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貴州是一個落後的地方,古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的說法。正因為如此,貴州保持了較為原始的面貌,也保留了很多原始的寶貝,也成為了難能可貴的文化遺產。在貴州一棟“木屋”,也是當地的一家博物館,就收藏了很多“寶貝”,原始古樸,一一地在“木屋”裡展示,至少有一樣你不認識,網友直呼:大開眼界。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首先看到掛在板壁上的幾雙草鞋,相信很多人都認識。這在戰爭劇場中經常看到,70後和80後的農村人,估計都親眼見過,但不一定穿過。這在70年代的農村,很多爺爺輩的老人都還親自打草鞋來自己穿或者出售。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這個是圓形的木質加石輪的結構是什麼呢?仔細一看,它由一個類似齒輪的結構,通過中間的圓木柱,連接一根木杆作為力臂,在“齒輪”的轉動下,推動圓石輪,圓石輪沿著周圍的凹槽旋轉,然後碾壓凹槽裡的東西。這到底是什麼呢,在以前沒有電及發動機情況下,它靠什麼帶動“齒輪”呢。其實,這就是水碾,碾壓稻穀用的。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看,這個圓形的石輪又是什麼,兩個疊加在一起,在以前,這個工具能磨黃豆做豆腐,能磨大米做餈粑,當然,還能磨其他的食物。大家猜到了嗎,這就是石磨,通過人工推動,你見過嗎?估計大家在電視上見過。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這又是什麼呢?應該50%的農村人都知道,但城裡人恐怕就不認識了。它的主要用途是將稻穀分離,如把顆粒飽滿的稻穀與空殼的稻穀進行分離,又如將米糠分離,將大米里少許裡的糠分離出來。大家知道它叫什麼了嗎?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這是灶臺上的鍋,在農村特別常見,但鍋上放蒸籠加鍋,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就算是農村人,估計認識的也不多。看到這裡,大家可能就納悶了,這是幹什麼呢,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這一套行頭,是在釀酒,在農村,有些農家自己釀米酒,自己喝。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這一排又是什麼呢,在以前的農村,特別是貴州的大山裡,到現在還保留著這些工具,這裡有捉魚的工具,有運輸食物或肥料的工具等等,大家猜猜,那些是捉魚的工具呢?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這三排,大家有沒有眼熟的感覺,是不是覺得在哪裡見過?玩遊戲的網友可能見過,這不是“諾曼底登陸”嗎?其實,這是木匠師傅用的工具,叫做“馬”,用來輔助刨、削、砍木材用的,大家說對嗎?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這是一間屋子,樓板上和板壁上都擺滿了東西,這就是典型的侗家“火爐”。侗家人在這裡燒火做飯,炕肉燻魚等,待客烤火吃飯等都在這裡進行。大家看,裡面罈罈罐罐應有盡有,熱情好客的侗家人,會熱情的在這裡招待客人,端茶倒水……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在男耕女織的舊社區,這東西還是很火的,但到了今天,在貴州的部分地方,還保留著這種紡織機,大家覺得是不是很原始呢?眼前的這個紡紗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認識,畢竟,還是有很多人頭一次見到。

貴州一棟“木屋”,收藏了很多“寶貝”,網友:大開眼界

好了,最後再來總結一下,此次貴州肇興侗寨之行,不但領略了侗寨的原始風情及侗族的原始歌舞,還領略了這裡博物館裡收藏的侗族“寶貝”,他們收藏在這“木屋”裡,原始古樸,相信至少有一樣你不認識,網友:大開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