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排名躍居第二!海思基帶芯片營收超230億,力壓英特爾三星


全球排名躍居第二!海思基帶芯片營收超230億,力壓英特爾三星

近日,Strategy Analytics發佈最新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蜂窩基帶處理器收益為209億美元,同比下滑3%。其中,高通以41%的佔比穩居第一;華為海思取得亮眼成績,收益佔比為16%,算下來其營收超3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230億元。在排名上,力壓英特爾、聯發科、三星等知名廠商。

海思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現產品已覆蓋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數字媒體等領域的芯片及解決方案,遠銷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在全球半導體IC設計領域,海思擁有國際領先水平,旗下的麒麟系列處理器,因華為手機的熱賣,而被消費者廣為熟知。

全球排名躍居第二!海思基帶芯片營收超230億,力壓英特爾三星


華為創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通過代理模擬交換機的生意起家。數年後,開始走上自主研發的道路。在這種情況下,華為ASIC設計中心應運而生,這就是海思的前身。在之後的十餘年間,華為數據通信產品不斷佔領國際市場,給當時的老大哥思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引起了對方的警覺。不久後,思科和華為圍繞知識產權展開了一系列糾紛。

正是這場知識產權糾紛,使得華為高層意識到,必須減少對美國芯片的依賴。2004年,公司在ASIC的基礎上組建了海思半導體。這個消息傳開後,外界認為華為是在學習三星和蘋果,當時這兩家公司均有設計手機芯片的能力。不同的是,它們側重點在應用處理器,而海思則把重點放在基帶芯片上。基帶芯片是電信設備和手機的鏈接樞紐,由此可以認為海思半導體的誕生,是華為圍繞自身主營業務的拓展。

全球排名躍居第二!海思基帶芯片營收超230億,力壓英特爾三星


海思的發展離不開華為手機在全球的熱賣,所以要想了解海思的發展道路,可以從華為手機的發展說起。

04年的時候,華為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手機品牌,而是在替運營商定製手機。2008年,受全球危機的影響,公司甚至想要出售終端業務。相比之下,蘋果早在一年前就發佈了iPhone,引領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變革。

全球排名躍居第二!海思基帶芯片營收超230億,力壓英特爾三星


華為手機業務的轉折點發生在9年前,這一年,華為手機迎來了餘承東時代。也正是在這一年,華為放棄了定製手機,轉而走向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有意思的是,華為手機是摸著小米過河的,通過學習借鑑對方的互聯網經驗,推出了榮耀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場。在高端市場上,則用“華為”這個品牌,直接對標蘋果和三星。

要想在高端市場取得優勢並不容易,所以華為在手機配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該策略下,海思迎來的高速發展,麒麟系列處理器憑藉自身較為優異的性能,開始慢慢成為高端華為機的標配。

除了手機芯片之外,海思在視頻解碼芯片、安防領域芯片等領域均有著不俗的實力。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海思的成功,可以看做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突破。事實上,這幾十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目前與國外企業還有一定的差距,仍需要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