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上老員工如何迎來事業第二春?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


10年以上老員工如何迎來事業第二春?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公司成立二十週年時,提及未來的一個暢想:“30年以後,我們希望每年向社會推薦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

這一說法,如今重新被翻出來,質疑是阿里“裁員”的體面表達。甚至還有人將國內其他幾大公司總裁,關於公司如何裁員的話術拿出來做比較,一時間馬雲“體面”裁員的言論火了,大家的關注點也都放在了“裁員”上。

之後馬雲和阿里巴巴都做出回應。馬雲補充道:“員工能在阿里熬到3年非常難的,熬到10年都是寶貝。往社會送出去是因為經過阿里嚴格訓練後,他們對數字經濟、執行力等超越了很多其他公司,就應該去政府部門、大學等其他地方。”

阿里巴巴在回應中還提到,馬雲本人,其實也正是從阿里參與到社會建設的10年以上“老員工”之一。

為什麼馬雲說的那句“每年向社會推薦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會被人解讀為變相“裁員”,還有那麼多人跟風呢?

原因就在於“10年以上"、“老員工”、 “裁員”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假如一個人22歲或25歲參加工作,工作10年之後,就是32到35歲,而這一時期正是職場危機的高發期,如果不幸被裁員,日子會很難。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太多35歲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案例,也被可怕的“35歲職場危機”弄慌了神。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不會覺得是輸出10年以上的老員工,就是指裁員。正如馬雲自己所說,能熬到10年的都是寶貝。

如何成為這樣的“寶貝”老員工,而不是一有風吹草動就擔心被裁掉的老員工呢?

我想起2015年熱播專題片《大國工匠》,裡面所講述的各行各業的優秀工匠代表,無一例外都是在一個行業或一家公司堅守了10以上、甚至幾十年的老員工,並且都有著高超的技藝,在專業領域有極高的水平。

我認為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這也是我曾經看過的一本書的書名,叫做《工匠精神》。


10年以上老員工如何迎來事業第二春?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


一、工匠精神

一說到工匠精神,我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一旦你選擇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鍊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敬重的關鍵。

以上這些話,來自小野二郎。

何謂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地踏實和認真。用修行的價值觀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觀。

工匠精神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 專注,當一個人的心力集中在一點上時,就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堅守,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說,沒有一個願意為之堅守多年的事業,我們就很難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 卓越,優秀到卓越,一定是經過不斷的打磨,將自己逼到再無法進步的情況下。

▪ 自豪,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中找到成就感。

如今這個飛速發展、人心浮躁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擁有工匠精神,持續而專注地深耕,打造自己的專業優勢,才能在這個時代越來越有價值。


10年以上老員工如何迎來事業第二春?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

二、工匠精神如何用到工作中

1、培養職場專注力

這裡說到的專注力不是簡單的注意力集中,而是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對目標保持專注、專一。假如從業5年、10年後,當我要進入下一個目標階段時,我現在該做些什麼準備,來保障之後的自己無論環境怎樣改變,都能仍然保有主動權呢?

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重要目標分解,找出最重要的職場專注點。

採用二八定律,找到你從事的領域或者行業中,決定結果的最重要的那20%,並專注於此。

比如說你想一直從事廣告文案行業,最重要的那20%,不是你的辭藻有多麼華麗、寫作技巧多麼高超,而是你對營銷目標、對用戶需求和產品的瞭解。那你就應該在工作中,有意識地專注在營銷策略的研究,多去實踐、瞭解和洞察用戶需求。

第二,專注於已經奏效的事情,形成複利效應。

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很多人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就是對於正在學習或是正在做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鑽研,開始已經顯現出一定效果了,卻因為各種外界因素放棄,結果造成了前面大量的時間、經驗積累的努力就白白浪費了。

這就是對應已經奏效的事情不專注的結果。對於已經奏效了的事情,一定要堅持、重複去做,成長都不是線性的,而是螺旋上升的,你可能會經歷一個一動不動的平臺期。但一旦度過這個平臺期,就是複利回報的時期。

這就像經濟學中有一個複利模式,當有了成本和增長率,那麼結果是呈指數式上升的。


10年以上老員工如何迎來事業第二春?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


2、有策略地垂直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並不斷精進學習

如今人人都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才不會被時代淘汰。但是每一次的學習都要有一個深度問題,淺嘗輒止無濟於事。在《大國工匠》中,每一個領域的專家都是不斷創新原先已掌握的技能,從各方面思考一切新的學習點。主要有兩個方法:

第一,自我覆盤,分階段尋找新的突破點。

在某個領域達到專家的水平,最終是為了解決本專業的問題。他們的關注點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迅速集中在: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我要通過哪些方法和步驟來達成目的?我要開始的第一步是什麼?針對下一階段工作是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更好的改進?

比如我想在寫作領域持續深耕,那麼我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我要做好基礎準備。目前我開始寫作需要準備哪些?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開始,提升寫作技能的書我看過幾本?第二階段,我的個人品牌打造,領域內專注;第三階段,價值輸出的反饋如何,我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好的改進?

▪ 第二,尋求外力推動學習。

當想持續在一個領域內深耕時,除了從自我角度思考突破,另一種方法就是找到本行業的頭部領袖,研究他們的方式方法,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實踐結果,再不斷更新迭代進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拿寫作為例,當我已經具備基礎條件後,那麼我想再深入,那外力推動學習就是,關注領域內的10-20位領軍人物,研究他們目前在做什麼,他們的深入角度是什麼,自己琢磨提煉出方法論,然後實踐得到結果。

10年以上老員工如何迎來事業第二春?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

3、把自己當成一個產品來運營和雕琢

▪ 第一,用產品運營的思維解決核心痛點。

互聯網思維的產品運營,是用“最低的預算、最優的路徑、最高效的執行和最有效的手段”實現產品的自身價值和商業價值。結合到人這個產品,我們就需要明確自己最想達成的目標,以及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自己最難跨越的障礙。

你可以通過以下4個步驟來解決這個問題:

① 總結需求:

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寫下來。

② 優先級排列:

將所有需求用優先級排列,製成夢想清單。在這個過程中,以自身價值和商業價值為導向,分清真實需求和偽需求,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因為我們想做的事情很多,提煉需求可以讓我們的精力都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針對於一些享受性需求,我們可以延遲進行或作為完成要事之後的獎勵。

③ 計劃清單:

確定好需求的優先級,製成夢想清單之後,撰寫產品運營方案,也就是我們的計劃清單,每段時期該做什麼事,達成什麼樣的效果,deadline是什麼時候,都要可視化呈現,這是我們的成長規劃,從大方向指導我們做事。

④ 執行清單:

細化行動流程,也就是執行清單,根據運營方案,將事項落實到每年每月每週每天,建立一個進度表,每個階段都進行一次覆盤,看有沒有偏離大方向,或出現特殊的情況,及時做好調整和備份。

10年以上老員工如何迎來事業第二春?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

▪ 第二,用內容運營的思維方式提升內在實力。

內容即為產品所擁有的價值和核心競爭力。今日頭條的價值是為用戶提供想要的內容和資訊,其核心競爭力便是個性化推薦算法。

對個人來說,內容運營便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包括各種硬實力和軟實力,軟實力是自身所擁有的良好品質和性格,硬實力是在社會生存與發展所需的各項技能。

內容學習可原創、可模仿,而內容運營則是根據公司、平臺的需要去調整自己。為了實現更好的價值輸出,我們需要根據自身風格,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法,只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做到長期堅持。

在內容創造提升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多向大師請教學習,多和同伴交流互動,這是少走彎路,提高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

提升技能也必須以結果為導向,有些技能是硬性要求工作必備,有些技能是出於興趣,目的不同,手段則不同。工作必須做到專業,興趣愛好只需要滿足自己的想法即可。比如說我在學習寫作時,一定會向專業的人士請教;在學習健身時,則會加入不同的健身興趣圈子,我不會要求自己的健身做到如何專業化,只要滿足我自己的興趣愛好即可。

▪ 第三,用用戶運營的思維來管理人際圈子。

對作為一個獨立人來說,朋友即是用戶,也是在社會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社會資源。用戶運營中的方法:拉新、促活、留存、裂變,同樣適用於個人運營,拉新意味著不斷結交新朋友,擴展社交圈子;促活代表著增進新老朋友人際互動,盤活所有的人際資源;留存是過濾價值,與真正的朋友建立強鏈接;裂變則是圈子迭代。關於如何運營身邊朋友,我的經驗有三個。

① 分層管理:

分為“能帶來價值的核心朋友;能共同進步的優質朋友;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普通朋友;潛在的陌生朋友”。

②分類管理:

根據興趣愛好和不同圈子進行分類。

③標籤管理:

個性化交互,提高溝通效率,快速進入更深入的交流。

▪ 第四、用市場運營的思維輸出自身價值。

我們將自己當成產品來運營之後,最後一步就是將自己這個產品擺在別人面前,抓住每次的展示機會,表達自己,推廣自己。通過市場上的反饋來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輸出自己最大價值的那部分。讓更多的人認識和知道自己,漸漸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

品牌即資產,有了個人品牌和影響力,你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大。

10年以上老員工如何迎來事業第二春?答案就在這四個字裡

三、總結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大趨勢我們無法左右。如何在大趨勢下做好自己,應對趨勢,才是每一個普通人該做的事。職場風雲變幻,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擁有核心競爭力,並始終保持不斷進步的狀態。

你會發現那些工作多年別裁的人,大多屬於這種人:

工作不夠專注,每一份工作都幹不長,沒有核心優勢;

以為有一技之長就不需再學習,結果很快被新技術淘汰;

每天的工作只是被動地機械重複。

想要持續保持競爭力,讓自己工作越越值錢,成為“寶貝"老員工,你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用工匠精神對待工作,具體體現在:

培養職場專注力:專注於目標和已經奏效的事情。

有邏輯層次地垂直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並不斷精進學習:不斷尋找創新的學習點,不斷深耕挖掘更多可能性。自我覆盤,分階段尋找新的突破點和需求外力推動學習兩種方法互相結合,然後實踐獲得結果。

把自己當成一個產品來運營:產品運營找到痛點、內容運營提升內在實力、用戶運營擴大影響力、市場運營輸出自身價值。

無論什麼時代,在一個領域專注深耕,不斷精進自己,都能讓我們活得更好,機會總是喜歡眷顧那些紮根很深、做足準備的人。

作者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職場二寶媽,成長學習博主、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教練,《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高效的寫作技巧,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