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好萊塢大片誤導了,二戰噴火兵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爆炸

在關於二戰的好萊塢大片中,經常會出現噴火兵作戰的情節,比如鋼鋸嶺,風語者等電影中都有噴火兵身影的出現,然而劇中噴火兵往往帥不過三秒,在進行過一次噴火令敵人痛不欲生後,自己也會立馬招來敵人密集子彈的還擊,只要有一顆子彈擊中噴火兵所攜帶的燃料罐就會馬上起火爆炸,噴火兵也立馬變成一個行走的火球了,因此我們往往會認為噴火兵肯定是二戰中最危險的一個兵種了,一不小心就會被自己所攜帶的武器燒的屍骨無存。然而二戰中噴火兵所攜帶的燃料罐真的那麼容易起火爆炸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就算燃料罐被子彈打成篩子也不會爆炸。

別被好萊塢大片誤導了,二戰噴火兵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爆炸

美軍噴火兵在向前衝鋒

現代意義上的火焰噴射器由一戰時期的德國軍隊率先使用,主要是為了對付地堡及土木結構戰壕等永備工事,在實戰中發現,使用火焰噴射器的殺傷效果非常顯著,它能攻擊到普通武器彈藥難以到達的地方,還能夠給敵人極強的精神震懾。因此一戰過後許多國家都開始了對火焰噴射器的研究,很快許多性能先進,威力強大的單兵火焰噴射器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其中美軍所裝備的M2型單兵噴火器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被美軍廣泛使用,並取得了極佳的戰績,當然噴火兵的陣亡率也是相當之高,但他們並不是因為燃料罐被擊中起火爆炸而死,大多數是因為敵人非常憎恨和懼怕噴火兵,所以都將噴火兵作為頭號擊殺目標,噴火兵在戰場上素有子彈吸鐵石之稱,在密集地槍林彈雨中噴火兵陣亡的風險很大。據美軍統計,在太平洋戰場上噴火兵平均生存時間僅為五分鐘。

別被好萊塢大片誤導了,二戰噴火兵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爆炸

美軍士兵正在使用噴火器


別被好萊塢大片誤導了,二戰噴火兵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爆炸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噴火兵攻擊日軍碉堡

世界上噴火器種類很多,但是其在原理和構造上是大同小異。所以我們就拿美軍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使用最多的M2型單兵噴火器為例,講一講噴火器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為什麼不會起火爆炸。該型噴火器由兩個燃料瓶一個氣瓶及輸油管,噴槍槍體四部分組成,點火裝置位於槍口部位,當氣瓶中的氣體進入燃料瓶中,將燃料推送至輸油管及槍管內,再由點火裝置製造的明火點燃,燃料既可在出槍口的一瞬間形成一道火柱,達到噴火效果。在現實中無論是燃料瓶還是氣瓶被子彈擊中最多隻是跑氣漏油,如果遇到明火可能還會起火,但是爆炸的概率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別被好萊塢大片誤導了,二戰噴火兵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爆炸

美軍M2型噴火器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物體發生燃燒爆炸的條件,這是我們初中就學習過的化學知識。形成燃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足夠濃度的氧化劑,足夠量的可燃物質,以及一定能量的點火源,在一個封閉空間內由於持續劇烈的燃燒而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達到臨界點時,這些能量就會以爆炸的形式釋放出來。當密閉的噴火器燃料罐遭到子彈射擊的一瞬間,其內部並沒有足夠濃度的氧化劑,其外部也沒有形成有效的點火源,二戰美軍噴火器所使用的燃料並不是普通的汽油,而是凝固汽油,該燃料非常不易揮發,就算油瓶漏了混進了空氣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就形成油氣混合物,因此爆炸更無從談起。

別被好萊塢大片誤導了,二戰噴火兵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爆炸

美軍噴火兵攻擊日軍地堡

噴火器氣瓶內所裝的氣體為氮氣,而氮氣和二氧化碳在一起常作為滅火物質的首選,飛機油箱的防爆就是利用氮氣作為一種保護氣體來使用,保證油箱中油氣混合物濃度低於爆炸極限,從而保護油箱不至於因為持續燃燒而發生爆炸。M2噴火器的氣瓶所裝的氮氣為一種惰性氣體,無論是單獨儲存在氣瓶中,還是充入燃料罐中與燃料混合,都可以起到防火抑爆的作用,當子彈打在氣瓶上時也並不會產生火花,所以噴火器起火爆炸的條件都不具備,即使捱了子彈也不會爆炸的。

別被好萊塢大片誤導了,二戰噴火兵燃料罐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爆炸

美軍噴火兵在掃蕩殘敵

在我國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何燒光所背的噴火器為雙罐設計,應該就是美製M1噴火器,在被擊中後並沒有爆炸,應該說該劇導演還是走了心的,並沒有受到好萊塢大片的影響。噴火器燃料罐一打就炸,只是好萊塢大片導演為了情節需要而給人們普及的一條偽科學軍事常識,朋友們別再被誤導了,噴火器被子彈擊中後並不會起火爆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