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甄嬛传》中皇上接受不了甄嬛穿了纯元皇后的故衣?

站在一个男性的视角来看,

皇帝一辈子真正喜欢的只有三个女人:

1.纯元皇后

2.华妃

3.甄嬛


为什么《甄嬛传》中皇上接受不了甄嬛穿了纯元皇后的故衣?


为什么《甄嬛传》中皇上接受不了甄嬛穿了纯元皇后的故衣?

对宜修皇后只是敬重,

所以宜修才会亲手害死姐姐纯元,

所以宜修才会说:“一个女人,得不到丈夫的爱,得到的只是敬重,这是何等的悲哀。”

表面看来,皇帝与甄嬛的疏远是始于甄嬛误穿了纯元皇后的礼服。

实际上两人感情的破裂,在很久以前就埋下了伏笔。

皇帝爱的人中,

纯元皇后凋零过早,“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由此纯元在皇帝心目中成为了善良、美丽、通晓诗书、会惊鸿舞、会女工、厨艺高超、会弹琴、会唱歌……的十项全能女子,恕我直言,世间真的有这样的女子吗?纯元的种种美好,大概率只是皇帝臆想出来的幻觉罢了,因为再也得不到,所以在我的想象中你永远最好。

华妃年世兰,在甄嬛入宫之前,宠冠六宫,皇后都被她压了一头,“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颐指气使,飞扬跋扈,兄长年羹尧权倾朝野,这些难道皇帝没看在眼里吗?之所以能一直宠爱她,说明皇上就是喜欢华妃的神采飞扬。

华妃体罚甄嬛,导致甄嬛小产,这是重罪吧?结果呢?华妃依然是华妃。皇帝的理由是年羹尧势大。

华妃杀死淳儿,直接杀死皇上妃子,还串通宫外卖官,这是什么罪名?但华妃只是降了位份,依然在翊坤宫活蹦乱跳。这时候年羹尧可是已经倒台了。

单这两条,换在其他任何一个妃子身上,都至少是打入冷宫。

由此可见皇帝对华妃是有真感情的。


所以皇帝内心处置华妃的底线是:降低位份,不再宠她,决不杀她。

(即便她随意谋害公主、其他妃子,即便她的哥哥意图谋反)

但甄嬛不允许皇帝这样,她一定要华妃死。

后来的纵火碎玉轩事件,终于让甄嬛找到了一击必杀的机会,面对放火烧宫这种重罪,当着所有人的面,皇帝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如果还不杀华妃,那就会后宫人人自危心寒,所以他咬着牙下令赐死华妃,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皇帝怪甄嬛,因为甄嬛逼着他做了自己不想做的决定。

为人王者,最反感的就是被胁迫。


所以,后面的剧情里,我们看到:

皇帝各种为难甄嬛的父亲,各种试探甄嬛,最终因为甄嬛误穿纯元的礼服一事和甄嬛感情破裂。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件小事,就能让皇帝如此冷漠的对待甄嬛,觉得世间男子多薄幸。

那是因为很多人想象不出皇帝当时的心情。

他隔着帘子,看到那个熟悉的背影熟悉的衣装,恍若当年湖畔初逢纯元,他轻轻的走向她,缓缓揭开帘子,可当她扭过头来看他,他才知道:她不是她。

在这一瞬间,甄嬛身上纯元的影子消失殆尽,皇帝又想起了甄嬛逼着自己处死了华妃,两个心爱的女人都因她幻灭成灰,他愤怒、悲伤、失去理智,声嘶力竭的大喊:“脱下来!”


只是,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原来他也爱甄嬛。


为什么《甄嬛传》中皇上接受不了甄嬛穿了纯元皇后的故衣?

因为皇帝这个时候已经爱上了甄嬛,但是他自己不敢面对这个感情,甚至害怕面对。

看甄嬛传我始终坚信一点——

甄嬛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有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皇帝爱她。

因为皇帝的爱,让后期甄嬛不断开金手指,能从甘露寺荣返后宫,赐钮祜禄大姓,在后宫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从皇帝弃“莞”这个称号不用、用“熹”,以及之后明明发现果郡王和熹贵妃的私情还是选择保留熹贵妃的性命和荣华富贵来看,剧中皇帝是爱上了甄嬛的。

很多人分析甄嬛为什么能斗赢皇后,比如说阵营强大、友军给力,运气好、特别能生等等,但是其实这些都是次要因素,因为这些助力在她作大死的行为面前根本就无济于事。

她作大死的行为就是绿了皇帝而且留下了证据,并且多次被皇帝有所察觉。这在普通男人面前都是不可能容忍的行为,更何况是一朝天子。

最简单的例子,瑛贵人被三阿哥疯狂骚扰,但是瑛贵人其实啥也没干,皇帝也知道她不可能蠢到去勾引自己儿子,但还是把她赐死了。

但是甄嬛呢?她是绿到自己头上了,果郡王当时都带兵追出城了,虽然这个时候皇帝还没有怀疑到喜当爹这件事上去,但是果郡王和甄嬛有过暧昧这是几乎可以肯定的。

但是皇帝也是忍了再忍,说了句:熹贵妃你去看看你的孩子们,他们都很想你。

最终还是没杀她,也没软禁她,也没打入冷宫或者降位份。甚至当时都没有再次立马滴血验亲。

而是让她带毒酒去赐死果郡王,潜台词是:

1.你若和他没有奸情,赐死他你也不会心疼。

2.你若和他有什么瓜田李下,你把他赐死这事就算了,你的荣华富贵我还是照样给。

帝王之尊能做到这份上已经很不容易了,当时看到这里我都震惊了,感觉甄嬛主角光环太强大了。

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皇帝爱上了甄嬛的,而且在皇帝心中他应该是这样排名的:

(纯元)甄嬛>华妃>皇后

皇帝对纯元的爱和对甄嬛的爱是不相上下的,甚至我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纯元这个人,那么皇帝这一生最爱的就是甄嬛,没有之一。

纯元是胜在了死的早这上面,没有人能比得过一个死去的爱人在皇帝心中的分量。

甄嬛和纯元本质上是很相似的,长相相似、才情相似,而不相似的地方恰好又是甄嬛的优点——甄嬛有谋略、有政治头脑,敏慧而机警,纯元则在这方面很缺乏。

而皇帝是很欣赏甄嬛身上这种政治才能的,因为可以说得上话,而对纯元的迷恋则显得有些空洞了,无非就是觉得她美貌性情温和有才艺,这些特点后宫中也是有比比皆是的女子。

而皇帝应该是早就在甄嬛去甘露寺之前就爱上了甄嬛。

甄嬛离宫之后,皇帝不允许任何人提起她,之后又跑到碎玉轩坐着,各种回忆,伤感甄嬛离宫就带走了一个长相思的琴,他赐的东西什么都没带走。这些都是爱她,放不下她的表现。

早在甄嬛穿纯元吉服之前,皇帝就爱上了甄嬛,他只是不愿意承认,而且极力回避。更隐秘的一个想法就是——他内心深处害怕甄嬛知道这一点。

皇帝是一直自欺欺人的觉得自己这辈子动过心的女人只有纯元一个,但其实他至少对三个女人动过心,只是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对纯元感情精神上的背叛而已。

甄嬛穿上纯元的吉服,皇帝认为这层窗户纸被捅破,自己收集纯元周边的行为被当事人知道了,于是打发甄嬛去甘露寺修行,也是害怕面对她的一种表现。

皇后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皇帝对甄嬛是动了真感情的。


整个故衣事件关键是看皇上当时的反应。

1.皇上隔着帘子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纯元的时候:

是惊讶(的先叫了一声菀菀)→激动的手足无措→大步走过去问(菀菀你怎么不叫我四郎了)。这时候皇帝的内心是难以置信+失而复得+高兴的快哭出来了,他觉得他看见纯元了、纯元回来了。此时他顾不上去想这是真的还是幻觉,因为对他来说,就算幻觉里、梦里能见到纯元也是好的。正如晏几道写的:“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2.甄嬛跪下行礼说“臣妾甄嬛,参见皇上”的时候:

皇上被泼了一盆冷水清醒了,发现眼前的人并不是纯元,所以他的反应是生气、愤恨。

一是气甄嬛把他与纯元相见的梦打碎了,而这个梦还是甄嬛穿了纯元的衣服导致自己认错人导致的。她给自己造了一个美梦,又让自己承受梦醒的失落感。

二是把这种美梦被吵醒的愤怒+对纯元已经死了再也回不来了的事实的怨恨和无能为力,发泄在了甄嬛身上。

三是梦醒之后,他觉得甄嬛不配,不配穿纯元的衣服,她的那点儿萤烛之光也不配与纯元的日月之辉相较,觉得这是甄嬛对他心中白月光纯元的冒犯和侮辱。

所以他愤而禁足甄嬛,还说让内务府只按答应的份例给她,就是恨极了。

至于对甄嬛逼死华妃、干政、甄远道替罪臣求情这些事的不满,是皇帝在禁足后又渐渐想起来的,当场动怒却并不是因为这些。

而他放不下甄嬛是从甄嬛出宫后他才发现的,故衣当场动怒的时候他是没有发现的,所以才有了后面写的“纵得莞莞,莞莞类卿,亦除却巫山非云也”。

(其实站在皇帝的角度上想一想,你和你对象恩恩爱爱,你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没有之一,他却突然死了,谁能承受这个打击?后来你好不容易接受了这个现实,有一天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个人特别像它,你难道不会心中一动吗?后来你和它结婚了,你当然很清楚你和它结婚的唯一原因就是它像原来的他,而且它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个影子,把你当真爱来对待,一举一动都让你觉得就是那个他在身边。后来有一天它不小心穿了衣柜里那个他的衣服,站在家里你以为那个他回来了,你红了眼眶跑过去,却发现不是他。你气不气?你会不会问它为什么敢乱动他的衣服?你会不会觉得它亵渎了你的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