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击右上方关注!

小时候,觉得妈妈在家有一下没一下地打着毛线,自己把板凳翻过来捆上毛线帮妈妈绕线球,是特别温暖情景。

长大后,妈妈已经放下手中的针线,不在动手打毛线,小时后打的毛衣也不知仍在何处,“妈妈牌”毛衣好像也只有在记忆中。

好像记忆中才有的打毛线情景,在她这却似乎没有变化……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手工老传统毛线—李小敏

家里孩子多,为了节省床位,李小敏小时候经常跟着邻居家大姐姐一起睡。姐姐喜欢做手工,织毛衣,她便在边上帮忙团线球,玩线针。

受邻居姐姐影响,她也对毛线情有独钟,没想到长大后,她的工作也与针线系上了缘分,从此针线也成了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在真正做毛线之前,李小敏是印刷厂一名工人,上班时一次意外让她失去右手中指,恰巧在那个时期自己又意外怀孕。

计划生育年代工人不允许生二胎,就这样,李小敏“下岗”了。一家四口靠着孩子爸爸每个月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

上班固定的微薄的工资已不足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让她没有安全感,索性她就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养家糊口的生意。

有了想法,就要行动,她从家里拿了800块钱到合肥学习机织毛衣和毛衣编织设计!学出成绩后,回到蒙城从银行贷到启动资金,她的毛线店就这样开始了。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打毛衣在九十年代特别流行,基本每家都会打毛衣穿,那时经济条件普遍差,街上卖的毛衣还很少,大部分冬天穿的毛衣,都是自己家打出来的,穿在身上特别很时尚。”

刚开始的那几年里,她全身心投入,进货,理货,卖货到传授打毛线技巧,全是她一人。常常从早一直忙到晚,晚上回家,她还要不断学习、摸索新的毛衣花样补充自己。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00年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追求潮流,穿保暖衣,老式毛线潮逐渐消退,她便改变思路,抛弃传统思想,去上海学习织补,改造毛衣针织衫。

在毛线生意日益消退,她偏偏迎头赶上,跟朋友一起代加工出口外贸围巾、帽子。外贸出口质量时间紧,为了尽快出货,成夜不睡检查质量,打包出货。

“以前一说起打毛衣,给年轻人的印象就是老气、难看,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针织毛衣的款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凡是杂志上刊登的针织毛衣,我们都能通过手工进行制作。”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现在,手工制品凭着传统技艺特有的那份魅力,又让不少人钟情于它,买来的毛衣棉鞋时尚, 自己动手编织更为温暖 。

“老板,这个款式难不难?我能打出一样的吗?”

“给我看看,我这咋回事?”

“我还不会呢,可好学哎~”

“我给家人都打一件,你给我看着拿毛线搭配一下。”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她的毛衣店从早上开门到晚上关门,几乎都有人在问同样的问题,她也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回应着。

当然也有买了毛线直接在这不走的,边学边打,哪里打错了、不会了,直接就能问。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她的手艺在咱这是公认的,你看我这帽子多好看!”

大妈头顶红帽子是十年前李晓敏手工打出来的,经过十年时间,帽子依然保暖,而且现在看也很别致,现在大妈也加入毛线的小队伍中,学着打毛线给自己做双毛线鞋子穿。

珍贵手艺人!默默坚守30年!40多岁农村大姐一针一线织出温暖人生

“小学生到85岁的奶奶都有我的学徒,这些年毛线对我已经不仅仅是一份生意,我更收获了很多爱毛线朋友。”

再普通不过的传统老行业,李小敏用了近30年时间诠释着自己对毛线的热爱,她见证了毛线繁华到衰败再到今日的情怀,也收获了更多人支持与认可。

你好,陌生人!用影像,讲述故事,展示身边老人的各种生活可能性。很高兴遇见你。求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