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聚變:德意志的統一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瞭解到了德意志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民族。德意志人民的鮮血裡還流淌著古日耳曼人的血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述德意志的統一。

1870年—1871年普魯士王國同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戰爭,因為長期以往的對峙關係,一時之間導致兩國關係極度緊張。普魯士王國在戰爭爆發前還與奧地利爭奪統一德意志的領導權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聚變:德意志的統一

1866年普奧戰爭【七星期戰爭】

可以說,普魯士打完這一場戰爭已經把物資給消耗得差不多了,短時間之內無法和法蘭西第二帝國作戰。但1866年普奧戰爭,普魯士的勝利奠定了其在德意志聯邦中的領導地位,也嚴重威脅到了法蘭西帝國在西歐霸權國家的地位。

法國當局意識到普魯士的崛起對其地位的威脅,因此國會中的國權主義分子遂提出一積極的對外政策,他們甚至把此政策看成是對國內慷慨讓步政策的補償。拿破崙三世要求俾斯麥同意,把萊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合併於法國,作為對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守中立的報償。關於法德兩國的關係,其實尚未至戰爭階段,普魯士帝國國王威廉一世曾回覆法國稱德法兩國仍應展開會議商討阿爾薩斯等地的歸屬,而俾斯麥篡改國王的迴文,斷然拒絕了會議,使拿破崙三世十分憤怒,因而挑起普法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聚變:德意志的統一

鐵血宰相:俾斯麥

戰爭爆發前,普魯士通過修養生息,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克虜伯】,在極短時間之內就恢復到了大戰前的巔峰狀態,而且普魯士還實行普遍徵兵制,北德意志聯邦軍隊(包括德國南部諸邦軍隊)的兵力戰時可達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69萬餘人)。除去作戰單位的量大,本身德意志人們好戰,而且普法兩國還是世仇【拿破崙滅普】,所以說那時的普魯士軍隊是西歐最強的軍隊也不為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聚變:德意志的統一

普法戰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接下來我們開始談第一階段。

在拿破崙三世的領導下,將軍隊一分為三,第1線為主力萊茵軍團,轄3個軍,配置在法德邊境的提翁維爾和比奇之間,開始由法皇親自指揮,後由巴贊元帥指揮;第2線為2個軍,配置在斯特拉斯堡和麥茨,由麥克馬洪元帥指揮;第3線為預備隊2個軍,配置在南錫和夏龍。這本來是一個先發制人的進攻部署,計劃集中兵力迅速越過國界,向法蘭克福突進,切斷南北德意志的聯繫,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

但與此同時,普軍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計劃集中優勢兵力,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力圖將法軍主力殲滅於普法邊境或將其趕到法國北方,繼而進攻巴黎。普軍動員計劃周密,由鐵路運輸部隊,至7月底,已於邊境集結3個軍團約47萬人,火炮1584門。

1870年8月2日,法軍以3個師在薩爾布呂肯地區首先向普軍發動進攻,但並無有力的作戰行動,僅同敵人前衛部隊進行一些小規模接觸。隨後2天,普軍轉為進攻,跨過了國界,法軍由於人數,地形上的不佔優勢,被整裝待發的普軍打的節節敗退,在彼戰彼退的情況下,普軍就打到了洛林地區。戰爭期間有個間歇期,由於普軍主力未乘勝追擊,加上法軍認為洛林地區根本不能部署防禦設置,所以在這種態勢下,法軍主力有計劃地撤向戰區縱深,補充兵員,調整部署,待機與普軍決戰。可是好景不長,在這個時候,被病魔纏身的拿破崙三世把萊茵軍團的指揮權交給了巴贊元帥。這也為接下來的潰退,奠定了伏筆。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聚變:德意志的統一

接下來就是第二階段,只會逞匹夫之勇的巴贊元帥拿到了指揮權,也許是出自對戰局的把握不精,巴贊元帥表現的猶豫不決,時而決心退向夏龍與麥克馬洪會合,時而決心在梅斯防禦。當最後決定向夏龍撤退時,已喪失時機,普軍已逼近。但頑強的法軍還是表現的異常勇猛,把進犯的普軍打退,並迫使普軍的第一軍和禁衛軍損失慘重,但法軍在撤退回梅斯要塞的時候,又被普軍的第一,二以及其他軍團所包圍。

1870年8月22日,由議長勞爾率領一個代表團來到法皇大本營,勸皇帝不要返回巴黎,命令麥克馬洪向梅斯進發。接著,巴黎的攝政會議又給皇帝發來電報:“若不支援巴贊,則對於巴黎將發生極惡劣的後果。面臨著這個局勢,首都能否防禦實頗有疑問。”於是皇帝又附命於巴黎。就這樣,夏龍軍團走上了在色當被殲的絕路。麥克馬洪於1870年8月22日率軍從蘭斯出發前往梅斯。此時,從柏林傳來一則假消息,說除圍攻梅斯的部隊外,普軍決心全部向巴黎挺進。

實際上普軍第3軍團仍在繼續追擊麥克-馬洪軍團,並向右實施大膽迂迴,協同新編成的第4軍團將麥克馬洪率領的法軍連同拿破崙三世一起圍困於色當。之後發生的色當會戰,將徹底擊穿法蘭西的最後的防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聚變:德意志的統一

9月1日上午,普軍佔領了符裡濟、棟舍裡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並從後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第二天,拿破崙三世率8萬餘官兵投降,這場戰役,法軍損失十多萬名士兵,而普軍只損失到了不到一萬,法國全國譁然。

色當的慘敗立即引發連鎖反應,1870年9月4日,法國掌握金融經濟的大資產階級趁機於法國國內發動政變,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組成以路易·朱爾·特羅胥將軍為首的“國防政府”。至此德意志民族統一的障礙已消除,但普魯士當局決心將戰爭繼續下去,派兵向巴黎進軍。從此,普魯士的自衛戰爭已轉變為侵略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聚變:德意志的統一

法國郊外的普魯士軍隊

最後,法國政府同普軍展開談判,於1月26日簽訂關於巴黎投降的條約,1月28日又簽訂了停戰協定。巴黎要塞大部分炮臺連同火炮和彈藥移交給了德軍,賠款2億法郎。2月26日,草簽凡爾賽和約。在國民議會批准和約草案之前,德國人獲得了將軍隊開進巴黎的權利,這些軍隊到3月3日和約批准後才撤出巴黎。

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成功,巴黎公社(1871)宣告成立,這個公社一直存在到5月28日。5月10日,德法兩國簽訂法蘭克福和約,確認凡爾賽和約草案的基本條款,但條件更為苛刻,賠款從2億法郎增加到50億法郎,還要割讓阿爾薩斯-洛林的大部分地區。

至此普法戰爭徹底結束。德意志民族終於完成了歷史上的統一,並一躍成為歐洲舉足輕重的強國,這就改變了歐洲格局,使德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上升,成為強大的“中歐帝國”。

如果有些地方沒有講述清楚,歡迎評論,補充,謝謝。您的閱讀,評論,轉發,收藏,都是我一直奮鬥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