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防控,没有遵循“循证医学”


美国疫情防控 ,没有遵循“循证医学”


钟南山院士在评价磷酸氯喹时,讲了这样一段话:“磷酸氯喹通过临床证明,是有效药,但不是特效药。老药新用,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按照中国的说法,就是特殊时期的摸着石头过河。”


这里,钟南山院士使用了“循证医学”这一概念。


循证医学产生于1970年代,第一创始人是英国的流行病学专家、医生,第二创始人是美国的一名医学专家。1990年代,循证医学理论在美国得到较大的发展。


循证医学(英语:Evidence-based medicine,缩写为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包括发病与危险因素→认识与预防疾病;疾病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疾病的正确合理治疗→应用有疗效的措施;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合理用药和促进卫生管理及决策科学化。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 结合。 临床证据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系统性评价(systematic 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循证医学实施必须具备的条件:最佳的科研证据,高素质的临床医生,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现代的医疗措施。


随着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管理学家们借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将其移植到管理领域,提出了“循征决策”的概念。这一概念得到管理学界的一致认同。2015版的《ISO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将“循证决策”作为管理标准,列入标准体系。


在重科学,重证据的英美西方国家,其政策制定非常注重循证决策:一是强调证据的价值,即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有证据作为支撑,并被决策者或实践者充分有效的利用;二是证据需是科学的,高质量的,强有力的,它来自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评估结果;三是要跟随数据、证据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然而,疫情数据表明,美国的疫情防控是失败的。这种失败,一是美国的决策没有尊循“循证决策”的基本原理;二是在疫情防控上也没有遵守“循证医学”的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