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体系建设!深圳福田:打造过硬专业抗“疫”队伍

中国疾控体系建设!深圳福田:打造过硬专业抗“疫”队伍

为打好防境外输入战役,深圳市福田区工作人员在深圳湾口岸设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记者 王际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深圳市福田区迅速反应,沉着应对,凭借平时严格的“三基”考核和基层全员“全周期培训”,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突出、能打硬战的疾控队伍,吹响了广东疫情的第一支警哨,为快速部署应对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深圳,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现代城市,其经济总量及社会各项指标均列全国前茅。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其疾控体系建设高度完善。该区一直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锻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疾控队伍,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现了其综合实力,以多个率先吹响了广东战疫警哨。

面对国内新冠疫情,福田区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专业人员开展严重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等培训,现场实践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在1月中旬疾控中心主动筛查广东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后,全区医疗、疾控队伍快速投入一级响应状态。同时,将可调度人力资源化整为零,明确分工,各部门密切合作,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开展防疫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

梯队式人才建设 锻造抗疫“铁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针对区一级疾控体系建设,《小康》记者走访了福田区卫生健康局、疾控中心及社康中心。

据福田区卫生健康局局长董宏伟介绍,福田区疾控中心于2002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独立运作,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近年来,福田区不断完善疾控体系建设,壮大专业型人才队伍。除区卫生健康局管理下设区疾控中心外,另有下沉社区的基层疾控力量分布于81家社康中心。目前,福田区卫生健康局机关在岗工作人员75人,其中含公务员35人;区疾控中心核定编制数72人,工勤技能岗劳务派遣人员7名,劳务派遣人员10人;另外有社康中心从业人员1210人,其中在岗全科医生512名,平均每家社康机构全科医生配备达到5.9名,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14名,服务辖区辖区163.37万常住人口。

“我们疾控人员的基本功很扎实,这得益于我们的梯队式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董宏伟说。一方面,在疾控中心每年开展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现场流行病学“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疾控中心人员应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自2017年起福田区针对全区社康中心全科医生开展每年分期、分批次、分层次全员培训工作。

全区分批考试选拔35名一级学员,其他全科医生做为二级学员,部分课程将采用层级教学模式——老师带教一级学员,一级学员带教二级学员。培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通过1-3年培训达到深圳市家庭医生认证资格水平,培训3-5年达到全科医学主治医师水平,培训5-10年达到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以上水平。

长期的专业知识巩固以及与时俱进的学习培训,打造了福田区“平时能守,战时会打”的疾控“铁军”,为这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广东战“疫”吹哨人

疾控中心作为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核心技术部门,一直以来承担着辖区传染病现场处置、监测分析、风险评估、健康宣传、技术指导等工作。新冠肺炎疫情苗头刚起,就引起了福田区疾控中心全体人员的警惕。“我们时刻关注着疫情动向,并将收集、整合的信息拿出来在例会上探讨。”福田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学云说。

1月8日,深圳市中医院下属的一家社康中心接诊了一个特殊病人,其无意中说起亲家从湖北探亲返回深圳后有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表示非常担心亲家的身体状况。社康医生及时将情况直接上报到福田区疾控中心。

“我在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关于新冠肺炎的疫情还没有确切的说法,官方也只公布了与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不明肺炎,但我觉得这不是空穴来风……”福田区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科副科长范苏云说。当天下午,她就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该病例于1月11日转至深圳市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经广东省、深圳市疾控中心采用优化后的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18日,该病例样本送至国家疾控中心进行病毒核酸复核检测,结果为阳性。1月19日,经专家再次确认后,诊断该病例为广东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稍微大意一点儿,这个病例就会被忽略过去。”此起病例的接诊人、中山医院附属第八医院发热门诊主任何方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广东省发现的第一个病例,此后,第一个“人传人”病例,第一个儿童病例,第一起家庭聚集性病例,相继被发现确诊,为广东地区吹响了抗击疫情的第一哨。

中国疾控体系建设!深圳福田:打造过硬专业抗“疫”队伍

深圳市福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过依法依规征用酒店来解决该区隔离人员的收治问题,并为其取名为“健康驿站”。

快速反应 高效作战

福田区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区,总占地面积78.8平方公里,共计人口205.6万,其中湖北籍人口达15.3万。高密度的人口,大量疫情发生地人员聚居于此,给福田区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福田区深悟其中内涵:提前布局,提级响应,在广东省部署前24小时,1月22日福田即进入“战时”状态。

“这次抗击疫情工作的开展非常及时,并且全民参战,我从医32年,感觉到这次的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董宏伟说。福田区在发现疫情后,率先成立了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由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任总指挥。该指挥部的主要工作职责为落实上级指挥部的决策部署;商定疫情防控工作政策、应对预案和重大措施;统筹协调和指导各相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等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并在办公室下设了综合组、疫情防控组、社区小区组、医疗救治组等9个工作组。指挥部各工作组均以工作专班形式运作,由福田区委统筹安排,区卫生健康局配合抽调全区各单位干部加入各工作组,专班专职参与。同时,该区还建立了“四个一”调度机制,坚持“一日一调度、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报告、一日一督导”,建立“决策、实施、督导”全链条工作体系。此外,该区卫生健康系统取消休假全员应战,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提前部署到位。并迅速形成局疫情防控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将10个科室、11家单位整合成6个工作组一体化推进,抓实各条块工作,并组织搭建微信和钉钉视频会议平台,实现远程视频办公。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各社康中心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协同社区工作站、派出所,织密防疫安全网,为抗击疫情贡献了重要力量。一方面,在辖区内81家社康中心(包含部分社会办社康中心)设立发热预检分诊台,及时发现、隔离、转诊发热病人。截至目前,社康中心总诊疗量达16.379万人次,筛查发现发热人员816人;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还强化了社康院感管理,要求社康落实院感防控、隔离转诊等措施,累计开展督导30余次。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工作者、社康医务人员、社区民警三位一体组建“三人小组”联合防控,对社区进行管控、摸排行动,开展核查及上门访视。并根据所给名单人员类别,采取居家隔离、集中隔离、送医治疗等方式落实人员管控。截止目前,累计开展居家隔离服务人数33129人,累计解除居家隔离服务人数31694人,协助上门核酸检测超过2800人,共反馈核酸结果超过6000份。

此外,社康中心工作人员还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回家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疏导和开设24小时心理咨询等服务,受到大家一致好评。截至目前,社康中心已对出院后解除隔离68人进行持续健康随访。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福田举全区之力齐心抗疫,迎来了战“疫”阶段性胜利。福田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学云表示,国内的疫情已经较好地控制住了,但是中国以外地区疫情蔓延迅速,目前工作重心是严防境外输入,要时刻谨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道理,一刻都不能松懈。

物资、硬件配备是战“疫”的关键

“在这次疫情中,充分感受到物资、硬件配备的重要性,充分验证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董宏伟说。疫情爆发太过突然和迅速,全国防疫物资紧缺。福田区卫生健康局未雨绸缪,在疫情初露苗头的时候就开始成立后勤保障组,采取“大兵团作战、集团化管理”模式极力储备物资,为疾控一线人员做足了后勤保障,为抗击疫情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除防疫物资外,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最缺的要数隔离病房。福田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作为深圳市发热门诊定点医院,自1月20日起,该院启用发热门诊,并设立预检分诊台,截至3月26日,该院发热门诊接诊累计3953人。同时根据疫情需要,中山八院快速调整,空出一整栋楼设置了8个标准病区、1个ICU、1个EICU、1个孕产妇病区和1个儿科病区,共计13个病区216间留观病房。截止3月27日,该院累计接收发热留观病例721人;累计确诊病例19人,均已转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据统计,中山八院发热病人留观数量连续多日在广东省925家医疗机构中位居前列,筑起深圳市最大“疫情防火墙”。

董宏伟介绍,在疫情最严峻时候,福田区现有的医院无法满足收治需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当即决定,依法依规征用一批酒店,用作留观人员隔离点,并起一个温馨的名字“健康驿站”,快速、有效解决了该区隔离人员的收治问题,这一做法也在全市推广。

培养疾控“预备役” 做到平战结合

福田区疾控中心在此次战“疫”大考中,既看到了2003年非典之后疾控体系改革的成效,同时也看到了疾控体系的短板,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董宏伟作为一名卫生系统的“老战士”,认为目前最亟待解决的是人员配备的问题。目前的疾控人员配备无论从体量还是规模来看,仅为无重大疫情时的常规配置,一旦出现疫情措手不及。因此,针对人员配备这个问题,董宏伟提出设想,疾控体系也应当像部队一样把“预备役”也建设起来,做到“平战结合”;在医院、社康中心进驻疾控“哨兵”,平时可以执行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工作,战时可以快速进入战斗状态,时刻盯紧最前线的传染病趋势、状态,并层层上报。

其次,在医院的建设上也相对局限,目前大部分医院建设只考虑到病人的收治问题,没有考虑到如果有大规模爆发的传染病,需要对大量人员进行隔离治疗的问题,不能够满足传染病这一块的隔离需求。

“人才还是显得紧缺,对高学历技术型人才很难留住,目前疾控体系的激励制度仍需改善。”范苏云说。她还表示,通过这次疫情,更加感受到预防的重要性,希望疾控体系可以更加完善学校、企业、社区人员的宣教,提升群众的防疫常识。另外,在这一次防控中,大数据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分析研判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认为,顺应时代发展,公共卫生预警等方面大数据的引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4月中旬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