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穆斯林愛心餐:從武漢溫暖到全國


關注|穆斯林愛心餐:從武漢溫暖到全國

穆斯林愛心餐:從武漢溫暖到全國


一碗熱騰騰的拉麵、一份香噴噴的盒飯,既是一種美食,又是一種溫度,而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日子裡,各地穆斯林送往抗疫一線的愛心餐更增添了人性的溫熱和大愛的力量。
愛心餐溫暖英雄的城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心。武漢市江岸區建設大道上有一家高塬風情清真餐廳,門前掛著醒目的兩條橫幅:“武漢,加油!我們與你同在!”“疫情期間,環衛工人免費用餐。”這家餐廳主人是甘肅臨夏籍回族穆斯林高春花、黃麟夫婦。1997年,夫婦二人來到武漢經營餐飲,他們從一家拉麵館做起,如今已是2個餐廳和1個拉麵館的老闆。23個年頭的打拼,他們與這座城市融為一體。“武漢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愛這座城市。”電話那頭的高春花爽朗的說。
疫情發生後,很多餐廳關門歇業,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公安民警吃不上一口熱乎飯,更不用說按時吃飯了。“國難當頭,他們在前方奮戰,我們要在後方做好支援。這次抗疫,不能有缺席者。”1月28日,高春花夫婦決定為抗疫一線人員免費送一日三餐。


他們店現在留守13個人,做飯、裝飯、送餐全部齊上陣,用三臺車按時將熱騰騰的盒飯和拉麵分別送往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陝西等省醫療隊駐地賓館,送往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和武漢第四醫院,並備有四輛電瓶車向臨時求助者送餐,每天的開支六千元左右。
2月9日20:30,高春花夫婦送完晚餐開車行駛在返回的途中。夜幕下的武漢,沒有行人,而像他們一樣的愛心人士正以巨大的勇氣給這座英雄的城市蓄積著愛的力量。21:51,黃麟給我發來信息,“因車超負荷運轉中途爆胎,修完車剛回到店裡。”疲憊了一天,本應該是休息的時間,而他們又要為第二天的送餐做準備了。
我問:“你們害怕過嗎?什麼時候結束送餐計劃?”“國家有難,醫護人員在前線奮戰,我們每天能看到他們的英勇和辛苦。他們的精神和力量鼓舞著我們每天的送餐行動。我們的送餐一直要等到他們撤下前線的那一天。”黃麟的回答讓人淚目。
我們互相加了微信,這段時間他們的微信只有一個內容:開始送餐、送餐途中和完成送餐,相配的送餐抖音視頻總是急匆匆的腳步和背影,讓人看到的是一種與時間賽跑的使命和感動。
武漢武昌區水果湖街放鷹臺社區,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馬文德於2017年在這裡開起了拉麵館。雖然在武漢只有2年多時間,但他全家都在這裡紮下了根。這次疫情,他也是向一線人員送餐的愛心人士。2月10日,《湖北日報》報道了他們的感人事蹟。

1月25日一大早,馬文德得知社區附近酒店隔離的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吃不上飯,立馬拿出店裡的餃子煮了起來,並堅持免費提供和配送。
愛的力量迅速傳遞,不少在武漢的青海拉麵店自覺響應,成立了馬文德後勤保障志願隊,大家一起送溫暖。馬文德介紹說:“志願隊的馬學連、馬有德、馬有忠……大家有的送牛肉麵,有的送牛奶、有的送礦泉水,用實際行動支援武漢。”
“沒有國家的安定,哪有小家的安寧,56個民族是一家。”這是馬文德後勤保障志願隊之所以送愛心餐的心聲。
1月29日,青海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在黃岡市開展援助工作,馬文德呼籲在黃岡的青海拉麵人跟他聯繫,向一線的醫護人員送愛心餐。幾天後,青海第二批醫療隊抵漢當晚,馬文德煮了20碗餃子給醫護人員入住的賓館送去,還說好第二天早上吃拉麵,中午送米飯……“餓了說一聲,我們24小時待命!”馬文德給醫療隊留下了這句話。
馬寶紅,武漢市伊協常務理事、甘肅省駐武漢勞務辦主任、張家川民族商會湖北分會會長。他在武漢創業20多年了。沒有宏偉的敘事,只有樸實的話語。“我們從甘肅、青海來這裡從事餐飲的穆斯林,不僅過上了幸福的日子,而且為後代的成長成才創造了好的條件。這些都是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給我們的。這次疫情發生後,我們堅定地做了留守的武漢人,越是艱難,我們越要和它在一起”馬寶紅說。

經馬寶紅倡議,甘肅、青海的拉麵店踴躍捐款4.3萬元,他用這筆善款購買了麵粉、米、油、牛奶、飲料等分別慰問了金銀潭醫院、環衛工人和社區老年人。
疫情期間,身在武漢的新疆小夥艾力夏提·阿不都沙拉木、熱甫凱提·阿布利孜、坎地牙爾·加帕爾奔波在武漢街頭把將1.86噸食品送進了18所高校,為留校師生送去關愛和溫暖。
武漢,從不孤單,無數人與你並肩作戰、攜手前行。
全國拉麵人的愛心接力
山東威海,山東半島東端的濱海城市。2017年,這座城市“愛心拉麵”的故事經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的報道溫暖了太多的人。青海在威海經營吾德清真蘭州拉麵館的穆斯林馬志華就是愛心拉麵的發起人。
馬志華在“愛心拉麵”的倡議書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愛心,是什麼?或許是一杯溫水、一碗拉麵,一把椅子、一句關懷,一片溫暖、一份真情……愛是給與,愛是傳遞,愛是力量。
從此,一碗碗熱騰騰的拉麵成為他傳遞愛心的媒介,更為可喜的是,這一善舉不斷鋪開。短時間內,全市共有104家清真餐飲店加入了獻愛心行列,涉及穆斯林500餘人,受益環衛工人1786人。“錢多錢少,只是數字,對社會有貢獻,才是人生價值的體現。”這是馬志華愛心的起點。同時,他投身公益慈善事業,以善為念,搭起一座座促進民族團結的橋樑。2019年,馬志華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

疫情發生後,馬志華看到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交警、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每天吃盒飯、方便麵,決定送愛心拉麵。他借來一輛廂式貨車,流動提供餐飲服務,現場製作拉麵。
馬志華送去的愛心拉麵也感染和鼓舞著抗疫一線的服務人員。“在卡點吃飯很不方便,平時我們都是吃碗方便麵湊合一下,感謝馬師傅給我們送來的拉麵和關心,讓我們感到無比溫暖,我們一定不辜負百姓的期望,在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完成使命!”執勤民警說。
向社會奉獻愛心已經融入到他的創業和生活之中。“國家有難,都有責。我們所做的只有在現場給抗疫一線人員做一碗熱乎乎的拉麵。”馬志華的語言既樸實又暖心,一如他的“愛心拉麵”一樣。
這一幕感人的場景也發生在江西省省會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據央廣網報道,青海循化在南昌開拉麵館的韓海明是一名撒拉族穆斯林,是這個城市愛心拉麵的接力者。
春節前,韓海明開的拉麵館暫停營業。然而,疫情肆虐,醫生、護士、社區幹部、交警等奔赴防疫一線,繁忙的防疫工作使一線人員按時吃不上一口熱飯。“我是開拉麵館的,我能做到就是給一線防疫人員送一份午餐,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韓海明隨即和家人決定於2月7日開始向防疫一線人員免費送午餐。

南昌市第一醫院紅谷灘門診部的護士張歡吃到了他的愛心午餐。她說:“在疫情中能給我們提供方便,特別感激他們送來的愛心午餐。”
讓人感動的是,因韓海明沒有自己的車,所有的愛心午餐都是他和家人抱著箱子徒步一個點一個點送去的。他是一個細心的人,每天下午步行到各個點統計第二天點位上工作人員數量。按他的話說:“他們守護我們的健康,非常的辛苦,所以,我要保證他們每個人都能吃上熱乎飯。”每天的愛心午餐100人,他店裡的電飯鍋不夠大,還從老鄉處借了一個更大的電飯鍋蒸米飯。
韓海明一家人每天抱著箱子徒步送愛心午餐的畫面是這個城市一道別樣的美麗。
他還與循化籍南昌撒拉人家拉麵從業人員、青海伊穆牛羊肉批發部來到紅谷灘新區沙井街辦為防疫一線送去3箱牛奶、4箱飲料、6箱礦泉水和速凍水餃等愛心慰問品。
化隆拉麵人是全國拉麵人中的重要力量。最美青海人馬成義、政協委員韓曉峰、高原工匠韓玉龍、誠實守信好青年馬輝軍……就是化隆拉麵人中的成員。
1月24日,馬輝軍在化隆群科新區團結路口疫情檢查點看到在寒風中執勤的警察和醫護人員,心生敬意和疼愛。第二天下午6點左右,他從自己的拉麵店準備的40份愛心拉麵就送到檢查站一線人員面前。馬成義也隨之號召組建了“化隆拉麵愛心團隊”,募捐愛心善款2.18萬元,購置了口罩、麵包、礦泉水等物資,分別送到巴燕、扎巴、群科、德恆隆等8個鄉鎮的近30個村的疫情防控檢查點。

2月2日晚11點,東莞市厚街公安分局三屯派出所民警在網上下單,訂了19份蘭州拉麵。半個小時後,拉麵店的老闆馬爾沙將熱氣騰騰的拉麵送到三屯派出所民警手中,並對值班的民警說:“這是免費給你們的”,然後操作了退款流程。
這些暖心的故事每天在全國各地發生。陝西渭南拉麵店主人馬索力麼乃給高速路口檢查站人員送愛心午餐;天津馬衛軍的拉麵店為環衛工人免費提供拉麵;海南省海口市秀英青化郎牛肉麵店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者和醫學觀察隔離人員免費提供拉麵;浙江省衢州市龍游高成龍的拉麵店給晚上高速公路值守的民警送牛肉飯愛心夜宵,炒菜時專門放了比平常多3倍的青海犛牛肉;廣東東莞市的青海拉麵人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募捐38500元;江蘇太倉市的青海拉麵人捐款14560元;成都市青海拉麵人捐款3200元……雖然他們在不同城市和地方,但都有一個名字,穆斯林拉麵人,他們都是愛心的接力者。
據載,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駐全國各拉麵經濟服務辦事處組織拉麵人開展各類愛心公益活動,目前已累計向武漢疫區捐款120萬餘元。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心,從武漢溫暖到全國!
愛心餐為抗疫匯聚力量

塞上古城銀川。疫情發生後,明心清真寺伊斯蘭教人士馬凱從電視上看到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公安民警等只吃餅乾和方便麵。“抗疫一線的人是最辛苦最可敬的人,得讓他們吃上一口熱飯。”馬凱很著急。明心清真寺旁邊的同心春是一家特色知名的清真餐廳,他自己出資,並組織60多名志願者做好從同心春送餐的計劃。
明心清真寺管委會主任譚守海說:“1月26日,我們就開始陸陸續續向一線抗疫人員免費送餐。但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特殊時期,更加需要保證食品的衛生、健康和安全,不能出現絲毫差錯。”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診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經馬凱聯繫,該院派專人來同心春進行考察,最後的結論是完全符合送餐條件。就這樣,一份份熱騰騰的愛心餐從同心春送出,分別送往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興慶區防爆一大隊、金鳳區交警二大隊、長城中路街道辦事處、長城中路派出所、高橋社區居委會、富寧街街道辦事處、大橋鎮鎮政府等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手中和移民村困難群眾家裡。2月13日,筆者聯繫譚守海時,他說:“今天我們剛把1000多份愛心餐送了出去,我們特別注意愛心餐的營養搭配,每份餐兩葷一素配米飯,並保證早晚菜品完全不一樣。”截至2月13日,他們已送出價值50多萬元的愛心食品。

馬凱說:“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我們倡導天下一家的理念,你守護大家,我就要守護你。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守護著我們大家,我們就要用實際行動向他們報恩。疫情不結束,我們的愛心餐就不停歇。”
他表示,這次疫情防控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場災難,我們要用無疆的大愛鑄就同舟共濟的銅牆鐵壁,共渡難關,迎來大家期待的春天。
古城西安,坊上人清真飯莊是一家愛心企業,曾先後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公益慈善是這個飯莊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國家遇到困難,他們的愛心善舉從未缺席。
疫情發生後,他們馬上行動,向環衛工人、保安、一線民警和小區內的老弱病殘住戶免費提供午飯,並自發組成志願者直接送往一線。送餐時,董事長盛志明和總經理劉西豔親自帶領公司黨員代表和部分骨幹將熱騰騰的羊肉泡饃和肉夾饃、油茶、點心等慰問品,分別送到蓮湖區勞動南路派出所、繞城高速高新治安檢查站、未央區明光路派出所、蓮湖區灑金橋社區、雁塔區電子城派出所、雁塔區藥監防疫部門、雁塔區城管大隊等單位。
據澎湃新聞報道,2月8日,元宵節。在節日來臨之前,坊上人將熱騰騰的手工湯圓送往陝西西安多個高速路口執勤的防疫人員們手裡,讓一線人員過了一個既特殊又溫暖的元宵佳節。從春節前開始,該飯莊已累計送出了近3000份熱餐。

劉西豔表示,只要疫情不解除,他們的免費餐食就一直送下去。
據報道,疫情發生以來,西安建基餐飲公司組織員工加班加點趕做泡饃、燴菜、肉夾饃、鍋盔、甄糕等特色小吃,及時向當地執勤民警、街村幹部、環衛工人、加油站員工、快遞師傅和村民送去。
這樣的場景,美了西安,暖了人心。
夏都西寧,從1月28日開始,海拉里餐廳自發為防控一線的防疫人員免費送上“愛心工作餐”。“疫情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是全國人民的事,我們也做不了什麼大事,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些天我和我的員工就忙一件事,給忙碌在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做點熱飯。”這是馬貞給青海新聞網表達的心聲。
甘肅甘南草原腹地的碌曲縣,2月2日,一個感人的場景發生在縣醫院和疾控中心門口,在該縣伊協的組織下,穆斯林群眾支起鍋,現場為兩個單位疫情防控醫護人員做起了燴菜、蒸起了包子。隨後幾天,他們又將熱騰騰的愛心饅頭送往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婦幼保健院和各個疫情檢查點。2月12日,駐濟南青海三江源餐飲公司穆斯林同胞,慰問濟南抗疫一線的交警。這些善舉溫暖著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心。
同樣的想法,同樣的初衷,就是希望讓一線的抗疫人員吃上一口熱乎飯,就是希望在國家有難的時刻,伸出自己友愛的手。疫情面前,這樣的暖心故事還將繼續。

在這場與疫情病魔的戰鬥中,無數平凡的人選擇了付出,湧現了無數感動人心的故事,穆斯林愛心餐就是其中之一。他們不是英雄,但他們不平凡的愛心溫暖著中國。我們想,每一箇中國人的自覺與努力,匯聚起來就是戰勝疫情最強大的力量。
全民戰疫,中國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