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01

卓越和平庸,本質上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習慣打工的人,工作被裁之後,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下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

習慣創業的人,項目失敗之後,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下一個項目東山再起。

而一個嗜賭如命的人,今天輸光了之後,想的是找誰借錢明天再來翻盤。

你看,同樣是失敗,打工者、創業者和賭徒,思維完全不一樣,當然最後的行為和結果肯定也不一樣。

為什麼?因為人有思維慣性,我們的行為和思維,很容易陷入路徑依賴中。

何為路徑依賴?諾貝爾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認為:

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

簡單來說,路徑依賴就是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去採取行動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恰好處於一條好的路徑中當然最好不過,你只需要一路深耕,越鑽越深,最終即可成為行家。

但,倘若我們恰巧處於一條壞的路徑中呢?結果當然也是固步自封,越陷越深。

正所謂,一個人越有經驗,越容易被經驗束縛。

這兩種不同的路徑,前者的結果是卓越,而後者只能是平庸。

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02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前面我們聊過,我們一旦進入一條壞的路徑中,往往就會順著這個路徑持續下去,最終逐步走向平庸。

也許你會說,那我改變自己,不讓自己順著這條路徑持續下去不就行了嗎?

是的,理論上來說這是可行的,但問題在於,我們往往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路徑有問題。

退一步來講,就算能夠意識到,我們也無法做到。

第一,在思維上,會受到思維惰性的影響。

我們的大腦,都有一個自動化的裝置——問題簡化處理。

當我們在面對一項任務時,首先會調動大腦已有的經驗,看看是否可以不用耗費大腦精力的方式來處理。

就像我們下班開車回家,剛開始可能還需要導航,而且你還得去思考下一個路口是不是有紅燈,左轉還是右轉,30分鐘車程就會讓自己有些疲憊。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我們就不用使用導航,甚至是連腦子都不怎麼用了。

我們會下意識的在該左轉的路口左轉,該直行的路口直行,前面哪一段容易出現行人或電動車,你都一清二楚。這個時候你開車回家,同樣的30分鐘車程卻輕鬆許多。

這就是因為我們大腦選擇了簡化處理。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既有的經驗上處理工作任務、做出行為選擇,比尋找新的方式,所耗費的腦力肯定會更少。所以,我們更傾向於選擇既有的經驗來處理,而且還會自我找藉口,以前就是這樣做的。

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第二,在心理上,會受到損失厭惡的影響。

對於同樣100元錢,丟失比獲得更讓我們難以接受。

同樣,對於已經既有的經驗,因為受到損失厭惡的影響,我們也不願做出改變。

比如做備忘錄這件事,現在已經有很多方便的APP,但我見過很多人,仍然只願意用筆和紙進行記錄。

我問過很多人,他們都很清楚用APP記錄的好處,方便編輯、方便檢索、多平臺查看等。

而他們之所以還是隻用紙筆記錄的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因為從小就只用紙筆記錄,要是改掉這個習慣的話,心裡面會覺得丟了什麼一樣。

你看,記錄這樣一個小習慣,僅僅改變下方式和載體,心裡就會感覺受到了損失。

要是面對更大的選擇時,我們就會更難以進行改變了。

畢竟,我們誰也不願“丟東西”。

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所以,回頭來看,就算能夠意識到,我們也會在思維上和心理上受到不願意改變的影響。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被禁錮在已有的經驗中而不自知,會習慣呆在舒適區而不願改變。

最後,有人會過著一日如十年的生活,而有人卻過著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03

正確利用路徑依賴,助你擺脫平庸,獲得職場成功

1、三點交叉,做好最初的職業選擇,避免走入壞路徑

毫無疑問,我們當前的生活,來源於昨天的選擇。我們今天的職業發展,來源於最開始的選擇。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一旦選擇了自己的跑道,就可能只有眼前這條路了。就算以後對這條路不滿意,但往往難以改變它。要知道,換職業賽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因此,在一開始就慎重地選擇自己的職業道路,就特別重要。

那怎麼在職業開端做好選擇呢?我們可以試試三點交叉法。

所謂三點交叉法,就是從我們自己的興趣、能力、利益,這三個點圈出重疊點,這個重疊點,大概率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具體怎麼找到自己這三個點呢?

所謂興趣,就是那些不給錢你也乾的事情。比如吉他是我的興趣,我不會因為說彈吉他沒錢我就不彈了。

所謂能力,就是我們自己能做什麼。當然這個能做什麼,可以是當前能做的,也可以是自己相比他人更容易學會的,比50%的人都做得好就行。

所謂利益,就是離錢更近,未來更有錢的職業。那些明明看起來已經走下坡路的行業,就別選了。

當然了,找到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

但有個建議,那就是感覺差不多就行了,別太糾結。

可以看看我之前那篇《 》,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畢竟,只要大方向沒錯,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是可以不斷迭代修正自己的方向的。

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2、經驗重置,打破路徑依賴,走出思維的舒適區

如果我們已經走到職業的中途了,我們已經錯過了最初的選擇,那該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我們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明白,不要讓自己受到路徑依賴的影響,要讓自己走出思維的舒適區。

前面聊過,我們之所以受到路徑依賴的影響,就是因為我們太依賴自己的過往經驗了,但很多時候經驗是有侷限性的。

所以,要想突出重圍,我們就需要重置自己的經驗,擁有超越經驗學習的能力。

《經驗的疆界》那本書裡面將學習分為高智學習和低智學習兩類。

高智學習,就是搞清楚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並總結出規律、模型,能應用到不同的場景。

低智學習,就是通過試錯、模仿的方式來學習,獲得經驗。這種學習的方式,其實只是表面的瞭解,而並沒有掌握事物真正的因果關係。

所以,想要突破經驗進行學習,我們得學會高智學習的方式,將學到經驗進行總結,看看是否能應用到不同的領域。

比如一個做了多年招聘崗位的人,他就需要通過總結歸納,公司的崗位到底是如何吸引到應聘者的。

本質上來說,這跟市場營銷崗位有類似之處,只不過招聘工作銷售的是崗位,而營銷工作銷售的是產品。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學會用高智學習的方式,你會發現其實招聘做得好的人,嘗試做營銷的話,成長起來會更快。

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3、懂得篩選,凡事多找選項,避免單一選擇

陷入路徑依賴,有時候其實是我們完全沒得選,或者說自己不想做選擇。

當我們只有一個選項的時候,往往就只能一路走下去了,久而久之更有可能變得混日子,不再做選擇。

比如換工作的時候,接到一個offer就答應了,並沒有想想是不是適合自己的。

結果當自己進去呆了半年後,發現原來不是自己想要的,這個時候要不又跳槽,要不就繼續混下去了。

但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能同時找多個公司面試,想辦法對比各自的優劣勢,看看自己到底更適合哪裡。

看起來這樣會讓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畢竟找工作也不容易),但我們需要明白,多一個選項我們就多一種選擇,也就多一種可能性。

所以,下一次做選擇時,記得要進行篩選。

只有經過我們篩選之後的路,才會可能是真正適合我們的路。

也只有經過我們篩選之後的路,才會可能是更有價值的路。

粥左羅老師曾說:隨意選擇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深以為然。

路徑依賴:我們的職業生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04

小結一下

一家公司的基因,決定著它的成敗,一個個體的選擇,決定著它的方向。

我們當前所作的選擇,看似深思熟慮,其實往往是被路徑依賴所影響。

當我們發現自己正處於一條好的路徑時,請記得拿出百分百的努力發揮它,讓自己一直處於良性循環之中。

而如果發現自己處於一條壞的路徑時,請嘗試用這三點,果斷地擺脫它:

1、三點交叉,做好最初的職業選擇,避免走入壞路徑

2、經驗重置,打破路徑依賴,走出思維的舒適區

3、懂得篩選,凡事多找選項,避免單一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