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要問現如今,國內最火的魔幻冒險類題材IP是什麼?大多數人稍加思索之後一定會脫口而出——《鬼吹燈》。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雖然有大量的改編或衍生影視劇接連誕生,但這個IP在近些年險些變爛,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出現在角色身上。

其實《鬼吹燈》完全有可能被打造成繼《西遊記》之後的又一黃金魔幻大劇。首先,它是小說先發於市場,早在十幾年前就積攢下了相當廣闊的讀者群體,便於開發熒幕改編後的粉絲群;其次,《鬼吹燈》的內核是繼承中國的獨特文化的,從盜墓的話題引申出了文物、風水、命理這些只有國人才能理解透徹的東西。並且,我們所有人幾乎都對這些有種天生的好奇感與探索感。所以,對於有著巨大發掘潛力的《鬼吹燈》來說,只要用心去拍,基本就是叫好又叫座的爆款。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這些是《鬼吹燈》影視劇能吸引眾多投資與觀眾們目光的優勢所在,可對於打造它的人來說是難處更是挑戰。

試想一下,但凡以小說打底的改編影視劇最吸引我們的是什麼呢?絕對是人物,其次是故事。國外的《哈利·波特》與《魔戒》還有《權力的遊戲》這樣的魔幻大作無一不是靠鮮明且符合原著形象的人物來贏得口碑的,提起這些作品,我們腦海中浮現的是哈利·波特、霍比特人、龍媽這樣的角色。國內的《西遊記》,大家對它的直接印象還是孫悟空和其餘的師徒四人。要是打破角色與原著的互動與印證性,那麼改編影視劇就很難獲得大多數觀眾的認可。

就像《大話西遊》剛剛上映時,因為對於《西遊記》人物形象的極大顛覆而一度被指為爛片,《封神榜》也由於體系過於龐大難以選角,轉而依靠不需要這方面工作的動畫電影開始崛起。對於《鬼吹燈》來說,我們更想看到的,是符合我們內心設定的主角形象。

而最近上線的其中一部衍生劇——《龍嶺迷窟》便是依靠對原著人物的完美還原以及良好塑造贏得了不錯的口碑。我們從雷打不動的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楊,三人組成的“鐵三角”展開來說。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一、胡八一

先說故事的靈魂人物胡八一。在原著小說中,胡八一差不多是六十年代生人,小時候經歷過文g,大了之後下鄉當過知青,最後入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他和那個年代的許多人一樣,有一種浪漫的革命情懷,對情誼極為看重,富有探索與冒險精神,往往對過去有著許多心結,這也是胡八一在小說中行人處事的動機。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加上學會了祖父胡國華傳下來的《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他對宿命這種東西有著強烈的認同感。這也是《鬼吹燈》的內核——“人算不如天算”,人不能過於貪圖太多,修改自己的天命,應該要多闖多創造去努力營造屬於自己的環境,這是胡八一的信條所在。這些個元素匯聚而成,便有了

痞中帶正,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的胡八一形象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從以往的胡八一飾演者來看,問題皆不少。《九層妖塔》中的趙又廷版最為出戏,倒不是演的不好,而是演員設定根本不對,首先趙又廷算是新生代演員,氣質就不符合胡八一這種內地長大,經歷過上世紀中後期社會變遷的“熟男”,再者趙又廷的胡八一更像是一位探險者,沒有那種懂風水秘術,會分金定穴的摸金校尉魅力。之後,在《尋龍訣》裡陳坤版的胡八一一看上去便是太帥了,不像是一位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下過鄉的中年普通男人,並且陳坤的氣質過於低沉,沒有表現出胡八一這種在潘家園擺地攤賣假貨的市井氣息,演繹風格太濃,走不到觀眾心裡面。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到了《精絕古城》中,靳東版的胡八一被觀眾稱為“老幹部下鄉”,雖然靳東把這個角色對風水應用的地方表現的非常自然,感覺上也富有知識。但是人物形象過於板正,不接地氣,讓人覺得曾經在戰場上的胡八一應該是個團級幹部,賣古玩的他更像是個幕後的大老闆,有時候出戏也很嚴重。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在最新的《龍嶺迷窟》裡,胡八一這一角色總算是挑對了人。由潘粵明飾演的胡八一在目前能看到的九集中基本上沒什麼缺陷。經歷過《怒晴湘西》,飾演過卸嶺魁首陳瞎子的潘粵明有了對於盜墓題材的掌握,其中一些風水話術,盜墓黑話說起來都很自然,這就對應了胡八一在這上面的熟練程度。

而且,就從第一集與陝西來的老農李春來的對話來看,一出口京片子的角色設定符合在北京摸爬滾打好久,略帶痞氣的形象。張口閉口革命友誼,對農民兄弟情深意切的話語也貼合了胡八一所具有的時代氣息。與老農交易過程中的迂迴處變,也完全立住了投機倒把但又有著正經心態的人物形象。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最重要的,潘粵明的胡八一說話懶洋洋的風格,處事不驚的人物作風,加上自然隨性的樣貌,將胡八一的城府給表現了出來,那種經歷過風風雨雨,憑著風水秘術看透世事的無奈但又敢闖的性格凸顯了出來,這個人物是可以細細深究的。

而更讓人驚喜的是,潘粵明簽了五部《鬼吹燈》衍生劇的合同,這說明胡八一這一角色終於可以連續下去,觀眾的觀感也終於不用隨著頻繁變化的演員而感覺到跳脫和出戏了。當然,我們目前只能看到第九集,但足以讓我們對潘粵明的胡八一充滿信心。


二、王胖子


小說裡的王胖子本名王凱旋,是胡八一的發小,兩人插隊之後時隔十幾年在北京的餐廳裡面偶然撞見,當時的王胖子是賣磁帶的小販,說話大大咧咧不加遮掩,心直口快貪圖小便宜,但是本心是善良的,對胡八一這位兄弟也是過命的情誼。所以,

王胖子這一角色是需要有喜劇色彩的,演的好不好還得看能不能與胡八一的角色配合默契,沒有太大出入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在之前幾版的王胖子中,黃渤版是最好的,但是他和陳坤版的胡八一搭檔時出入有點大,兩人之間不像是那種能湊到一起的人,無論是從說話風格還是相貌上,總給人不搭的感覺。雖然喜劇氣氛到了,黃渤的演技也無可挑剔,但還是在角色設定上沒有做好。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但這一版,姜超飾演的王胖子就非常符合形象了。首先體型上就詮釋了“胖子”二字,再者,姜超也是因為《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傳》被大家熟知,兩部劇都有喜劇元素,觀眾緣不錯的同時也有大眾識別度。而姜超最出彩的,還是與胡八一的互動上,

不管劇情如何發展,王胖子的人物主線是一定要跟著胡八一走的,當好“綠葉”的角色,就是最大的成功。同樣是第一集中,兩人準備去陝西時,王胖子細心給胡八一疊好內褲、兩人算錢不計較這樣的細節,都在承託主角胡八一的同時豐滿了王胖子的形象。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再者,胡八一的摸金定穴術也得需要王胖子這樣大大咧咧,做事不考慮的人制造麻煩與問題讓他去破解。兩人一定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類型,在互補中推進劇情的發展。

三、Shirley楊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Shirley楊的角色在《龍嶺迷窟》中出現不多,由張雨綺飾演。作為《鬼吹燈》系列中唯一的女主角,Shirley楊承載的東西其實更多,作為美籍華人的她是摸金小分隊每次探險資金和專業裝備的提供者,接受過良好教育的Shirley楊同時也是搬山道人鷓鴣哨的外孫女,在盜墓的專業程度上與胡八一不分高下。

並且,Shirley楊能從女性角度抵消胡八一與王胖子的直男視角,一定程度上豐滿故事內容,還要與胡八一有一定的感情互動。這一角色相當於整個故事的粘合劑,讓人物與故事之間有更多可以發揮的地方。所以,Shirley楊的飾演者一般都比較好找,《尋龍訣》與《精絕古城》中都選擇了接近華人味道的舒淇與陳喬恩。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而《龍嶺迷窟》則選擇了內地出身的張雨綺,雖然目前在劇中露臉不多,但張雨綺與生俱來的高雅氣質與原著中擁有良好家世的Shirley楊非常相符。這一角色,我們更多是對她後面與胡八一的互動表現,真正在進入墓室開始尋寶的過程中所展現的東西。

綜合來看,《龍嶺迷窟》中“摸金鐵三角”的配置完全給予了我們對於這部劇的信心。正所謂看劇先看人,人物達到了觀眾的期望值,整部劇所表現的意義也更容易被觀眾們理解。打造屬於我們的魔幻冒險宇宙也會更有底氣,這是角色與原著的契合感能帶給《鬼吹燈》系列的最主要意義。

除了角色的問題之外,圍繞《鬼吹燈》打造的一眾影視劇為什麼沒有真正成功的呢?主要是《鬼吹燈》系列體系太過於龐大,影視化困難重重

《鬼吹燈》系列小說分為一二兩部,每部四本書,很細緻的介紹了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楊這三位當代摸金校尉的經歷,以此也說明白了前一輩盜墓人,包括搬山道人、卸嶺群盜的故事,更是將我們中國的風水文化,鬼神傳奇進行了豐富的展現。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故事,更不要說因為是魔幻題材的原因,片中需要大量的特效以及細緻的野外場景,由於涉及到風水相關內容,還得把握好拍片的尺度,這對於編劇、導演、影視劇製作公司乃至中國的整個電影產業來說,都是個考驗。

再者,小說原作者天下霸唱對作品的版權也沒有單獨賣給哪一家公司,這就導致我們能看見的《鬼吹燈》的衍生作品,數量多,演員不固定,沒有續集,很難保證觀眾的關注度。

這麼多部《鬼吹燈》,為什麼《龍嶺迷窟》的“鐵三角”立得最穩?


不過隨著這部《龍嶺迷窟》的推出,加之與《怒晴湘西》中的人物聯動,主演潘粵明也簽了五部作品的合同,這都說明“鬼吹燈宇宙”正在打造,我們對它的期待要提上日程了。

前文我們談過,《鬼吹燈》這部小說對於好題材相對匱乏的電影、電視劇市場來說是一塊可以被好好發掘的處女地。作為網絡小說的它不僅開創了中國的“盜墓冒險文學”,其故事內容包含了能夠吸引觀眾的所有特點,而《鬼吹燈》網絡化的出身本就能天然適應當前的流媒體影視劇市場,加上它是一部完完全全的中式小說,把它拍好了,更有文化輸出的意義所在,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