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辛弃疾,除了"豪放",你还会给他加什么"标签"


说起辛弃疾来,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豪放派词人,与苏轼齐名。确实,辛弃疾的豪放词已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在宋词领域里,苏、辛是两座山峰,后人仰止。

辛弃疾的词作有一个特点,好用典,前人嫌他"多用事","掉书袋"。观其作品,多数是感叹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愤懑于南宋当朝的懦弱无能,偏安苟且,这样的情感表达,不能明说,必须语意宛转,所以各种典故出来,曲意形容,代为抒情,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各种事均能入诗,除了极具代表性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豪放沉郁,激越瑰丽的作品以外,他还有许多风格截然不同的词作,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两首。


说到辛弃疾,除了


其一:

祝英台近·晚春

宋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说到辛弃疾,除了


宝钗分:白居易《长恨歌》中有诗句:"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而临别分钗,在南宋更为盛行。

桃叶渡:典出王献之《桃叶歌》诗。王献之有爱妾名桃叶,桃叶往返秦淮河时,王献之在渡口迎接。"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南浦:多用来指送别之地。


说到辛弃疾,除了


本词开篇,连用三个意象,说分别,足见此别离的愁苦与沉重。而"怕上层楼"承上是"烟柳暗南浦",启下是"断肠片片飞红"。登上层楼,触目全是柳结愁烟,花辞碧树,岂不更添伤感?更不堪的是几日来风风雨雨,花谢花飞,哪里有人能留住落花?又有谁能劝阻莺啼,春日就在这声声莺啼中迅速老去,让人柔肠寸断。而"都无人管"一句更突出了词中佳人的孤独无依。这样的晚春景色,本就容易让人伤感,何况形单影只,意中人远在天边,此情此景能不让人断肠?


说到辛弃疾,除了


上片词人全写暮春之景与怀人之情。春日的老去,也即是佳人的老去,因此,上片的伤,除了伤景,更是自伤。

下片,佳人忽然生出小小的期盼,暗自将鬓边花取下来,数花瓣来卜问心上人的归期,卜完簪上,刚刚簪上又担心自己数错,摘下来再卜。如此反复的一个小动作,将佳人的寂聊,无奈,相思,惆怅,又包含期望的复杂情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夜已深沉,罗幔重重,纱灯昏暗,此时,仿佛传来佳人的断续呓语:

"是他春天带着愁来,春已逝,却不解,将愁带走吗"

是呓语也是心声,佳人相思生怨,因怨成痴,无限凄婉绵密不绝。


没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沉重;没有"看试手,补天裂"的豪迈;没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的悲情;没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洒脱,本首词清丽妩媚,缠绵悱恻。立意之巧,刻画之妙,令人赞叹不已。


说到辛弃疾,除了


其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本首词为辛弃疾在上饶带湖(今江西省)闲居时所作。

明月初升,照亮原野,不知是被月光惊扰还是被人语惊醒,树上的鸟儿忽地飞起,落到另外一个树枝上。时已半夜,清风徐来,送来几声蝉的鸣叫,稻花香气也借着微风袭来,今年当是一个丰收年吧,听不远处池塘里,阵阵蛙鸣,更显得这夏夜寂静而美好。


天空辽阔,几颗星高高远远地挂在天上,一片云来,带来几点急雨,穿过溪桥,沿着小路急转,忽然惊喜地看见了以前歇过脚的那个茅店。


说到辛弃疾,除了


词的开篇两句,点明时间和季节。"别枝"即那一个树枝。"惊"字更用得巧妙,夜深,所以静,因为静,所以鸟儿只因为一点点的响动就会惊起,若非亲身经历没有如此生动的感受。

尤其是接下来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闻到的稻花香,憧憬着丰收,这其中的喜悦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喜悦相同,民安则心安,辛弃疾的博大胸怀就在一句"说丰年"里得以窥见。


说到辛弃疾,除了


惊鹊、鸣蝉、蛙鸣,都是以动来写静,衬托了山林野外的幽静而不乏生机,时令宜人,诗人和乐,而这些小细节,都是平平常常能感受到的,作者妙笔写来,读者很容易身临其境,体会到其中的恬淡自在。

由七八个星显而易见,星稀,天远,应该快近拂晓了,此时来了几点雨滴。


上片还在写月,写微风,下片忽然就来了几点雨,可见是急雨,骤雨,山行遇雨,何其狼狈,这种情况下,将结句引出,实际情况应为:过溪桥,转山路,忽然看见了社林边的"旧时茅店"。而诗人偏偏不这么写,他用了一个倒装,突出了"忽现",强调了遇急雨后急忙赶路的匆忙,到突然看见了茅店的惊喜,结尾的反转就收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给本首词增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色彩。


说到辛弃疾,除了


辛弃疾本首词,将山间夜行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用平实的词句表达出来,没有渲染,没有抒情,无一句用典,句句白描,非但丝毫不显平淡,反而处处透出一种俊逸清丽、洒脱安宁的意味。


辛词之所以有如此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他的文学修养有关,但更有赖于他的爱国情怀和思想境界。他是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所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这种特质,带入他的词作中,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众多风格不同,但都高阔妙绝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