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龐統為何換馬,原因有兩個,都是因為劉備

龐統之所以會要換馬,都是因為劉備

在劉備底下做事的龐統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他的死卻讓很多讀者覺得有一些疑惑,當時他是在陪同劉備一起去西川征討的路上,在落鳳坡這個關鍵地方被敵人給一箭射死,假設他並不是在落鳳坡這裡死去的話,恐怕讀者並沒有太大的一個疑惑,主要是他在此處選擇和劉備換馬,而原本要殺劉備的敵人卻把他給殺了,那麼龐統為什麼要在此處和劉備換馬呢?因為如果他不和劉備換馬的話,或許就不會死去了,反而真正被擊殺的是劉備。

《三國演義》裡龐統為何換馬,原因有兩個,都是因為劉備

那還說到換馬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龐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龐統跟上面說的一樣,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因為他的才華又被稱作了鳳雛,臥龍和鳳雛都是對他和諸葛亮的兩個尊稱,並且常常用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稱呼他們,就足以見得他的才華是並不遜色於諸葛亮的,之所以會強調這一點,而是在於是為了說明龐統是早就知道落鳳坡上可能有埋伏。

《三國演義》裡龐統為何換馬,原因有兩個,都是因為劉備

落鳳坡這個地方先是在地形上極為的顯要,而他們在去征討的過程中,也必須路過此處,在戰事上此處是不得不去,而在地形上又極其可能受到敵人的埋伏,恐怕有才華的龐統早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而他之所以會選擇和劉備換馬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應該說他和劉備,他在選擇和劉備換馬之前,必然也會想到這一點,所以才有了他換馬的原因都是因為劉備,不過他之所以會選擇換馬,除了想保住劉備的性命之外,還有一個可能性在裡面。

《三國演義》裡龐統為何換馬,原因有兩個,都是因為劉備

而他和劉備的相識還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當時劉備是已經找到了諸葛亮在自己的底下做事,而諸葛亮此人長得相貌堂堂又談吐舉止非常的儒雅,而劉備在諸葛亮多次拒絕見自己的時候,雖然感到十分的氣憤和不爽他,但是他見到他本人的長相和才華之後,當下也對他的刁難不以為然,這也有三顧這樣子的一個說法,而龐統卻沒有諸葛亮那麼的幸運了,龐統首先他在長相上就沒有諸葛亮那麼好看,應該說可能長得還有一些醜,而劉備因為有諸葛亮這個金玉在前,所以對其貌不揚的龐統會覺得有一些不爽,甚至對他有一些小瞧的意思在裡面,是為什麼他會安排他去當一個很小的官員。

《三國演義》裡龐統為何換馬,原因有兩個,都是因為劉備

但從龐統的角度來說,應該也有一些懷才不遇的想法,在看到劉備把自己給丟到一個小縣城裡面當個小官,而把才華和自己差不多的諸葛亮捧在手心,心裡不爽的他也有一些鬱悶,於是也只顧著花天酒地,整天喝個大醉,本來還想考驗一下他的劉備見到這種情況,心裡不爽的他就讓張飛去找他,張飛見到龐統喝個大醉,在那裡不辦事情只拿俸祿,整天只知道花天酒地,十分不爽的他便馬上想要把龐統給抓起來,沒想到龐統卻揮揮手跟他說,不就是一點小事嗎?給我半天時間就能夠把事情給搞定,果然就如龐統所說這點小縣的公事根本就不夠他塞牙縫,積壓了大概三個多月的事情,被他輕輕鬆鬆不到半天就搞定,而他的才華震驚了張飛,也把知道這件事的劉備給震驚了。

《三國演義》裡龐統為何換馬,原因有兩個,都是因為劉備

之所以會提到這一件事,是為了說明龐統在這之前跟著劉備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是沒有受到他的重視的,雖然在他展露自己的才華之後也受到了重視,但是他對劉備的看法並不可能像諸葛亮,甚至是張飛和關羽他們一樣。當然也有一個可能是他因為跟在劉備底下做事,所以對劉備起了一個忠義之心,所以明知道敵人是要射殺劉備卻執意想要換馬。

《三國演義》裡龐統為何換馬,原因有兩個,都是因為劉備

小編認為,上面這一個可能性會有一點低,還有一個可能性是他並不想參與到劉備的這件事情了,也就是說他不想在劉備底下做事了,劉備和龐統在這之後也並沒有少有過爭吵,先是他以前就說過劉備以殺人作為樂趣,並不是一個有義氣的舉動,而劉備也因為他這樣說法而勃然大怒,在這之前他們也曾經因為討伐劉璋的事情有過在爭吵,又或許在這次換馬的過程中,龐統並沒有死去,他只不過是找了一個理由來脫離這件事,最終選擇歸隱到田園這樣的生活裡面,但不管是哪一個理由,都無法否認龐統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