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永春拳精髓(十八)——“三襟手”的真面目

永春拳平衝、上衝、下衝拳稱為“三衝拳”;正掌、側掌、底掌稱為“三品掌”;前襟、後襟、側襟手稱為“三襟手”(也可稱三襟掌)。在演練“小練頭”(含小念頭)套路時,三式襟手都是雙手同時齊發的。雙手齊發是讓我們去練習,不是說在實戰中也必須雙手齊發,它是可以因應情形之需,僅作單手發擊的。

​感悟永春拳精髓(十八)——“三襟手”的真面目

前襟手

歷史車輪隆隆使來,揚起之砂塵讓人看不清來途一草一木……或許難免,無數的永春拳門先輩,總是會將自已技藝的心得滲入到原始的永春拳法內,產生了取捨、改變、改法、改良,甚至改得面目全非。筆者相信,細心的學習者,一定會在當今眾多教學視頻比較中,發現“十字擺手” 、“三襟手” 等等的動作竟然各具面目,更別說一套路了。比如,筆者認為眾多的“小練頭”相似度只能有80%。

筆者多年觀察與比較,覺得“後襟手”與“側襟手”,眾家之法基本統一,無甚出入,唯“前襟手”,目前在社會上有兩式形態——

1、雙手前襟時,雙掌之指尖朝前方。

2、雙手前襟時,雙掌之指尖是向內相對。

這會讓學習者迷惑——何以如此分別?何為正確?

答案只能從“襟手”之作用去求得。

粵語白話“襟”字之意,為普通話“蓋壓、按壓”,襟手錶意為下擊、下按。所以多數教者的襟手解釋是——

⊙前襟、側襟手,皆以掌根注力,是拍按對方來腿之腳掌背。

⊙後襟手,一是以掌根注力,向後擊打對方腹部,二是當對手用擒拿術“別臂法”別自已手臂時,借力擊打其腹部,或借力一“襟”甩脫之。

如此,行不行得通?

筆者以幾十年的見聞、交流與請教高明,可以明確肯定,上述的“用法”皆為錯覺、錯誤,全因無緣“心法”之傳遞,只好憑自已直觀去忖度其“用法”。這些是妄法,不是真諦!

⊙憑什麼,以一臂一掌之力能抗衡倍量計的一腿之力?!

⊙憑什麼,憑一臂一“襟”之力,能反抗別人雙手之“別”力?!

力量對比之懸殊,足證自忖之“用法”站不住腳!(除非是成就內功‘紅砂掌、黑砂掌、金剛掌、南派一指禪掌法’及外功‘鐵砂掌、排打功’,否則,以手掌阻擋踢腿,將瞬間受傷。)

“襟手”之“口傳心法”——

一、以前臂外側為注力點,下攔來腿之小腿外側為要領。(請用心忖度,以臂外沿借力攔截來腿,是不是更合理,更成立。)

二、高級技術稱為“襟打”,全是貼身針對腹部(及以下)擊打法。又以“側襟”最為出人意表。

​感悟永春拳精髓(十八)——“三襟手”的真面目

後襟手

綜上,雙掌“襟”下時,雙掌尖作何方向已不重要,可說皆為先輩們認為的正確。只是學習者要注意自已手小臂外側的方向,這才是在致用時的要點!

武林,人性森林。虛榮,人性劣性。虛榮喧譁於武林,借傳揚而取寵。故一門派可產生無數這“氏”那“家”,令求學者懵圈。真才實學無妨,一知半解誤導,是

為理也。

(本文原創。乃篇者四十餘年浸淫永春拳技之求教、鑽研、見聞與感悟。技藝分享,共同體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