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我們追求何物,然缺失了什麼?

前言:昨夜給吾兒講解“粟與水稻的歷史”,“人類對作物的馴化”。

兒突問:“爸爸,你會種水稻嗎?”

那一刻,我愣住了,苦苦的思索著兒時的記憶,找尋我爸爸種水稻的過程。依稀只能回憶起兒時晚上給自家水稻田“看水”的場景。

我無奈的搖搖頭說道:“爸爸見過爺爺種水稻,可是爸爸不會。”

Part1土

曾經有這樣一個事:農村孩子經過不懈努力考入北京某大學,奮鬥幾十年後回到自己的故鄉,然回到家鄉的第一件事,竟然跑到自家田地安安靜靜的躺著,感受著“土”的氣息。

“土”是家鄉的土,是泥土;並非城市裡的“鋼筋混泥土”。

人們對“土”的感情無法用言語表達,他們感激這片土地孕育著萬物,養活了土地之上的生物;同時又寄託著特殊的情感。

小區後有塊空地,還未開始造房,每路過都能看見長勢茂盛的小菜:青菜、大蒜、萵筍......好不熱鬧。心中不免感慨:中國人真是閒不住,但是到了我們這代,“閒不住”這詞並不適用。

Part2農作物

“你會種菜不?會種水稻不?”

這也是我兒問我的一句話,狠狠砸向我心中。

兒時常聽父母教誨,“兒啊,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家裡的農活你就別幹了”。從記事起,很少參與幹農活,對種農作物之事更是一知半解。成功進入大學,參與工作,也購置了房產,儼然好像自己個城裡人了。

可我不是,我是農村戶口;在這陌生的城市除了老婆、孩子,我好像無親無故。

暑假期間,兒子在鄉下待了許久,陪著他爺爺種大蒜,回來問我“爸爸,什麼是七蔥八蒜?”我一臉懵逼不知如何回答,因為我不知道這啥意思。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他爺爺那聽來的,“七蔥八蒜”,就是7月種蔥,8月種大蒜。老古話傳下來的。

那刻開始,我深深的明白.........

一個不會種地的徹徹底底農村人。

Part3人

城市化改變了太多太多的事物,而我們也便是城市化道路上的“產物‘’。

伴隨著城市進程化,土地被回收。周邊很多朋友同我感慨:“有農村回的孩子,是幸福的。”思緒過後確實如此,孩子天性愛玩“泥土”,我兒子最開心的事就是回到鄉下,扛著他的小鋤頭,田地裡到處挖土。

也許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基因,就與“土”分不開。

時常在夜深人靜之時,反思著一個問題“我在追求什麼,我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腦邊,至今沒有答案。

在我媳婦的建議下,我也瀏覽過“李子柒”的視頻,印象較深的是李子柒的動手能力。對種植莊稼、手工活、廚藝皆嫻熟之至。她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這些原本常見的東西在慢慢消失。

假如20年後之人看到李子柒作品,都能成會教科書了吧。

有感而發,有感而寫;純屬代表個人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