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青島

美麗的青島

青島市區的房價在17、18年攀到了頂峰,但是現在不得不承認的是房價尤其是二手房的房價又回到了原點。

持續了近三年時間的房地產調控,讓青島房產從供不應求慢慢轉變為供過於求,供給量大大增加,需求卻受到嚴格限制。如此,房價回調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除了調控,還有沒有其他原因造成今天這個狀況?

青島的行政區劃有多大?自從即墨劃區,膠南黃島合併,青島市區以市政府為起點,開車前往上述兩地政務中心,距離為50公里左右,如果後期膠州劃區,距離為60公里,這還僅僅是行政中心的距離!這是什麼概念?北京市區以天安門為圓心,半徑也不過才50公里!

同北京比,青島的佈局不可謂不大,但是資源稟賦卻天差地別,我們沒有那麼多的人口,沒有那麼多的企業,沒有那麼多的政策!名為二線城市,可就居民收入來看,跟山東省其他城市並無太大區別。

經過這一輪行情波動,相信那些投資青島房產的客戶應該會有所領悟,現在是迴歸價值的時候了,人口和地段!人口即需求,地段即配套,需求旺盛、配套齊全的房子漲的最快,也最抗跌,主城區有大量成熟的社區可供選擇,價格不菲有之,經濟實用也不少。

遠離熱點,一般身家的客戶還是不要盲目去追逐熱點區域,這類房子看似價格低廉,實則持有成本是最高的,比如青島兩個不限購的區域,這裡囤積了大量外地投資客,你放心,這些人大部分不來住,房子就這麼空著,等到房子能出售了,這些人又會拋的比誰都快,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傾軋!這種情況就連市區內都出現過,比如韓國人聚集的小區,因為買的早入手價格低,這些人往往會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往外拋,套現走人。所以要麼可以抄這類人的底,要麼離他們遠點。

再一個就是,所謂的熱點,當普通大眾都知道時,那已經不算熱點,而是熱鍋了。追熱點可以,像16年之前的高新區,可以投,但是隨後的高新區被炒到什麼程度,大家都清楚,很多人在房價之外還花了十萬乃至幾十萬的冤枉錢。現在高新區迴歸城陽,鬧劇終有落幕的一天,只作為一個普通的功能區而已。再比如藍谷,發展海洋高科技,高科技是好東西,可是這高科技也用不了幾個人啊,靠著這麼幾個科研人員,短期內是無法帶動一個區域的發展。什麼,你說大學?學校配有教師公寓,又大又好又便宜,學生在藍谷上學,畢業後就得在藍谷買房?純粹屁股決定腦袋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