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一个玩脱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

让你陷入困境的不是未知的世界,

而是你坚信的事,并非如你所想。

--马克·吐温

这是著名的美国电影《大空头》的片头,引用了马克·吐温的金句。

咱们中学课本里的老熟人,美国19世纪大文豪---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其实还是一个那个时代的著名的天使投资人,更是一个极讲信誉的债务人。

今天咱们聊聊这位天使投资人,坑死自己的投资史。

马克·吐温的前30年坎坎坷坷,当过印刷工、水手、金矿矿工,后又辗转漂泊到内华达为报社码字写稿。

终于在30岁那年写出了一款爆文,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蛙》居然火了。

由于小说比较受欢迎,他就开始了第一次的全国巡回演讲,从此时事业开始起步了,也挣了一些钱。

也许是觉得自己赚的钱还是不够多吧,于是拿着挣的钱去搞投资了。

1 初入股市

内华达州盛产黄金、白银的地区,正值美国的西进运动的“淘金热”(GOLD RUSH),马克·吐温正在该州的弗吉尼亚城中当过记者,对一夜暴富的传说和新的机会都十分感兴趣。

当时这座城市里有不少黄金、白银矿主们正在纽约华尔街出售他们的股票筹集资金,于是马克·吐温将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市场中,以20%保证金买了50股,每股300元,购买一个名叫黑尔和诺克罗斯公司的白银矿山的股票。

在购买之初,马克·吐温还是相当清醒,虽然长期看好黄金、白银,但他还是给自己订了2条纪律: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就必须卖出股票,或市值达到1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笔巨款),或内华达州选民批准了州宪法,将损害白银矿山的长期价值。

买入后,股价就一路飚升,涨到1000元一股,又爬到了2000元,再爬到了3000元,然后又涨了一倍”,转眼间,已经有20倍以上的盈利。

马克·吐温很快就觉得自己非常富有,便放弃了新闻记者的工作“退休”了,跑到旧金山,过起了奢华的生活。

马克·吐温很享受股票上涨带来的富有的感觉,把自己定的纪律完全抛在脑后,当内华达变成一个州并通过州宪法后,马克·吐温依旧持有着他的股票。

突然有一天,市场对白银股票的狂热消失了,股价飞流直下,被迫平仓,一夜之间变得身无分文,几乎破产。

为了偿还债务,迫于生计,马克·吐温只能重操旧业,在旧金山继续为报社写稿码字。

在著名作品《百万英镑》中的那个年轻人,其实就是马克·吐温自己当时的状态。

之后的马克·吐温迎来了创作巅峰期,从39岁到56岁的这17年中发表了大量经典,并且通过写作成为蜚声世界大作家,也赚了很多钱。

2 天使投资

马克·吐温虽然一时远离了股市,却一直热衷对各类新生事物(高科技公司)进行早期投资

(天使轮),如同现今的PE(私人股权投资)或者叫VC(风险投资)

有人估算过,他一生在各种新产品、新发明上的投资累计多达50多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好几千万美元。

先后投资过以白垩为主要材料的印刷技术、在丝绸上复印图片的机器、粉状营养品、让人晕头转向的排字机、螺旋形帽针,记忆游戏玩具,“高岭土”的雕刻工艺,还有改进的葡萄剪。

有个别项目小挣了一笔,根据《圣路易斯邮报》1885年的一篇文章报道,马克·吐温投资的“自带黏性的剪贴簿”投入市场赚了5万美元。

“自带黏性的剪贴簿”用来贴剪报

绝大部分项目,或是缺乏实用性,或是缺乏商业经验,或是被骗,纷纷宣告失败了。

至今,在美国专利商标局

的网站上,还可以查到,有三项发明都是登记在马克·吐温的真名——萨缪尔·L·克莱门斯(Samuel L. Clemens)名下的。

其中有一项1871年获得专利发明,颇具革命性:名为 “可调节、可拆分的服装带”(Improvement in Adjustable and Detachable Straps for Garments)。

这是马克·吐温的第一个风险投资项目,其实就是最早的“女性胸罩的搭扣”

对于科技创新的投资让马克·吐温赚过钱,却也让他赔的底掉。

有一项投资让马克·吐温大伤元气,1880年,那年他45岁,爽快地投了5000美元给一个叫詹姆斯·佩吉(James Paige)的“自动排版机”发明人,到了1887年,马克·吐温累计给这个自动排版机的投资了5万美元。

这位发明人是个大忽悠,前后忽悠走了17万美元,到了马克·吐温60岁那一年也没造出来,竞争对手的“自动排版机”此时已经投放市场了。

“自动排版机”

屡屡失败的天使投资,一度让马克·吐温成了惊弓之鸟,当一个能够让他名垂青史,成为一位成功风险投资人的机会摆在他面前时,他选择了退却。

据记载,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造访,胳膊底下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这个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可以隔几个房间通话,需要资金来推销和大批生产这种装置,年轻人说,“只要500美元,您就可以拥有一大笔股份。”

但当时马克·吐温对风险投资心灰意冷,发誓永远不在“新奇玩意儿”上浪费金钱了。因此,马克·吐温拒绝了年轻人,并告诉他自己不打算再冒任何风险了。

这个年轻人叫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对,就是那个发明电话的贝尔,错过的“一大笔股份”就是后来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贝尔公司的股份。

马克·吐温和同时代的最伟大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好朋友,就是发明交流电、无线电的那一位,据说他的小说《神秘的陌生人》就是以特斯拉为原型创作的,不知为何没有商业合作。

有人说:“马克·吐温编撰了一份失败投资的清单,比药房收据还要长”。实在是时运不济。

3 投资出版

马克·吐温50岁的时候,已是著名的大文豪了,他的作品几乎都成为了畅销书,人们争相购阅。出版商也争相出版他的作品,并因此发了财的大有人在。

马克·吐温不甘只拿1/10的稿酬,于是决定自己开个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发行自己的作品。

当时他手头有6部作品即将脱稿,如果交给出版商只能得到3000美元的稿酬,如果自己出版,至少可得25000美元的收入。

马克·吐温没有任何建立和管理一家出版公司的经验,财会知识也不懂,只好请来30岁的外甥韦伯斯特当公司的经理。

出版公司起点颇高,马克·吐温贷了一大笔款,买了20部印刷机,建立7家装订所,还雇佣了1万多名推销员,大张旗鼓地干起来了。

这次运气很好,连续两本自己的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格兰特将军回忆录》都大卖,出版不久销售了61万册,获利64万美元。

马克·吐温把这笔收入中的42万美元赠给这位前总统的遗孀,18万美元分给出版公司,自己留4万美元。这4万美元,还成为前面提到的“自动排版机”项目的最后一次投资,打了水漂。

初战的胜利,让马克·吐温有些昏昏然了,盲目继续扩大出版业务,后面的业务就没那么顺利了。和外甥职业经理韦伯斯特的矛盾日渐增多,经常争吵不休。

第三年,韦伯斯特负气一走了之,马克·吐温只能自己下场经营,由于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居然出现过出版十一卷《美国文库》获得了创纪录的销售量,每一套书的成本是25美元,而他从消费者那里只能拿到3美元预付款这种事。

后期,只得另请他人管理出版公司,自己当个甩手掌柜。

出版公司勉强维持了10年,最终在1894年的经济危机中彻底坍塌了。

马克·吐温为此背上9.4万美元的债务,债权人多达96个。

4 再战股市

开办出版公司期间,面对狂热的股市,马克·吐温跟风再次进行了一次股票投资。

1860年开始,美国掀起了铁路建设高潮,政府提供的补贴、土地补助,全民动员共同掀起了铁路投资热,铁路股票大量上市,而且持续很多年节节上涨。

马克·吐温以78美元/股,购买了俄勒冈州横贯大陆铁路公司(Oregon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的股票。此时美国股市泡沫已经非常明显了。

全民的投资狂热一度把股价推到了98美元/股,还是在1893年的经济危机中,股市崩盘,最终只能以12美元/股脱手。

后来马克·吐温在《傻头傻脑的威尔逊》的作品中,借主人公的口感慨出了著名的股市大金句:

“十月,这是做股票投机生意特别危险的月份之一。

其他的月份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

5 演讲还债

1893年大恐慌中,年近六旬的马克·吐温损失了30万美元,彻底破产了。

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在报道马克·吐温的麻烦,诸如《华盛顿时报》的《马克·吐温破产》,《纽约时报》的《马克·吐温的公司麻烦大了》等等。

马克·吐温沦为了大众的笑柄,财务的压力严重影响到他的健康,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许多人认为马克·吐温就此垮掉。

有朋友劝告马克·吐温,按法律可以将出版公司剩余的资产赔付给债权人,其余的欠款不再理会,马克·吐温坚持一分一毫的欠债都要偿还。

之前每当经济状况不佳时,马克·吐温总是借助写作和演讲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这一次,马克·吐温在贤惠聪颖的妻子奥莉薇娅安慰、鼓励下,制定了一个4年全球巡回演讲的还债计划。

1895年7月,马克·吐温和妻子、女儿一起,开始了全球巡回演讲。他们首先横穿美国大陆,再赴加拿大,接着去澳大利亚,还到新西兰、印度、南非等地。

在旅行中,马克·吐温不断地将赚到的钱寄给经纪人罗杰斯替自己还债,负债额随着旅程的延伸迅速减少。

1896年8月,马克·吐温一家来到英国伦敦,出版了旅途中完成的《赤道环游记》,在马克·吐温的拼命工作和全家人的勤俭节省下,1898年1月底,他们用了三年时间,最终还清了债务回到了美国,美国各家报纸都用大号标题发布了他的这一好消息。

他也兴奋地写道:“我付出金钱的快乐,比我收入金钱的快乐更大呢。”

马克·吐温是个令人钦敬的硬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