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两代,金石学盛行,为何“碑学”只盛于清?

所谓金石学,与当今的考古学类似,他们都是还原历史和文化的真相,但两者有所不同,金石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证经补史。考古学包括金石学的所有内容,范围与意义更为广阔,这里我们不必细谈。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金石学的兴盛于宋代和清代。

在宋代,金石学成为独立的研究门类,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成就,流传至今的著作就有29部之多,成就颇丰。

宋、清两代,金石学盛行,为何“碑学”只盛于清?

在清代,与宋代注重青铜不同,清代更加看重石刻方面的研究,在这方面的学者颇多,有顾炎武、黄宗羲、翁方纲、朱彝尊等。

另外我们都知道,清代书法的时代特点是碑学兴起,而碑学的兴盛离不开金石学的研究,正因为大量学者进入考据学、金石学,让清代书法家看到了众多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开阔了视野。

但宋代金石学也非常繁荣,很多学者也能看懂众多古代碑刻铭文,书家主流字体都是行草书,书风都是魏晋唐,基本不存在碑学之说。

宋代为何没有碑学?

宋、清两代,金石学盛行,为何“碑学”只盛于清?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碑学的审美普遍不被接受,人们仍然崇尚魏晋流美的风格,对于古拙雄强的汉隶、南北朝碑刻等不屑一顾,碑学与宋代流行的帖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审美类型。

而清代之所以能够接受碑学的“丑”就是因为思想观念的转变。

清代思想观念的转变得益于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那时的书家看到了帖学自宋以来的发展弊端,帖学越来越趋向与简单低俗化,诸如阁体等都是帖学的产物,久而久之,文人们自然会厌倦这种审美范式,再加上明末清初思想的多元和开放,碑学的风格也就被文人们广为接受了。

而当代人,包括我自己,对于碑学的审美是难以接受,之前我也是无法理解,但是看久了,转变思想观念后也就接受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用不同的审美对待同一事物的结果是不一样,同样兴盛的金石学,清代与宋代的结果天差地别。

宋、清两代,金石学盛行,为何“碑学”只盛于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