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鲁东大学心理教育学者崔建爱指出,儿童智力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非提供足够营养、灌输大量知识,就能够强行提高。

只有依据科学研究和孩子生长发育特点,在关键时刻予以提点、拔高,才能对大脑开发产生促进效果。

反之,如果轻视儿童发展规律和孩子的个人特点,反而容易陷入误区。


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认为左脑发育比右脑更重要

大部分孩子喜欢用右手写字吃饭,很早就能够学会推理、类比等方式,看起来很聪明。不过,这其实是习惯用“左脑”思维的结果。

左右脑理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理学家斯佩里团队提出了。他们研究认为,左脑比右脑天然就更加“活跃”,这也是大部分人都能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有一定表达能力、会进行逻辑演绎的主要原因,人们也更加倾向在生活中频繁使用左脑,而让右脑愈发“闲置”


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其实,右脑可以说是“艺术的大脑”,在音乐、绘画、写作、情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人的左右脑并非完全割裂的,右脑的活跃也会刺激左脑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正因如此,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艺术家,例如物理学家牛顿在哲学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而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人也常常擅长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例如达芬奇就不但留下众多绘画名作,也写出了不少数学研究的书籍。


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促进孩子右脑发育,可以多让孩子接受音乐、图形、颜色等感官方面的刺激,例如选择一些节奏明快、音色动听的乐曲陪伴孩子长大;可以从小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乱涂乱画”,用颜色和线条去尝试表达。多陪孩子玩找不同、连线、捉迷藏、走迷宫等均衡左右脑发展的游戏。

智力发育重要的不是大脑的开发,而是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


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只要教育方法正确,孩子就会变聪明

很多家长在指导孩子写作业时往往特别生气,认为自己尽力教育了,为什么孩子仍然显得“很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逻辑分析都比不上同龄人?其实,孩子的智力发育除了受到教育方式的影响,还与很多客观条件有关。


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著名画家潘公凯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儿子。

他曾对媒体说,自己的一生深受家庭氛围的影响,父亲潘天寿其实从未指导过自己绘画,只是比别人的父亲作息时间更严格、对家庭更有耐心。父亲从未打骂过孩子,也没有对妻子红过脸,家里永远都是在安静地谈论绘画、艺术,与邻居家常常传出的打闹声形成了鲜明对比。

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想要教出聪明的孩子,除了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摄入、良好的作息以外,还要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保持平和冲淡的情绪,负面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育,让孩子变得呆滞、木讷。

智力开发越早越好

英国科学家2008年曾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一份名为《智力资本和心理健康的前瞻性规划》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了人类智力发育的5个阶段,其中3-12岁是儿童建构知识、培育技能、养成学习习惯的最普遍时期,3岁前则属于儿童的启蒙阶段。


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成人不应过早刺激儿童智力开发,在长远看来坏处比好处更多。想要促进孩子的智力增长,家长要抓住3岁后的大脑发育高峰期,除了要给孩子准备益智玩具之外,还要给孩子准备一些游戏书和益智绘本。让孩子的左右均衡发展,才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孩子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家长早了解,教育能少走很多弯路



智力开发并非越早越好,而是应当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制定合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甚至出现逆反和抵触的情绪。

有时候觉得孩子“笨”,可能只是家长急于求成、用错了方法。孩子的智力成长和身体成长一样,需要家长精心浇灌,然后耐心等候,静待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