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電影《女兒國》劇照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我們每天似乎都很忙,忙於工作,忙於家庭,忙於奔波生計,忙於…


可生活,卻並未因忙碌而改變什麼。有句禪語講:忙者定碌碌,容者自安安。看不清自己內心的忙碌,都可稱為庸碌。


人生,最難得的是時刻保有一顆清淨的心,精神充實,才能在滾滾紅塵中,獲得從容的快樂!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塵世駁雜,紅塵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於生活中觸碰禪意,於瑣碎中觸動禪機,在忙碌中,尋得精神的安寧。


而論生活與禪意同行者,林清玄絕對是不容錯過的一位。


于丹說,有一種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星雲大師讀完讚歎其“文如流水,語似冬陽”。一代宗師南懷瑾也笑言:“我的下冊,就交給林清玄寫了。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他,是行走在紅塵中的修行者。


林清玄的人生,像是文學與菩提交織的一個傳奇,卻更像一個在紅塵中修行的智者。

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首部書籍,30歲前拿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真真羨煞旁人。


但他心底一直有個聲音:表面的忙碌,並不能填補精神的空虛。


“一個人到30歲要把全部時間用來覺悟,如果不用來覺悟,就是一天一天走向死亡。”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就是這樣一句話,給當時忙碌,也榮譽滿貫的林清玄,一記當頭棒。不知覺悟為何物,他便放下所有,開始一段覺悟之路。


32歲的他,毅然辭掉工作,斬斷紅塵聯繫,深入佛法經藏。35歲他下山歸來,四處參學,筆耕不輟。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他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將自己忙碌的生活與清淨的禪意融為了一體,活出了別樣精彩!


而今先生已逝,他把畢生禪意感悟凝結成一套《林清玄禪意散文精選》(全四冊),用禪意解讀生活,為迷茫的世人剝開雲霧,看到背後的寧靜與真諦。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這套《禪意散文精選》是林清玄四十餘年創作之路的智慧結晶,除了親自作序推薦,表明寫作的中心思想外,還增加了部分未曾發表的新作與有緣的朋友分享,這在所有的選集中是絕無僅有的。


丨不爭,是一種慈悲丨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

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


君子不爭,不與人好惡,不與人結黨,不與人談小,不與人評辨善惡,不與人爭論是非,不與人奪名搶利,不與人攀位爬高。君子但求一心清淨,不動如山,善從如水,恬淡如雲。天下自是天下,是非自是是非,於己無干,何來一爭?


丨不辨,是一種智慧丨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無知的人”


不爭辯的人通常是以“海納百川”般的胸懷做事待人,不拘泥於小節,看淡得與失,用“厚德載物”的心態面對一切。因此,這類人屬於“大智若愚”的人。不爭辯是一種處驚不變的心態,是一種成就大事的智慧,是一種包容萬物的人格。


丨不看,是一種自在丨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眼不見,心為淨;耳不聽,心不煩。”


很多人埋怨生活累,其實是我們的心累,而心累又源於我們的眼睛和耳朵接收了外界太多紛擾的信息,從而影響了心情,破壞了安靜自在的生活。其實,人生就那麼簡單。做個單純的人,走一段幸福的路。


丨不聞,是一種清淨丨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耳不聞事,心不存事,則自然無事”


對於別人的過錯,不但嘴裡不能說,甚至耳朵都不應該聽到。捏造的謠言,不但不應當寫,而且不應當聽,因為它只會損害身心、助長浮風。如果聽到了,便會在清淨的心田中,種下一顆不清淨的種子。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讀林清玄的作品,可謂一種修行。


在迷茫困惑的時候讓我們靜下心神,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在悲傷無助的時候給我們信心,成就淚水鑄造的堅強;在孤獨寂寞的時候給我們歡笑,體悟喜怒哀樂的本真生活。


與其說是推薦,不如說是私心的祝願,不論緣起是不是《林清玄禪意散文精選》,希望大家都能永存一顆清淨的心,如書中所說——


“昔日的繁華,在回眸一笑間…”

塵世駁雜繁亂,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


林清玄禪意散文精選

(套裝共四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