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在五帝时代真的存在吗?

禅让简单的来说,就是统治者将统治权力转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但是我们仔细考虑一下,禅让之后,原来的统治者就抛弃了自己的权力,成为一个废人,他会有好的下场吗?乾隆皇帝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而他却依然掌握着权力,可见权力对于统治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禅让在五帝时代真的存在吗?


且不说有史料记载的封建社会时期的禅让,大多数禅让的结果都不怎么理想。那么在三皇五帝时代的“禅让”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可能是中华文明中最温情脉脉、最令人神往的政治童话。早在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对“禅让”一说提出了怀疑。

禅让在五帝时代真的存在吗?


《荀子·正论》记载了荀子的疑问:“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韩非子·说疑》记载战国末的韩非的言论道:“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不仅否认了“禅让”之事,还说舜和禹继承帝位,是“臣弑君”的结果。另有唐代的刘知几在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冢琐语》说:“舜放尧于平阳”,还说舜是给禹赶到苍梧而死的。

后来还有司马贞引《竹书纪年》在其著作《史记正义》中说:“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

墨家提倡“尚贤”,直接鼓吹“禅让”。儒家“祖述尧舜”,也对“禅让”大加宣扬。如“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贤》)把舜说成是会烧窑、捕鱼的农夫,以此来申述他“尚贤”的宗旨。

孟子对于五帝时代的禅让也是有着一样的记载,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大禹通过治水获得了天下诸侯的支持,并且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的从舜手中结果了权力,成为新的帝王。而在大禹成为帝王之后,却是将舜帝流放到苍梧之野,致使舜帝在苍梧惨死。

禅让在五帝时代真的存在吗?


所以,禅让在五帝时代并不是确实存在的,有的只是各方首领为了最高的权力进行的争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