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家鄉坐落在華北平原邊緣。秋天,碩大的蜜棗,滾進了籃子與藤簍當中。家的味道,就那麼鮮活、清爽。那種情懷,酷似明朝的詩句:“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太行山下,不知道遙不相識的祖先,從哪年哪月,生活在木刀溝的淺白沙灘上。朝霞絢麗,明月當空,農家的豆飯與酒香,彌散在俚語乍起的小鎮街巷。祖先的夢,細密地凝結在燕南趙北的大小院落……夢,越結越成熟,神龕的煙火與鋤耙犁秤,親密地縈繞在一起。

【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曾經讀過一首“打油詩”,早已記不清作者。“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短暫而倉促的人生,大多漂泊不定,鄉愁與親情,尤其割捨不得。想念,不等於重返過去,哪怕李白、杜甫、白居易,也不可能重歸故里,再敘痴情吧。

多年以前,老家被人們養成了一座碩大的集市,山裡的核桃、紅棗,驢車拉來的土酒、香腸,三鄉五里的布匹、服裝……都一股腦地湧到故園的街巷。郭沫若先生在短詩裡描繪過“天上的街市”: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原來,那群承襲家族血統的人們,早把故鄉的街市,綁上了世代繁衍的心願與期望。開春,那第一聲吆喝;年節,那杯濃香四溢的薄酒,都寄寓著鮮花一樣的期待與矚望。

【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巧得很,每個人都生活在朝夕變幻的歲月裡。起初,滿肚子裝滿自己的笑容與心願,可惜,時光流逝,眼前的世界也在悄然改變,可能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渴望的目光。曾讀過雜亂的書,最喜歡“詩仙”李白。他一生漂泊不定,還曾被流放到遙遠陌生的異鄉。人們覺得,李白好詩喜酒,放達瀟灑,似乎天天都忙活著呼朋喚友、遊山玩水。喝酒,弄到大醉,好像把什麼煩惱都丟到了九霄雲外。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他依舊會“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想必,“詩仙”也算是塵世的“文化另類”吧。

難忘李白的《靜夜思》,這首短詩,蘊藏著李太白“生我養我”的故鄉。殊不知,李白去世後,居然也不能魂歸故里。蜀中江油,始終忘不掉那個詩書稱霸的文化天才。大概,酒醉的李太白,依舊難忘江油的麻辣食品與濃烈白酒吧。故鄉的明月,一直照耀著李白寂寞的懷想與夜空。

【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深州市普法】悅讀丨故鄉,有座街市


還有一位,與李白合稱“李杜”,那就是遠遁巴蜀的“詩聖”杜甫,兩位詩人心意相通,只是身世略有不同。青年時,杜甫曾遊歷過現在的江蘇、浙江、河北與山東一帶,並兩次相約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情義。後來,杜甫被貶,他不得不拋棄官職,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杜甫草堂”。其間,他多次懷念家鄉,創作出了多首“思鄉詩”。因長期戰亂,杜甫沒有機會返鄉省親,即便那裡發生戰亂,也不能直面家人的近況。杜甫和李白,畢生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他們同樣眷戀故鄉那座草舍、那扇柴扉。

眼下,生活幸福。城市與鄉村都是故園,每逢年節,遊子們都要勞神動氣地趕回家。不由想起席慕蓉的詩句:“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就在祖先生活過的地方,年輕人依舊挽起臂膀,用雙手重新打造生活。人與歷史、人與人之間,就算不綁在一起,心,卻滋養著那個連心連肺的故鄉,就在華北平原、太行山下……

來源丨河北日報客戶端 網信河北

關注“深州市普法”頭條號,閱讀更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