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开奶痛是每个母乳妈妈的噩梦。

就连章子怡,拍电影《卧虎藏龙》和杨紫琼对打,指甲被掀飞,手指在雪地里冰敷下就继续拍的拼命三郎,也畏惧这个“最摧残的酷刑”,把开奶称为“痛不欲生,比生娃还痛”。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章子怡的微博原文

母乳对大人、小孩都有很多好处。

  • 营养上母乳是最符合宝宝需要的各营养比例,比起奶粉,母乳还多了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免疫球蛋白。


  • 母乳一般是胸喂,这是最好的亲子连接方式。新生儿从温暖的羊水环境中来到冷冰冰的世界后,在母乳喂养时温暖的怀抱中,重新找回当初子宫环境中熟悉的心跳和声音的安全感


  • 对妈妈恢复体形也好。子宫在产后就像个泄了气的篮球一样,需要6-8周慢慢回缩,恢复到怀孕前鸡蛋大小。母乳喂养,能够让子宫加速收缩归位。


但开奶痛是每个母乳妈妈的必经之路,就像生娃一样,这个痛得自己扛着,没人可以帮你。

我刚生完老二几个月,趁着印象深刻,结合德国助产士指导的方法,总结成“加减乘除”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妈妈。


01

加-用上几个小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开奶初期最关键的是保护好乳头

01 保护乳头--羊脂膏

新生儿每天两三个小时就要喂奶一次,日复一日,下图拍于宝宝不到一个月,粉嫩小嘴都能磨出老茧,可见母牛妈妈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乳头保护多重要。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日吸夜吸,不到一个月宝宝小嘴起了老茧

就像频繁洗手的话,得涂上护手霜防止干燥开裂。

每次喂奶后记得在乳头上涂羊脂膏。

好的羊脂膏质地粘稠,能有效滋润修复敏感的皮肤,成分安全,再次喂奶时不用洗掉,省时省事。

很多新生儿一开始并不能如何正确衔乳

  • 有的是因为妈妈的乳头比较大,新生儿嘴巴小,无法包住整个乳晕;
  • 有的天生舌系带过短,比如我们家的老大,怎么训练都无法正确衔乳,后来儿科检查做了小手术才解决问题;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当宝宝张嘴哭闹时,舌头受过短的舌系带牵扯,呈w形即为舌系带过短

如何正确引导衔乳?

先将宝宝的鼻子对准乳头,等待小嘴巴张开找吃的状态时,推着宝宝的头,使得宝宝嘴巴从下往上包住整个乳晕。

如果没成功,参照最右图,可以用小手指塞入小嘴,让它松开乳头,切不可用拉扯的方式纠正。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引导正确衔乳的方法和离乳方法

错误的衔乳是嘴巴只包住乳头,鼻子和下巴和乳房还有距离(下图左),正确的应该是宝宝的嘴巴包住了整个乳晕宝宝的鼻子、下巴都贴着整个乳房(下图右)。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左图:错误衔乳;右图:正确衔乳

如果宝宝只含住乳头吸奶,吸奶的摩擦力会全部施加在敏感的乳头上,对乳头来说是巨大的负担。

一两天下来,就会破皮,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一旦破皮,每次喂奶就相当于上刑,而且是每两三个小时的频率。而更惨的是,你根本不可能按个暂停键,等伤口好了再喂。

这个罪,我两个娃开奶时都受过。千防万防还是没逃过!

每次边喂奶边痛到怀疑人生。有时痛得我甚至想放弃母乳,干脆用奶粉解决。但如果奶水没有及时吸走,淤积堵在乳腺里,只会恶性循环,严重时会进一步演变为乳腺炎。

直到德国助产士上门指导时,告诉我另一个神器--乳盾。


02 减轻开奶的负荷-乳盾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乳盾,或者叫乳头保护罩

这个是我两次开奶觉得最有用的神器,顺利帮我解决了开奶遇到的问题。


  • 当新生儿的小嘴没法包住整个乳晕时,乳盾贴在皮肤上带来的整体吸附性能够辅助宝宝正确衔乳;


  • 如果乳头开裂,即使涂羊脂膏也已经无济于事。这时候加上乳盾,能够缓解喂奶时的疼痛减到可承受范围。

如果细究为啥我没得产后抑郁症,我觉得一大半功劳得归于乳盾,让我有勇气面对每两三个小时一次的“上刑”。

另外,在开奶期,乳头特别敏感,会有灼热感,建议变换不同的喂奶姿势,可以改变宝宝对乳头不同位置的着力点。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四种常见的喂奶姿势

03 减少摩擦-溢奶垫

相信很多妈妈的待产包也有这个好物。

溢奶垫不光是承担涨奶时奶阵的容器担当,更是开奶时敏感的皮肤和衣服之间很好的缓冲保护垫。


02

减法-减去开奶时的大鱼大肉

中国向来有坐月子的观念。

传统的月子观念认为,产妇生娃后会元气大伤需要进补,喂奶也需要营养,因此老一辈的人巴不得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炖各种大鱼大肉或者熬荤汤。

比如广东流行猪脚姜;客家流行米酒炖鸡。

但这些“爱心营养餐”在开奶期会适得其反。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太早地在月子中开荤,导致正在开奶的妈妈,产出乳汁的脂肪含量过高,增加堵奶的风险,加剧胀痛,苦不堪言。

现在月子里讲究科学进补:前一两周,以清淡的素菜,五谷杂粮为主,最多加个鸡蛋。

两周后,已经开奶,乳腺通了以后,才开始多点荤菜。

03

乘-用对方法,事半功倍

正如章子怡在微博里说的,涨奶严重时像整个胸部就像岩石一样,俗称“石头奶”,即使简单抬个手都会拉扯着疼。

即使二胎对开奶有经验的我,在生完第三天,我就感觉到胀痛,进入“石头奶”的阶段了。

当时我还在住院,护士指导我如下方法:


  • 生完就应当让宝宝吸奶,刺激泌乳素,
    早吸吮早开奶;
  • 乳腺还没通时,初乳也不多,宝宝吸的很累,容易睡着。助产士教我,摸摸宝宝的小手,挠挠他的脚心,让他喝饱了再睡;
  • 每次喂奶尽量两边都喂空,防止大小奶;如果一边喂空,另一边还没怎么喝就喂饱了,那下一次喂奶,就从没喂完的这边开始。
  • 如果奶水过多,喂完奶后可以用一些手法或者泵奶器将过多乳汁挤掉一些,缓解胀痛
  • 新生儿比较嗜睡,至少每三个小时就要喂一次,并给我一个表格,严格记录宝宝的喂养方式(亲喂/奶粉/泵奶),大小便等信息。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别看需要记录的信息就这么几样,却很重要。

因为夜奶时,妈妈严重缺觉,有时候会记不得上次喂奶,或者上次喂的是哪一边。

助产士建议新生儿的头两周都做这个记录,可以帮助妈妈更好地掌握宝宝睡眠和喂养的间隔。

对于我抱怨的“石头奶”,她说这个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让我用一对冷热两敷的硅胶环。

一个专门喂前热敷可以帮助乳腺管的疏通,乳汁分泌更通畅;一个专门喂完冷敷,能大大缓解涨奶的胀痛感。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硅胶环示意图

04

除-除去腐朽的月子观念

在德国也有坐月子的说法。

在产前班,助产士告诉我们,顺产6周,剖腹产8周都是属于产褥期,德语单词是“Wochenbett"。

由“Wochen" (几个星期)和“Bett”(床)两个词组合而成,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产后几个星期都和床有关。

你看,老外也赞同,在产褥期是需要多休息的。

但中国一些传统月子观念很奇(chen) 葩(jiu),认为

月子里都要在床上躺着

房门窗户紧闭,不能让产妇吹风

产妇一定要戴个头巾

月子里不能洗头洗澡

产妇不能碰冷水

也不能碰生水(未煮开的水)


以上说法,哪些你做过或被迫做过?作为客家人的我是全中!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还痛的开奶痛”,一套“加减乘除”法来应对

坐月子诸多禁忌


以前是生活条件差,卫生环境没有现在好。

现在提倡科学坐月子。随着生活卫生环境的改善,如果一昧照搬流传下来的做法,显得迂腐又好笑。

比如刚才提到冷敷的硅胶环就被传统月子观念的老一辈(汤圆外婆)严词厉色地阻止。

当不合理的月子方法以“为你好”的名义和现代生活冲突时,双方基于自身的认知或者经验都无法说服对方,只能求助权威的第三方,找个双方都认可的育儿专家或者护理经验丰富的月嫂来调解了。


总结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但如果一些客观条件无法母乳,妈妈们也不用太内疚自责。

很多妈妈因为奶水不足或者自身服药等其他不可抗力,即使无法母乳,也不影响她成为一个好妈妈。

没有完美的妈妈。在科学育儿的路上,我们不断地学习接纳新的育儿观念,去伪存真,带娃的同时也在成长自己。

开奶只是育儿路上的第一道难关,后面还有让娃吃饭、刷牙、睡觉等难题,到了学龄期,难度加大,各种鸡娃的鸡飞狗跳需要你来面对。

这一路升级打怪要过通关,除了育儿知识练就的实力,更需要事半功倍的小技巧。希望这套“加减乘除”大法,帮你顺利度过开奶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