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的可怕,超乎你的想象!

語言暴力的可怕,超乎你的想象!

父母是孩子最親最愛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傷害。

相信不少寶媽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問題,比如孩子調皮犯了錯,自己有時遇上工作壓力,就會忍不住開口責罵一樣。

那就涉及到——孩子犯了錯,我該不該罵他?如果不可以,我該怎麼跟他溝通?

01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在童年時期就受到了不少的語言暴力。

雖然現實裡大多數家庭都不會如此誇張,但生活中,一些無意間說出來的話就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別搗亂,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你看,鄰居家的小朋友可比你聽話多了!”

看似平凡的話語,好像對孩子很有威懾力,家長們屢試不爽,但殊不知,這會對孩子產生嚴重的影響。

語言暴力的可怕,超乎你的想象!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顯示:

平均每20成年人裡,就有1個表示幼年期間曾經遭受過語言暴力,每50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

輕者患有社交障礙,重者有殺人和自殺的行為。

02

心理專家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評價是非標準也是很鮮明的。他們會將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

語言暴力的可怕,超乎你的想象!

根據密歇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說,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當外界對孩子施以持續的語言暴力時,孩子的大腦會啟動應對式的調節,來讓自己適應惡劣的環境,從而形成兩種病態人格。

一類是「退縮型人格」,孩子內向封閉、自卑多疑、形成社交障礙;另一類是「攻擊型人格」,孩子暴躁易怒,充滿仇恨,容易衝動傷人。

這些源自童年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孩子的大腦和行為模式。

語氣輕蔑的父母,很可能養出迴避型的孩子;

常常忽視孩子的父母,可能養出矛盾型的孩子;

邏輯混亂的父母可能養出沒有判斷力的孩子。

過早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於謹慎、膽怯等等。

而且,這樣的改變,終身不可逆。

語言暴力的可怕,超乎你的想象!

03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1、

面對孩子犯錯的事實,家長首先要正視咱們的情緒。

及時疏導排解自己心底的情緒,調整好狀態,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2、

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家長要明白,自己惱火的同時,可能孩子也很自責,當時他的情緒可能是低落的,所以這個時候就不要再火上澆油,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或者問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3、

化警告為鼓勵。

有時孩子犯錯,他不會因為你的某一次制止,就停止這個行為,反而可能就激發他的逆反心理。

反而要採取一種輕柔的、鼓勵的方式,孩子更能聽進去。

4、

讚美是對孩子最高級的認可。

先讚美再提意見,既能肯定孩子又能引導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語言暴力的可怕,超乎你的想象!

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孩子和父母有著多年生活經驗的差距。

要知道,很多在父母看來很容易事情,對孩子來說卻非常困難的。

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仔細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後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

希望以後我和家長,都能在孩子犯錯後,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寶寶成為語言暴力的受害者。

語言暴力,也許可以制止孩子一時的錯誤行為,但是,永遠不會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被這樣教育成才的。

語言暴力的可怕,超乎你的想象!

歡迎各位寶媽們

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