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提速 成渝共唱“雙城記”

合作提速 成渝共唱“雙城記”

懸掛“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10000列”標牌的列車駛向歐洲

上月17日,川渝兩地召開了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這也是繼今年1月3日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專題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後最高規格會議。

當日的會議明確了川渝兩地將圍繞提升內聯外通水平、打造西部經濟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優化區域發展佈局、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等7個方面落實多項重點任務。

一子落,全盤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作更進一步,成渝協同、協力、協進、融合發展。

未來,成渝共同期待!

新的目標定位

兩地合作動作更加頻繁

2月28日,成都國際鐵路港與重慶萬州港共建東西相向的水鐵多式聯運網絡,港投集團與萬州港口集團簽訂合作協議,依託萬州港打造成都國際班列最便捷的東向出海口;3月16日,重慶國際物流樞紐管委會與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管委會、青白江海關達成意向,將在通道口岸、產業招商、開放創新、機制協同等四方面開展多項合作;廣受關注的成渝中線高鐵已確定今年開建,已建成的成渝高鐵將提速改造,實現成都到重慶1小時內到達……

成渝合作,近來動作頻繁。其實看歷史,成渝合作近十年來從不缺乏互動,兩地聯手已經走過了3個階段——經濟區、城市群、雙城經濟圈。

從2011年的“成渝經濟區”到2016年“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渝又有了新的目標定位。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雲中看來,這恰逢其時。“從區域發展來講是需要的,而且成渝也有這樣的條件。甚至可以說,在這個時點上,成渝是西部條件最好的地區。”劉雲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從總體來看,建設雙城經濟圈,是落實區域發展新理念、新思維的具體舉措。當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是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強化重慶和成都的國家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相向發展格局

共同支撐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引領區域發展的同時,西部地區急需打造動能更加強勁的極核,助力全國經濟動能轉換,成渝地區一直以來都被寄予厚望。數據顯示,2018年,四川和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合計超過6萬億元,僅次於廣東、江蘇和山東。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需要成渝兩座城市唱好“雙城記”。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給出了明確定位,即“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李霞分析認為,“這對成渝地區的發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成渝地區要探索新的區域發展模式是規律使然、特徵所在、趨勢所向、現實所需。”

李霞進一步分析指出,當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以成都、重慶為核心動力源的雙核城市群。

“成渝地區當前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且相向發展態勢明顯。同時,地區內還面臨著提升發展能級、推動城鎮體系優化、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增強樞紐通道連接能力、提升雙向開放水平的現實需要。”李霞表示,這些都賦予了成渝地區探索新型區域發展模式的使命。

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除了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外,還需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這意味著,成都需要發揮更大的溢出效應。

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下,成都這座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正在不同層面體現。來自成都市政協課題組的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成德眉資四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79.2億元,佔四川省比重高達48.9%。去年7月以來,四市共同制定了五年行動計劃和項目表,成德、成眉、成資分別明確了25項、29項、34項重點工作任務,形成了區域規劃等8個同城化發展重點領域具體任務。四市同城化從理念到實踐,已實現“破冰”。

另一方面,成都向東發展的決心不變。成都向東,重慶向西,兩座城市相向發展。而這種“相向發展”,正在為整個區域帶來更多的發展良機,未來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讓人充滿期待。

本報記者 趙榮昌 宋妍妍

成都國際鐵路港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