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起研发“杀手锏”开发新品抢市场

<table> 擎起研发“杀手锏”开发新品抢市场

东莞市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疫情期间订单逆势上扬。图为该公司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table>

疫情之下,大多数外贸企业遇困,有一部分企业却出现逆势上扬的发展迹象。记者总结这些企业的特点时,发现有个共性——科研创新。

例如,迈思普多年坚持科研创新,抓住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订单增长40%以上;三星视界投入6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预计今年产值增长10%;多家企业新推出的护口罩收纳卡、红外额温枪、高功能材料等新产品,在市场上热销……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品抢市场,成为东莞外贸企业化危为机的有效手段。

常年研发不懈,方能转危为机

4月9日,记者在东莞市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看到:门口张贴的招工启事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询问招聘情况。在整洁的生产车间里,18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抓紧生产各种开关电源适配器。

“18条生产线中,有4条是3月下旬新开的。因为我们预计今年4月跟去年同期相比有40%至50%的增长。”迈思普董事长魏忠信心满满地说。

为何迈思普的订单能够逆势上扬?公司销售副总张和胜表示,因为疫情关系,美国居家看电视的人增多,机顶盒销量也随之增多。特艺集团和康普集团是全球两大机顶盒供应商,它们都是迈思普的客户。客户订单增加后,企业生产规模随之提升。仅仅4月份的产值就能达9400万元,是1月至3月的产值总和。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大考”,考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自救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东莞很多企业常年坚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疫情来临时,方能转危为机。

疫情发生后,迈思普立即加强了对现金流和品质的管控。“但是更多的工作在疫情开始前已经在做了。迈思普去年新开发了日本松下和法国特艺集团两个大客户,目前的存量订单可以做到6月底。下半年订单情况也比较乐观。预计全年订单能够增长50%。”张和胜说。

除了为上述两大机顶盒供应商生产的电源配套产品外,迈思普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适合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小米、海信等国内知名品牌的电源配套产品,用于家电、医疗、照明领域等。据张和胜透露,在开关电源适配器行业,市场排名第一的行业巨头研发投入大约占销售收入的4.75%,而迈思普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了5%,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让迈思普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游刃有余。

张和胜表示,今年迈思普将目标放在新型智慧家电的电源配套产品上,例如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计划投入4000万元加大研发力度,配合客户做好产品开发,以期在智慧家电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长期以来,东莞坚持培育和提升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型经济活力。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至6217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科技企业孵化器12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3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42%。

追加研发投入,培育新增长点

在厚街镇有一家知名企业——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生产移动设备TFT液晶显示片及新一代显示器件AM—OLED液晶片为主的韩资企业,产品100%外销。

“受疫情影响,公司订单量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我们在积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三星视界公关负责人温和介绍,自2月10号复工以来,三星视界对春节前存量订单进行了生产,3月下旬开始对公司的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顾客新增加的订单需求。

三星视界为了适应更高的市场需求和满足客户要求,今年计划技改投资约6000万美元,进行打孔屏幕设备生产线升级改造,并计划新引进笔记本屏幕生产线。

该公司启用的手机打孔屏等新技术,计划应用在车辆用、笔记本电脑用和平板电脑用等大尺寸OLED显示屏上。设备升级改造后,预计今年产值将比去年同比增长10%。

温和介绍:“公司把疫情的危机当成一个机会,在订单相对偏少的时候,做一些技术和品质提升工作,等到疫情完全结束以后,再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像三星视界一样,东莞很多外贸企业在订单下滑、市场萎缩的背景下,纷纷追加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培育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位于茶山镇的嘉顿食品(东莞)有限公司,去年增加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扩建厂房和设备,被列入东莞市重大投资项目;广东炎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防焊油墨研发、制造,企业计划增资1亿元,用于设备投入、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

位于长安镇的东莞成谦音响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扬声器、耳机等,预计今年继续投资5000万元用于生产线更新,计划在3到4年内将年产能提升50%。

为鼓励企业科研创新,2019年,东莞引导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试点合作银行,为科技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超过100亿元,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保险保费补贴700多万元。

东莞迅速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也在为企业科研创新提升强大的技术支撑。去年,东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26家;全市校(院)地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获得国家、省研发项目立项25项,同比增长78.6%;孵化企业65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69家;技术服务金额2.22亿元,同比增长12.2%。

科研遍地开花,新品助企突围

受疫情影响,力嘉国际集团的订单有所下降。该公司迎难而上,利用包装设计生产优势,设计生产了多款“护口罩收纳卡”及防疫套装,能够有效保护口罩,隔绝污染。

“目前企业复工复产,餐馆也陆续开放堂食,‘护口罩收纳卡’推出后市场反响很好,已有超过300多万个生产量的订单。”力嘉国际集团董事长助理马松绵说。此外,该公司还投资了约200万元,引进了2条口罩生产线,并兴建了无尘车间,目前正在申请出口许可证,准备随防疫套装出口海外。

在东莞,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力嘉国际集团一样,在疫情压力的倒逼下,将科研创新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部分已经开花结果的科创成果,成为企业在重重压力下奋力突围的“杀手锏”。

前不久,东莞市港奇电子有限公司推出一款红外额温枪的新品。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传统的产品有车船电源、各类定制电源、充电设备等,远销美国、德国等数十个国家及地区。但疫情发生后,传统电源产品的订单下降。好在公司重视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公司迅速组织自有研发团队,开发出非接触式红外额温枪。新产品市场反响良好,成为公司转型脱困的有效支撑。

东莞康源电子有限公司则与国内外知名材料及设备厂商合作,引进高功能材料与设备,用于新产品研发。公司负责人介绍,康源电子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独资企业。康源电子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并与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合作。例如,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完成智能制造诊断,为公司装配ERP升级、超融合、桌面云、MES等系统。该公司1至3月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8.3%。

为了让新技术尽快走出实验室,变成车间里的新产品,东莞积极破解产学研合作堵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达效。

根据2019年统计结果,2018年东莞R&D占GDP比重达2.68%,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东莞成果转化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2019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17份,其中合同成交额222.07亿元,技术交易额22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13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专家点评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培育企业应对疫情的核心竞争力

即使没有此次疫情,很多企业也在进行科研创新。只是在疫情倒逼下,更多企业认识到开展科研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多么重要。

科研创新其实是一项管总的措施。企业应对疫情的其他各种手段,包括稳定供应链、转变生产方向、向高端化转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等,都绕不开“科研创新”这个关键词。例如,美国一家公司研发出为口罩消毒的机器,保障N95口罩能重复使用10多次,极大地提高了产品使用效率。有了这样的硬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东莞市政府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更好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厘清外贸企业科研创新的难点和瓶颈,分析人才、资金、平台等科研创新的配套要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外贸企业加强科创,培育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