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01


大學還剩兩個月的時候,阿豪每隔幾天就會給我發一堆消息。


比如,喜歡的女孩子把他拉黑了,他連原因都不知道;家人因為一點小事就和他吵起來了,他覺得自己一點錯都沒有;寢室的某某特別嫌棄他,他覺得對方是瞧不起自己。


又比如,給三十多家公司發了求職信,居然沒有一家回覆他;一瓶豆豉醬就是他半個月的菜,五袋泡麵能熬一個星期;張開雙臂就能知道租來的房子有多大……


他恨自己沒天賦,沒顏值,沒背景,恨這個世界太功利,太麻木,恨自己沒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出於好奇,我問他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結果他說:“就是簡簡單單、輕輕鬆鬆地活著。”


我反問了一句:“然後呢?三四十歲的年紀還在最初級的職位上拿著最微薄的薪水,和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一起被一個比自己小十多歲的人呼來喝去?”


我理解他為什麼會活得如此絕望和頹廢。無非是,他不願意用已知的辛苦去交換未知的機會,而一心想走的那條體面、容易的道路卻始終找不到入口。


他的大學只是無聊地背答案以應付考試,然後他的追求僅限於“成績能過就行”。他把大把的時間用在網絡遊戲上,結果遊戲裡成了王者,但現實中依然失敗。


他對一般的小公司不滿意,而好的公司又看不上他;他對基礎的工作內容很抗拒,但需要創意的工作他又沒經驗……


結果是,他在美好的想象和殘酷的現實中間卡住了,只好給自己扣上“倒黴”“沒背景”“沒天賦”的矯情帽子,然後不情不願地喪著。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其實我要說的是,做廢物是需要極大的天賦的,像你這樣的普通人,只配努力活著!


大學的可怕之處不在於沒錢、沒朋友、沒成績、沒形象,而在於它看起來不像高考那樣兇險和緊迫,而且混起來就像度假一樣舒服,所以危險往往是隱形的。


你幾乎不用承擔任何的社會責任,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身體非常好,可以談純粹的愛情,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它給了你很大的自由,但同時也在打磨你的銳氣,考驗你的耐心,消耗你的夢想。等到了畢業季,不管你有沒有成熟,都要被一起收割!


而那個功利的世界早就張開了血盆大口,正虎視眈眈地在校門口等著你。


那麼你呢?


你想象中的大學生活是:有很大的社交圈子、很多的朋友;有很熱鬧的社團和各色的協會;能安靜地在圖書館裡看喜歡的書,能在自習室裡提升自己;能擁有一段美好而純潔的愛情,能擁有幾個和睦相處且志同道合的室友;然後沒有壓力地過每一天,充實並快樂著。


但你現實中的大學生活卻是:第十七週像是在上幼兒園,最後一週像是高考前夕;異性很多,但你沒有戀人;很多開卷考試,卻不知道答案在哪裡找;上課總是遲到、總是忘記帶課本,但手機從沒忘記過;聊天的還是舊日的老友,室友只是室友;在有限的人民幣中,無限地暢想未來;空虛並無聊著。


那結果自然是,這個城市,這所學校,這裡的人和事,都在欺負你,都在惹你不高興,都在找你的碴。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大把的心酸和不滿,每一個都是讓人折腰的“好”藉口。


不要因為聽了幾個蹩腳的故事,你就誤以為運氣、背景、關係比努力更重要,然後放棄了努力;也不要等別人早都跑完兩圈了,你才慢慢悠悠地來到操場上,還誤以為自己跟別人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敢問一句:你背井離鄉卻不敢花力氣,是在潛伏做臥底嗎?


你背了那麼多的名言警句,只需要堅持一句,你的人生可能就有大不同。


怕就怕,你背熟了勵志的句子,卻依然過著頹廢的生活。


那我只能不客氣地說一句:腐爛的日子和糟糕的你,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02


鄭小熙大學剛畢業就結婚了,結完婚就生了孩子,生完第一個又生了第二個。


畢業七年了,她沒上過一天班。


用一句話形容她的處境就是:夢裡還來不及交卷,醒來已是兩個孩子的媽。


這樣的生活要說清閒也清閒,相夫教子、做家務、看電視、逛街、買菜、做飯……可時間一長,尤其是兩個孩子相繼上學後,鄭小熙覺得越來越無聊。


她對我說:“我過上了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頭的家庭主婦式的生活,身邊的閨密都忙得有滋有味,只有自己閒得發慌。”


我安慰她說:“可能你羨慕別人忙碌的時候,她們正羨慕你的清閒呢!”


她說:“可是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在混日子。我一直夢想著開一家咖啡店,可是我已經好幾年沒工作了,擔心自己和社會脫節了,又擔心現在去學經營管理太晚了。”


我說:“其實,你能把現在的家庭主婦生活過得舒心,那麼做家庭主婦和做老闆,相夫教子和管理公司,都一樣,都算成功,並不叫混日子。但是,如果你並不享受這種生活,並且你已經確認了夢想是什麼,而不是一時興起,不是一時抱怨,那就趁早開始,心有不甘地瞻前顧後才叫混日子。”


所有的“來得及”,前面都有一句“我相信”;所有的“來不及”,前面都有一句“我覺得”。


很多人的常態是:往前走,沒有把握,往後看,又看不到退路,所以只能是猶猶豫豫地往前邁一小步,然後慌里慌張地回頭看兩次,就像是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迫切地想要前面的糖果,又不太敢離後面的爸媽太遠。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那麼你呢?


是不是已經對那些曾非常渴望的東西無動於衷了?是不是意識到了人生的艱辛、命運的不公,然後你的內心麻木了,對生活認 了,在任何事情面前都習慣性地退縮了?


是不是經常陷入自我懷疑的死循環中?前一秒是“我要離開這個鬼地方”,下一秒是“我還能去哪裡”;前一秒是“我要離開他”,下一秒是“我還能遇到合適的嗎”;前一秒是“我要離開這個舒適圈”,下一秒是“我適應得了新環境嗎”。


直到某一天,你被某個朋友刺激到了,或者是被豬隊友氣到了,你總算下定了決心,卻在執行的前一刻打消了,因為你又在想:“我這一大把年紀了,算了吧。”


於是,你所有的“我要”都變成了“算了”。


你在腦海裡列了很多的理由,為自己的“不勇敢”找藉口。


你自我安慰道:“雖然這個地方不怎麼樣,但別的地方也不一定更好”“雖然這個人很煩,但別人也不一定有趣”……


換句話說:你擔心害怕的事情那麼多,不是因為這些事情很難搞,而是因為你隱約覺得自己很差勁,你的焦慮和恐懼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你的自知之明。


但我想提醒你的是,恐懼風險,就不要追逐成功;付出努力,就別再心存僥倖。你先要竭盡所能,然後再去聽天由命。


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每個人都必須放棄一些東西,兩全之計其實非常罕見。


你想要自由,就得犧牲安全;你想要清閒,就可能沒有大眾眼裡的成就;你想要快樂,就不該在意他人的評價;你想要遠方,就得勇敢地離開你現在的安逸環境。


反正我個人的偏見是:仗著自己聰明就混日子的人都是白痴。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03


我知道,你特別擅長管理時間。


比如,你接到一個任務,就會將這項任務所需的時間精確地切分為十份。前九份時間用來愉快、悠閒地玩耍,等到第十份時間呼嘯而至的時候,你就嫻熟地將第十份時間再等切分為十份……以此類推,直到切不動了,你就開始變得焦慮、暴躁,然後廢寢忘食地趕工。


是的,不到最後一刻,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上學的時候,你大概是這麼安排學習計劃的:星期一收假,應該緩衝一下,所以效率為零;星期二沒緩衝夠,繼續緩衝;星期三,一會兒微博、一會兒微信,效率繼續為零;星期四,開始期待週末的精彩安排,效率還是為零;星期五,想著反正要放假了,什麼事情等到下個星期再說。


工作的時候,你發現雨天適合在家睡覺,晴天適合出去走走,雪天適合找朋友一起吃火鍋,陰天適合找個安靜的角落坐一坐。是的,漫長歲月,竟然沒有一天適合學習或者工作!


再來看看你每天都在幹什麼。


早上被鬧鐘吵醒,第一反應是看時間,以確認自己還能賴床多久。然後過了不到十分鐘,你的理性擊退了“想死的衝動”,你再次睜開了雙眼。在接下來的三十秒內,你那昏昏沉沉的腦袋裡發生了一連串聲勢浩大的“戰爭”,在銀行卡餘額的助威聲中,你的理性相繼戰勝了“想辭職”“想請假”“大不了遲到”等強大的敵人。

最後,你終於吃力地把自己從床上搬起來了。據性別、性格、收入、年齡和任務的不同,在接下來的三到三十分鐘時間內,你會把自己收拾利索,以達到能出門見人的標準。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你每天都活得很有原則。


比如某件事要麼乾脆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但假如最終沒有完成,那就算了。又比如,每個星期、每個月、每年都在喊“加油”,借用魯迅先生的兩本書的書名來說就是:一邊《彷徨》,一邊《吶喊》。


上午就像沒睡覺一樣,下午就像沒睡醒一樣,晚上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好不容易到了週末,你的鄰居總能適時地發出奇怪的聲音……


郵件還沒回復,聚會還沒開始,新書還沒讀,似乎什麼都還沒做,突然發現,時間已經到了星期天的下午四點。


功利的世界永遠都會給努力改變的人以入口,也永遠都會給不敢改變的人以藉口。


如果你的空餘時間不是用於學習,你的精力都是用於應付“老好人”的角色,你的娛樂僅限於追綜藝和電視劇,你的熱情多數用於跟緊潮流和大眾的審美,你的執行力越來越差,僅僅滿足於小圈子裡的中下游,你自作聰明的評價越來越頻繁,對人對事的抱怨越來越多,你回想往事越來越密集,後悔的選擇越來越多……那麼,墮落就已經悄然發生了。


更糟糕的是,“再玩一會兒”“再拖一會兒”“再等一會兒”“再看一集”……聽起來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這其中攜帶的“妥協、懶散、拖延”的病毒,可能會慢慢地侵入你的五臟六腑,直達你的骨髓,讓你一輩子都直不起身來。


我的建議是,當你不得不完成某個讓你焦慮、備感壓力的任務時,最好的對策就是馬上去做。賣力地推進進度,勇敢地去嘗試,這個任務的進度條每前進一點,你的焦慮就會少一分。


千萬不要耗著、等著,這隻會讓你在鋪天蓋地的焦慮中受盡煎熬。在餘額已經嚴重不足的青春裡,你更應該踏實地、耐心地去做點什麼。


人生往往就是這樣,做著做著就有出路了。


所謂“耐心”,就是你要像拓荒者一樣,就算面前一片荒蕪,就算你是第一個來到這裡的人,你也期待著這裡人山人海的那一天!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04


經常有年輕人問我:“活著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談戀愛?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找工作?為什麼要努力?”


我解釋了一大堆,結果沒過幾天,他們又來問相同的問題。所以我後來直接告訴他們:“別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先問自己做了什麼。”


其實我想說的是:很多你現在必須要做的事,或許要等到很久之後你才會明白是為了什麼;很多你現在覺得無聊的事,或許要等你做好了之後才會看到有什麼意義。


生活自帶“霸王條款”:如果你不努力,結局往往很糟,而努力了,結果也不一定如你所願。但努力的好處只有努力過的人才知道。


打個比方說,此時的你就像是在一個昏暗的房間裡洗衣服,很無聊,很辛苦,你可以偷懶,也可以很認真。沒有人會拿著鞭子抽你,全靠你的自覺。突然有一天,房間的燈亮了。偷懶的人耗費了相同的時間,但他看到的只是一堆沒洗的衣服,而認真努力的人看到的則是自己的勞動成果。那些被認真洗過的衣服會很乾淨地放在他面前,他就會覺得那段看似黑暗的日子沒有白費,會覺得那些辛苦很值!


當然了,我還是希望你的人生有人慣著。但如果沒有,還是希望你能耐心堅持;如果不能,那就祝你有厚臉皮;如果做不到,還是祝你有人慣著。


怕就怕,你既沒有人慣著,也不能努力改變,同時還臉皮薄,然後還特別愛強調面子、尊嚴和快樂!

怕就怕,你把所有當前不想面對的瑣事、不敢去死磕的難題都推到明天,然後還安慰自己說:“明天會更好。”你可想得真美啊!


最積極的人生態度莫過於:親手改變現在,而不是等著未來救援。


就像一個段子說的那樣:“人生在世,你只要知道兩件事:一、這世上絕對存在不需要讀書也很聰明,不需要努力也過得很好,甚至不需要錢就能快樂的人;二、那個人絕對不是你。”


失敗是不是成功之母?這個我不太確定,但我非常確定的是,成功經常六親不認!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今日選段來自公號:看賞


摘自老楊的貓頭鷹的《每天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百萬冊暢銷書系“醒腦之書”作者老楊的貓頭鷹力作!

27個有趣有料的故事,讓你看到“喪”和“燃”的人生有何不同,

讓你領略到“無聊”和“有趣”的生活有多大的差別,

讓你明白“無可奈何”到“放手一搏”的選擇會帶來多大的差距。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卻六親不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