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集郵市場那些事兒(二)

特約撰稿人:中國文化信息協會紅藏會副會長牛雙躍先生

石家莊早期集郵概況(上)

中國的集郵道路由於內憂外患,戰火頻仍等等原因,真可謂艱難曲折。1915年,在蘇州出現了中國第一家郵票商店——五洲郵票社。

石家莊集郵市場那些事兒(二)

1916年以後《郵志界》、《郵乘叢刊》等有關郵票和集郵的雜誌相繼問世。在這些刊物的影響下,中國的集郵漸成風氣。

石家莊集郵市場那些事兒(二)

1922年上海產生了中國第一個集郵組織——“神州郵票研究會”。之後隨著1924年“中華郵票會”、1925年“新光郵票研究會”、1926年“北平郵票交換會”、1934年“甲戌郵票會”等集郵組織的成立,中國的集郵事業正以星火燎原之勢即將燃遍神州大地。而就在此時,日寇入侵,鐵蹄肆虐,腥風血雨,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中國人民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全民一致抗戰,集郵活動何足掛齒。

石家莊集郵市場那些事兒(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郵政在發行普通郵票的同時,分別於1949年10月8日和1951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紀”字郵票和 “特”字郵票,俗稱“老紀特票”。起初仍使用舊幣值,後改為新幣值。至文革前,“紀”字郵票共發行123套、“特”字郵票共發行75套。

石家莊集郵市場那些事兒(二)

1955年1月9日,中國第一家郵票經營機構中國集郵公司成立,10日在北京東安門大街開業。這也是新中國第一家經營中外(東歐)郵票進出口業務的國營集郵服務機構。為了更好的服務集郵愛好者,中國集郵公司不僅從1958年10月起不定期出版《集郵簡訊》介紹集郵業務,而且在全國各地也開設了許多郵票銷售部。河北省既有天津、保定、唐山、石家莊等地。1955年1月28日《集郵》雜誌在北京創刊。

石家莊集郵市場那些事兒(二)

1956年3月石家莊郵局開辦集郵業務,地點即有兩處,一是位於橋東的解放路郵局。二是位於中山路青年街口的橋西郵局。郵票銷售部的業務主要有兩種,一是在集郵窗口出售郵票的同時兼給外地的集郵愛好者寄售。二是給有預訂戶的集郵愛好者寄發首日封。集郵者大多收集中國郵票,很少收集外國郵票,就是收集也是以蘇聯、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郵票為專題。

當時,由於時值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完成,社會面貌正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但人民生活並不富裕,象集郵這等小資型的業餘消遣還只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因此並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提倡。

石家莊集郵市場那些事兒(二)

早期集郵活動

1966年5月,一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更讓中國的集郵事業難逃厄運。同年8月,中國集郵公司北京東安門大街的門市部在紅衛兵大鬧王府井、大破“四舊”的行動中被迫停業。1969年3月郵電部軍管會發出《關於停止集郵業務的通知》,隨後宣佈撤銷郵票發行局和中國集郵公司。至此,全國的集郵業務和集郵活動被徹底取消,中國的集郵事業第二次遭受重創。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春風的拂面舒心,石家莊人的集郵興致也漸漸的濃厚起來。當時集郵者的研究意識和市場意識還沒有開放,大多都是以交換為主,以買賣為恥,所以這個時期集郵風氣難得的純淨。除了交換中國的老紀特、文革票、編號票和JT郵票之外,還有不少人收集交換外國郵票。收集外國郵票者大多收集世界各國地名、體育、人物、動植物、票中票等幾個專題。

石家莊集郵市場那些事兒(二)

隨著外國郵票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的湧入市場,由於沒有等價交換的資格,更由於出售者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買賣自然難免,郵商隨機產生。

未完待續……



多寶笑談,談笑古今!請大家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