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薛永年:如何來欣賞現代山水畫


視頻轉自《大道匠心》欄目

主持人:楊簡濃 翕兮文化創始人

嘉賓: 薛永年:著名美術史學家、美術評論家。


楊簡濃:我們這個畫的意境裡面,講究山水畫要可遊可居可觀,如果說姜老師把山水畫現代化了,我們怎麼來去體會,中國畫裡面這些傳統的可遊可居呢?


對話薛永年:如何來欣賞現代山水畫

薛永年:這樣就是說中國畫山水畫的發展有一個過程,有人說中國藝術從來都是寫意的,西方的藝術從來都是寫實的,你籠統以為這種說法好像是對的,其實不夠很準確。中國的山水畫至少在宋代以前或者元代以前,它寫實因素多一些,它也有寫意精神,它多一些。到了明清之後,特別到了晚明之後,這寫意的因素就多了,抽象的因素多了,齊白石說中國畫,他說他自己追求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他說有像的那一部分,還有不像的一部分,像的這部分是具象,不象的那部分就是抽象,所以中國畫從來有具象的和抽象的因素。

不過在宋以前,具象的因素多,元以後,特別是明清以後,抽象的因素多了,到了晚明的時候,我們出現了有一位著名的書畫家,也是收藏鑑賞家,他提出了一種主張,影響非常大。他說你要以景色的美麗來比較的話,那畫永遠比不過大自然,千姿百態的那種景色,畫永遠比不過大自然,要以筆墨的精妙來比做大自然,大自然沒有筆墨的精妙。他這個理論一出來,以境之奇怪論,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絕不如畫,這個理論一出來,一下子把相當多的山水畫的思路給扭轉了。都說這個畫不僅要自然美,還要藝術美,藝術美本身在中國筆墨美就是很重要,這是值得開發的,筆墨既可以抽象大自然,又可以表現自己心靈的律動,每個人的不同的性格,都可以有所表現。


對話薛永年:如何來欣賞現代山水畫


所以在這之後山水畫就開始抽象的因素增多了,不過到了姜老師這裡,他要抽象的因素更多一些,但是不管怎麼多,他剛才講的筆墨,這是一個底線,中國畫的筆墨首先講,這筆是有質量的,這質量是要體現種種美。比如說如屋漏痕,什麼叫屋漏痕?就是過去是茅草房漏雨,牆刷的白灰,沒有現在的塗料,所以雨水往下流的時候要克服牆面的阻力,就彎中求直,曲中求直,這叫屋漏痕。

第二如折釵股,什麼叫折釵股?現在楊主持人不戴首飾,過去的女士都戴首飾,比如說戴一個釵子,那釵子的是金的或者銀的,永遠折不出直角來,那直角不是銳利的,都是方中有圓,所以中華筆墨那線條,你看它這都是方中有圓,圓中有方。


對話薛永年:如何來欣賞現代山水畫


薛永年:著名美術史學家、美術評論家。現任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會員書畫碑帖組召集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楊簡濃: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現任北大青鳥文化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任、翕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人民網的特邀主持人先後採訪了範迪安、徐裡、馮遠、邵大箴、陳傳席等多位文化人士;也是靳尚誼、楊飛雲、謝東明、冷軍、郭潤文等多位著名藝術家的畫中模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