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梁山泊赚得金枪手徐宁上山,更赚得一套举世无双的钩镰枪法,遂将连环马杀得七零八落。双鞭呼延灼落荒逃走,直奔青州而去,不想于途中失落踏雪乌骓,为寻回御赐宝马踏平三山,呼延灼向慕容知府讨得两三千军马,径奔桃花山,李忠周通堪堪不敌,恰逢二龙山三家寨主飞马驰援,于是两边在桃花山脚一场恶斗伯仲未分。此役之后,呼延灼由衷赞叹鲁杨武艺,称“不似绿林手段”,这句话既意味深长,又耐人寻味。

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很多朋友根据这句话推断出结论:军中武艺肯定要高于绿林手段。这个结论正不正确呢?说实话有点武断。个人拙见,呼延灼此话旨在判断鲁杨二人出身,仅此而已,并非藐视绿林手段。比如酒会上一位姑娘婀娜优雅不可方物,一口吴侬软语,如果你想去搭讪通常会说:听您苏杭口音,不是北方人吧?这里就是根据南方与北方的口音来推论家乡住处,而丝毫没有指摘南方与北方口音孰优孰劣的意思,因为不管是哪里的口音,都只是一种方言,一种说话的方式和习惯,哪里会有高下之分?以此度之,我们就不能简单的判定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到底谁优于谁,而在水浒传中,诚然有很多朝廷武将打败强盗草寇的情节,但也有不少桥段让绿林豪强不输于行伍军官,如史文恭之于秦明,如武松之于耶律得重,如卢俊义之于耶律四子,如田虎王庆麾下诸位头领之于梁山泊的朝廷降将……,所以不论说军中武艺胜于绿林手段,还是说绿林豪杰强于军中将领,都是武断的,不准确的。

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我们再来将行伍武艺与绿林手段进行一番比较,其实与其说要比较,倒不如说军中与绿林的武艺无甚差别。高祖李渊之子李元霸,生得形容枯瘦板肋虬筋,两臂却有四象不过之力,可说天赋异禀,当年在金殿之上与宇文成都比武较力,远胜天宝将,隋炀帝杨广大悦,亲口加封“西府赵王”,后来李元霸在四明山杀得十八路反王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号称隋唐第一猛将。这李元霸是先学得一身武艺而后才从军征战,一身神力两柄金锤,那这到底是军中武艺还是绿林手段?唐初一代名将薛礼,初入军中大材小用只做得一名火头军,之后尉迟敬德月下访白袍方始得遇名臣。南宋抗金名将岳鹏举,从军前师从周侗,平日以务农为生,同样也是艺成投军,屡立战功,金人眼中岳家军强于山岳,几欲直捣黄龙迎回二帝,无奈十二道金牌催命,身丧风波亭。再说回水浒的青面兽杨志,当初便是高中武举后官封制使,他刀马娴熟,马步均可一战,可谓全才,可是,他考取武举前身在绿林是这套刀法武艺,中了武举即使贴了军队标签,可也还是这套刀法武艺,故以我观之,军中绿林倒无甚区别。方才提及这几人均是带艺投军,即使不入行伍,照样也是一身本领高强,诸如此类还有林冲,关胜,董平,花荣,徐宁不一而足,他们总不会是以平庸武艺从军,而后在军中得遇明师再磨练的武艺高强吧,五虎之首关胜更是如此,刀法传自乃祖,而关云长追随刘备之前亦不过一贩夫走卒而已,但彼时关公已是胸怀兵法韬略身具高超武艺了。所以所谓的军中武艺也好绿林手段也罢,差别还真的没那么明显。

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那军中与绿林到底有无区别呢?当然有,在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中,自闯王时起,胡苗范田四家恩怨缠绵百年,几家武功各有所长,是以百年间互有胜负,到了胡一刀苗人凤这一代,胡家刀还是那套胡家刀,苗家剑也还是那套苗家剑,但胡苗二人却一骑绝尘,将范田远远都抛开了。又如《叶问》中北方拳师金山找南下佛山切磋踢馆,众家武馆被打的头破血流,之后金山找挑战叶问,却败于其手几无还手之力,金山找说:北方拳输给南方拳了。叶问却说:这不是南北拳的问题。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是人的问题。不错,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此,军中绿林两者各有所长其实并无根本差别,就好比咏春对洪拳,咏春长短并重,洪拳刚猛沉实,你很难讲到底是咏春厉害还是洪拳凌厉,而一切差别之根源就在于人,牛人往往都能化腐朽为神奇,三十二势太祖长拳在宋时流传甚广极为普遍,近于现今人人会做的广播体操,但到了乔峰手里却步步杀招,足以令聚贤庄中群雄束手。

从呼延灼打三山说起,水浒中军中武艺与绿林手段的优劣

以上讨论全部基于演义小说,与正史无关。

说水浒说到后来却与水浒相去甚远,诸位方家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