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三點一線,也很快樂

李朝:三點一線,也很快樂

從省醫院正門口警務工作站出發,順著一環路向南走,轉到青羊上街,到浣花北路,到清江東路,最後又回到省醫院,這是李朝最常走的責任段巡邏走訪路線。沿途,茶坊的老闆看到他,常喊“老李”進去坐坐,他就在跟老闆、顧客聊天的同時向大家宣傳不要賭博。小區門衛大爺看到他,又喊“小李”過來擺會兒龍門陣,他又在聊天的同時向大爺宣傳起進出人員登記和小區防盜的注意事項。這一條約2.3km的路線,隨處都是他的停靠點,他常常需要3、4個小時才能走完一圈。這一條線他已走了快6年,伴隨他的還有“走勤點,心細點,依靠群眾多一點”。

下面,就讓《每週人物專刊》小編帶你走進草堂派出所社區民警李朝和他的琴臺社區責任段。

“轉崗”之壓

小 編:李朝你好,我看資料你是82年出生的,作為一名“80”後,這個年齡段在社區民警裡好像還不太多?

李 朝:是的,我是2014年8月從刑偵民警轉任社區民警的,那個時候我剛32歲,可能是全分局最年輕的社區民警。當時前一任的社區民警生了重病無法堅持工作,我探組的搭檔恰好也調走了,一個人有些刑偵工作不太方便開展,派出所黨支部就決定讓我頂上來接管琴臺社區責任段。

小 編:突然從刑偵民警轉為社區民警是什麼感覺?

李 朝:我覺得這次的警種“轉崗”是一種新的挑戰吧。我負責的琴臺社區是整個草堂派出所情況最複雜的社區,當時社區民警人手又緊缺,省醫院、送仙橋藝術城、浣花香和溫哥華廣場兩個大型寫字樓,還有一些小區院落,都在我的責任段裡,這裡面光是省醫院的警情就要佔整個派出所警情的三分之一以上。我又是突然接到的命令,琴臺社區的情況也不是特別清楚,與各行各業打交道的經驗也還不多,第一感覺是壓力一下就壓過來了,就怕自己把社區管不好。但我是個不怕事、不服輸的性格,覺得這就是個挑戰,我肯定能做到。後來在派出所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很快就摸清了社區的情況,工作也就逐漸上手了。

小 編:剛開始肯定很不容易吧?

李 朝:確實不容易。以前在治安和刑偵上辦案子加班的時候,總覺得要是有哪天當上社區民警就輕鬆了,等真當上了,才發現要當好一個社區民警也不簡單。特別是一開始的時候,責任段裡商家老闆、小區門衛,又沒跟我接觸過,看我人又年輕,多少還是有些不信任我。後來我自己多下段,走勤快點,大家跟我接觸久了,相互的信任就建立起來了,有什麼情況也願意主動跟我講,工作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也慢慢體會到社區警務的“累並快樂著”。

小 編:怎麼去建立這種信任呢?

李 朝: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遇事不能推。商家也好,群眾也好,不管人家遇到什麼問題找到你,你千萬別推,別說這個事不歸我管,你去找誰找誰,這樣他們下次再有事情就不會找你了。家庭鄰里的糾紛就幫忙去調解,諮詢戶口、居住證就把政策給他講透徹,問到該其他政府部門管的事情就牽個線、搭個橋,遇到難事、急事就幫著想想辦法,總之只要你不推,真心實意的想幫助他,不管最後結果怎麼樣,他心裡大半都記你的好,下次遇到情況、遇到問題也願意跟你講,一來二去,相互的信任就建立起來了。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去年4、5月,我們琴臺社區的工作人員跟我閒聊,說一環路西二段某小區有一名女性精神病患者在溫江的專門醫院治療,家庭經濟情況比較緊張,社區想為她申請“陽光救助”,但是她的身份證過期了,問我這種情況有沒有辦法。其實這個女患者沒有住在我的責任段,這個事本來不該我管,而且這種情況也比較棘手,但是我想著人家問到你,就是相信你,特別是這個人家裡情況也不是特別好,我也想能幫上點忙。於是我多方打聽請教,和社區一起開了介紹信,自己又專門開車跑到溫江的醫院去採集她的信息,又打電話聯繫她的丈夫反覆溝通,拿到了她的戶口本,最後終於配合社區工作人員把她的“陽光救助”辦好了。經過這個事情,我感覺我跟社區的信任更深了,大家在工作中的溝通配合也更好了。

守護“天使”

小 編:前面聽你提到省醫院也在你的責任段裡,這幾年大家對醫院和醫護人員這些“白衣天使”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特別是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至今還在繼續,大量的醫護工作者和我們人民警察一道堅守在守護群眾安全的第一線,請問你作為守護省醫院的社區民警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嗎?

李 朝:今年疫情發生後,我和派出所的其他同事一樣,第一時間到小區院落宣傳病毒防控知識、上門入戶核查人員信息、督促配合小區院落保安、門衛做好進出管理等工作。同時,作為負責省醫院的社區民警,我還與醫院方面加強聯繫,配合維護保障好正常的醫院運轉秩序。說起省醫院,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地點、一所醫院,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實省醫院有住院樓、行政樓、辦公樓,有3000多張床位,平均每天有2萬多流動人員,旁邊還有兩個共21棟、3200多戶、8000多從業人員、5000多居民的家屬區。當然他們也有內部保衛人員,但這麼大的地方,這麼多人住在這裡、進進出出,作為社區民警管理起來確實有很大的難度,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小 編:具體要做哪些工作呢?

李 朝:這幾年關於醫院大家關注度最高的可能就是醫患糾紛。我前面說省醫院的警情要佔整個派出所警情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很多就是各種矛盾糾紛。這其中既有醫護工作者和病人、家屬的糾紛,也有病人之間的糾紛,甚至也遇到有一家人在醫院吵起來的情況。以前最高峰的時候,一年光是醫患之間的糾紛就有100多起,其中很多都是醫生護士和病人之間因為一些小事拌嘴吵起來了,這種糾紛一般我們處警、值班的同事現場或者在派出所當天就調解好了。但還有一些比較麻煩的醫患糾紛,雙方分歧比較大,我就會第一時間參與進來。這種我親身參與的調解,以前多的時候每年有20多起,這幾年隨著我們不斷向大家普及宣傳相關法律知識,逐年在減少,現在每年有10起左右,這也讓我體驗到了辛苦之後的快樂。其實我經歷了那麼多醫患糾紛的調解之後,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絕大多數矛盾糾紛起因都很小,有時就是因為打針這些小事,出於對娃娃的愛護,脾氣一下就上來了,與醫護人員大吵大鬧,甚至出手傷人。在這裡真的想勸大家一句,醫護人員每天服務那麼多病人,真的特別辛苦,希望大家對他們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體諒,這些事情也就可以避免了。

小 編:你是如何來調解這些糾紛的呢?

李 朝:其實我覺得作為一名社區民警,調解矛盾糾紛是一個必備的基本功。調解醫患糾紛跟調解其他普通的糾紛大體一樣,最重要是始終保持一顆公正的心,不偏不倚,把兩邊的說法和要求聽透徹了,再向他們講法律、講道理,儘量幫他們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這樣成功的可能性就高一些。如果確實談不攏,也要向他們宣傳好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醒引導他們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千萬別做違法的事情。

小 編:除了調解糾紛還有哪些工作呢?

李 朝:還有一個就是對他們醫院內保應急小分隊進行培訓。為了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省醫院也專門成立了一個應急小分隊,大概有20來人。如果醫護人員和患者發生矛盾,他們的應急小分隊就馬上會去進行勸阻,並通知我們派出所和警務站。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發揮作用,我主動和省醫院保衛部門負責人進行對接,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在每次矛盾糾紛發生後,對小分隊的處置視頻進行回放,指出不足之處並提出改進辦法,同時宣傳法律法規,避免小分隊成員在勸阻的過程中與病人或家屬產生新的矛盾。同時,為了打擊扒竊,我邀請派出所辦案隊的同事對小分隊“反扒小組”進行專門培訓,依託省醫院的監控視頻系統,對扒竊嫌疑人進行持續關注,並配合辦案隊開展抓捕,先後擋獲扒竊嫌疑人20多個。

將心比心

小 編:你認為要當好一名社區民警有什麼訣竅嗎?

李 朝:談不上什麼訣竅,通過這幾年我自己的工作情況,總結出來就是三點,走勤點,心細點,依靠群眾多一點。特別是去年“一室兩隊”改革之後,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就拿我自己來講,改革後我們派出所社區民警增加了,以前由我負責管理的送仙橋藝術城和浣花香寫字樓都劃給了其他同事,責任段小了,但是責任更大了。特別是以前很多治安管理的內容,比如酒店的消防、實名登記,網吧的實名制,娛樂場所的管理等等,現在都由社區民警來承擔了,要想把這些事情做好,勤走、心細缺一不可,再加上群眾信任你、支持你,才能精細的做好管理和服務。

小 編:能不能具體講講呢?

李 朝:走勤點其實很好理解,對於我們社區民警,很多事情、很多情況就是靠在責任段裡走出來的,很多問題只有你走到了,才能發現,才能解決。比如前段時間疫情對企業商家的生產和經營都不同程度帶來影響,我責任段裡單說溫哥華廣場的寫字樓就有128間寫字間,這些公司你只有一家一家的去走去了解,才能摸清它現在的經營狀況,看它到底是復工了,還是還在等待疫情進一步好轉,或者停業了。還有租金也是一個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還是要走到了才知道他們有沒有協商好,還存不存在風險隱患。溫哥華廣場的寫字樓有35層,只有3臺電梯,很多時候等不到電梯,上下樓就靠走。我和年輕的輔警兄弟一天下來也只能走訪10多層,累得渾身痠痛,連續幾天一棟樓全部走一圈簡直要“脫層皮”,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腿還在疼,但這些公司就是隻有每家走到了,情況摸清了,我才能安心。

小 編:那“心細點”怎麼講呢?

李 朝:我覺得社區民警的工作是一個很精細的事情,就像做針線活,心越細越好。特別是我們服務的對象也是形形色色的,待人說話的方式也不一樣,有些商家老闆你要直接把法律和規定跟他講清楚,有些小區院落的門衛年紀比較大了,跟他講進出人員管理登記這些事情的時候就要委婉一點、客氣一點,總之是因人而異,這是一種心細。責任段裡單位、小區、娛樂場所、網吧等自己心裡都要有數,特別是哪些人、哪些地方因為情況特殊需要重點關注,這也是一種心細。還有就是我們依託“一標三實”系統對人員等進行管理,情況一旦有變化,就要及時去核實並在系統裡進行更新,這也需要心細。我以前段上有一個小劉,從小就是孤兒,長大後一直靠低保和在社區做點勤雜工作生活,還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家裡一直很困難。我跟他聊了很多次,讓他認識到這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建議他利用周邊小區院落熟悉的優勢,自己做房屋租售中介生意,老婆在小區裡賣點綠色蔬菜、肉類等。後來我遇到需要租房售房的就主動推薦給他,提醒他賣菜、做生意要保質保量,不能坑人騙人,要主動去辦理好營業執照等手續。小劉他們家生意慢慢做起來了,這一家人的日子慢慢的也就越過越好了。後來小劉每次看到我,隔很遠就跟我打招呼問好。這些其實都是很小的事情,所以我反覆提醒自己只要心細一點,很多工作就做得好。

小 編:再說說在工作中怎樣依靠群眾的?

李 朝:我們社區民警是跟轄區老百姓接觸最緊密的警種,現在我們又在提融入社區,精細化管理。社區里人多事多,要做出精細,光靠我們自己肯定做不好,還是要依靠大家的力量,特別是保安門衛、樓棟長等。就拿前幾天來說,我有一天下午連續接到幾個電話,說省醫院附近一個小區裡看到有不熟悉的人,懷疑是有人開小旅館。我們馬上進行核實,隨即就把這個事情處理好了,這就是群眾的力量,要不然我們肯定沒有辦法這麼快發現。

警藍之“緣”

小 編:聽說你不是警察院校科班出身的?

李 朝:對,我是2002年通過公招進入的警隊,再早是在一家酒店做採購工作。

小 編: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選擇進入了警隊呢?

李 朝:其實我在酒店工作的時候,一個月工資有3000多元,差不多是我入警後工資的3倍。當時對警察這個職業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概念,正好遇上公招,爸媽覺得警察的工作更穩定,我就報名參加考試了。後來我在巡警(防暴)大隊待了3年多,2006年到了草堂派出所,在治安幹了3年多,又在刑偵幹了3年多,直到擔任社區民警。你看,一個又一個的3年,這輩子就和這身警服、和一次又一次的責任結上“緣”了。

小 編: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考入警隊現在會怎麼樣?

李 朝:沒有想過。我的性格就是要幹就把事情幹好,不知不覺都幹了十幾年警察了,現在每天跟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時常也會遇到老百姓的各種求助,雖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能為大家幫上忙,能把自己的負責工作做好,踏踏實實為我們草堂派出所爭創“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出一份力,為轄區群眾帶來平安和幸福感,我就覺得是很有意義、很快樂的事情。

人物簡介李 朝,男,38歲,中共黨員,畢業於省委黨校。2002年9月進入公安隊伍,從事派出所基層工作至今,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個人嘉獎5次,優秀共產黨員1次,季度之星2次,社會治理能手1次,優秀民警1次,連續4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李朝:三点一线,也很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