奂。曹奂禅位晋武帝司马炎后,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尊崇,被封为陈留王,宫邺城,可使用天子旌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可以说,曹奂禅位后的待遇,还略高于汉献帝。

但是,汉献帝也好,陈留王曹奂也罢,他们的结局虽然足够幸运,却不是古代最幸运的亡国之君。在我看来,南汉的亡国之君刘鋹,才是最幸运的亡国之君。

南汉是五代时期,建立于广州的割据政权。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宋太祖赵匡胤令名将潘美率军南下,征讨南汉。次年,潘美兵锋直逼南汉都城,末帝刘鋹慌忙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但还没出发,宦官与卫兵就盗取船舶逃走,刘鋹只好投降,南汉灭亡。

宋太祖完全可以处死刘鋹,因为杀刘鋹并不需要背负骂名,刘鋹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暴君,南汉群臣对他切齿已久。

公元958年,南汉中宗刘晟去世,作为其长子的刘鋹即位。据史料记载,刘鋹体态丰满,眉清目秀,有巧思,亦能言善辩,但偏偏不会治国。甫一即位,他便把政事都委任给宦官龚澄枢、陈延寿以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还把宫女任命为参政官员,自己则沉迷享受,不问朝政。

此暴君作恶多端,却比汉献帝还幸运,受两代帝王礼遇,还被封为王

后来,刘鋹爱上一名波斯女子,便整天与她淫戏于于后宫,叫她“媚猪”,而自称“萧闲大夫”,更加不理政事。同时,他又宠幸一位名叫樊胡子的女巫,对她言听计从,信任超过龚澄枢等宦官,以至于朝政日益紊乱,民怨沸腾。

在刘鋹统治下的南汉朝廷,当家做主的有女巫,有宦官,也有后妃和宫女,但唯独没有大臣。这是因为,刘鋹认为群臣有家室,会顾及子孙不肯尽忠,所以不信任群臣,更不重用群臣,南汉的大臣根本没有地位和话语权。

不过,南汉大臣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被刘鋹重用,只要他们“敢于牺牲”。刘鋹制定了一项荒唐至极且惨无人道的政策,大臣若想任用,必先自宫。

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阉然后用。

因为刘鋹不信任群臣,所以群臣必先变成宦官,才可以得到刘鋹的任用。虽然条件苛刻,但还是有大量的官员,或贪婪名利自宫,或被阉,以得到刘鋹的任用,导致区区南汉政权,宦官竟多达2万余人。

而那些没有自宫的大臣,非但不可能被刘鋹任用,还有生命之虞。

此暴君作恶多端,却比汉献帝还幸运,受两代帝王礼遇,还被封为王

刘鋹喜欢饮酒作乐,也不时邀请大臣宴饮。皇帝请客,这本是好事,可对南汉大臣而言,每一次参加宴饮,都像闯一次鬼门关。因为刘鋹常在宴会上准备毒酒,看谁不顺眼,便用毒酒将其鸩杀,许多大臣都冤死在他的毒酒之下。

由于作恶过多,刘鋹降宋后,宋太祖赐酒,刘鋹下意识地以己度人,号啕大哭。刘鋹想到自己曾置酒毒杀大臣,便以为宋太祖也会用毒酒杀他。赵匡胤看穿刘鋹的心思后,不禁大笑,取过刘鋹的酒,一饮而尽。

刘鋹可以说是一位集昏庸、荒唐、残暴于一体的帝王,而且他的每一种恶劣品质都足够“出众”,无论在“那类坏皇帝排行榜”上,估计他都可以“名列前茅”。这样的帝王,无疑是国之蟊贼,杀他简直就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可赵匡胤终究没有杀他。非但没有杀他,反而对他十分宽厚。刘鋹投降后,将祸国殃民的责任全部推给宦官龚澄枢,赵匡胤于是将龚澄枢斩首,却任命刘鋹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南唐灭亡后,赵匡胤又提拔他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甚见亲待。

那么,赵匡胤为何不杀刘鋹呢?

刘鋹降宋后,有一次,为了讨好赵匡胤,献上用珠子将马鞍结成的戏龙。赵匡胤看到这件礼物后,大为感慨:“刘鋹如果能将这项技艺用在治国上,怎么会灭亡!”

在赵匡胤看来,刘鋹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昏君,一个一无是处的政治低能儿,一个臭名昭著民心尽失的暴君,这样的人,即使给他复国的机会,也无所作为。加上赵匡胤为人本就比较宽厚,所以,他决定善待刘鋹,以示宽大。

此暴君作恶多端,却比汉献帝还幸运,受两代帝王礼遇,还被封为王

我们有理由相信,刘鋹在降宋后,所作所为是很“本分”的,至少在皇帝看来很老实。因此,宋太宗即位后,又将刘鋹晋升为卫国公。

就这样,刘鋹受到两代帝王的礼遇,过着优渥的生活,竟得以善终。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刘鋹去世。去世后,刘鋹还被赠授太师,追封为南越王。

作为亡国之君的刘鋹,不可谓不幸运。之所以说刘鋹比汉献帝、陈留王更幸运,汉献帝和陈留王都是被“篡位”,不曾有罪于天下,他们的遭遇得到人们的同情,加上魏晋时期并无迫害亡国之君的恶性惯例,所以被善待也是理所当然;而刘鋹作恶多端,血债累累,早就该一死以谢天下,却得以善终,死后享尽哀荣,这岂不是比汉献帝、陈留王更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