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王文雅

王文雅 河南省邓州市城区三小语文教师

文学爱好者。

【亲子沟通】王文雅  |  有话好好说


有话好好说


文|王文雅


好几年前,有一部剧,热播且引起热议,激起共鸣——《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当时还在庆幸自己离更年期似乎还有一小拃的距离,甭担心亲子关系遭遇海啸式的波澜壮阔。

但,儿子的青春期迎面扑来,且势不可挡。

我开始局促不安,以前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突然就像药片骨碌进水洼里瞬间就失了效,选修的心理咨询教材也显得干巴无力——朋友圈、同事家、家长口中,孩子们的叛逆行为不断刷新升级,许多家庭正陷入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略战术各异,结局似乎一致:家长战败。被孩子钳制,进而一次次地举降,大体上是因为爱吧。爱之切,伤之痛。

【亲子沟通】王文雅  |  有话好好说


此前,我也是积极做过功课的,买双向沟通的书,一本摆上孩子书桌,一本自己挑灯夜啃;也收听过电台里的专家讲座:“‘叛逆’这个词,从来都是那些管不住孩子的家长臆造出来的,因为他们必须为自己失败的家庭教育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暂且信吧,望着眼前高我一头,可以把我夹在胳肢窝里、眼神偶尔流露出不屑的娃儿,我稍微给自己松了点儿紧箍咒。

八年级表面相安无事,细想也有一些异常举动:进了房间,门“咔腾”一声反锁了;房间门上很醒目地贴上“学霸需要安静”的警示语;晚十点了,还在刷球鞋周围的白棱,且不忘贴上面巾纸;T恤要洗了,特别备注“手洗”……这些在他老娘眼里都没啥,给他一条士力架,有信心也有力量,把他的心熨平了,你若无恙,世界安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且站在窗前凝神,听小树拔节。

事实上,话说得轻巧,实施起来却常常手忙脚乱。中考前一个半月,这个少年突然有了新动作,先是解除了关联在我手机上他的QQ账号。以前,他曾旁敲侧击,打探我是否翻看他的QQ信息——翻看是必须的,但不承认也是必然的。我不大赞同那些“家长要尊重娃的隐私”的说法,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尽管有一次他搬出了某国的人权以提示。大撒手式放羊,羊毛丢了事小,咩咩不见了可是后悔莫及。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被套路了。正是因为他没有隐私,才对我如此慷慨,一旦有了小九九,就会生尽千方百计抹去痕迹。

听听,他把接电话地点转移到了卫生间,对话中间掺杂“嗯嗯啊啊”,恰当的水流声如愿淹没了关键词,而我贴着玻璃门只能让心头云遮雾罩。这真是:儿子一江春水肆意向东流,他爹闲庭信步三缄其口,老娘绞尽脑汁难销眼前忧愁。

就在昨天,他才说过我俩是好朋友呀。我猜,他有了知无不言的哥们儿,有了碰眼神就会惹得腮红惊得心跳的女同学,有了不必向外人言的新鲜事儿。上学期我乍唬他有没有心仪的女同学,他矢口否认:“唉哟,你想多了!”膨胀的雄性激素在作怪,转眼间,我就成了他需要拉响一级警报的敌人。

有段时间,我们的触碰会火花四溅,他频繁地使用感叹号:烦不烦!安静点儿!不嫌累!总之,我做的事全对不上他的号。两弯蹙眉和一声叹息,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每每这时,心中的怒火就会升腾起来,但又被我迅速地按下去。才过了几分钟,一个不留神,他又开始对我一顿猛怼,大规模的感叹号如乌云压顶。

【亲子沟通】王文雅  |  有话好好说


我尽力平复情绪。我说:“娃儿呀,我是你亲妈,干吗像刺猬一样弄疼我,也伤及你。”

他脖子里青筋暴突,辩驳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又是感叹号。我在他各种各样的感叹号里浮浮沉沉,扎了猛子也呛过水,幸而学会了凫水。

中考前,家长像没头的苍蝇在海量的提分秘籍里乱撞。忽一日,儿子捧着资料要报名参加提分集训营,我迟疑了一下,说要跟他爸商量后再做决定。少年转身离去,衣袖生风。

晚饭后,书房里没人,到顶楼寻找无果。我翻找他的银行卡,不在;楼道里的专属赛车也不知去向。这小子十有八九自作主张报名去了。

随他去吧,稳定心理,祛除焦虑,中考时才能正常发挥。我干脆坐在他的书房里,用书本来平复内心的波涛汹涌。

【亲子沟通】王文雅  |  有话好好说


这时候,该他老爸粉墨登场了。

在附近的ATM机旁蹲守,在书店报名处堵截,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他爸除了长吁短叹,没有一点儿收获。

换个选手,比赛也没能顺利进行。我知道,牙和舌头杠上了。讲真话,我很忐忑,把孩子们负气出走的各种情节在脑中彩排了一遍,后背开始发凉。

半小时后,少年英气回归。我故作淡定地伸出双臂想要给他一个拥抱:“欢迎回家,关住门,一家人,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绕开拥抱,平静地说:“家就是个闷罐子,我出去透透气!”听,感叹号又来了。幸好,语气的柔和让我不再刺痛,只有释然,也许,他的心里吹进了护城河边的清风。

【亲子沟通】王文雅  |  有话好好说


同一屋檐下的战争,有点儿像电视剧的情节再现。考前的心理疏导还挺见效,熊孩子对我们礼貌了不少。我趁机加些润滑油,商量着:“娃儿,收起你的感叹号。无论请求还是陈述,语气会比内容重要一点点。”

后来,奇迹出现。许多感叹号都变成了问号,我在猜测里与他斗智斗勇,装聋卖哑。终于在中考前的半个月内,他的情绪恢复正常。我用小电驴带他去五初中看考场,熙熙攘攘的家长挤在校外翘首以盼,其中有个母亲对她的儿子说:“瞧,别人都认完考场了,你也抓紧点儿。”一句平常的叮嘱立马让那个孩子火药味十足,他把头一扭,出言不逊:“我就是不进去!爱咋咋地!”母亲尴尬地赔笑,局面一度僵持,让旁观者捏汗。

孩子从考场出来,我对他说:“角色互换,下辈子你做我家长吧。”他突然像换了个人,心平气和地说:“所有的妈妈都是超人,你的妈妈更是含辛茹苦,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要养大四个不听话的娃。”他这句话像利箭,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内心,脑海中浮现出我上中学时曾对母亲使用的各种感叹号,以及“要我往东,我偏要往西”的擦火花片断,不禁两腮发烫。在这一瞬间,我开始理解眼前这个“有个子没岁数,心理发育与身体成长有些失衡,想要拼命向我证明他长大了”的娃娃。

【亲子沟通】王文雅  |  有话好好说


我也记起此前N次我使用感叹号的后果。因为染了情绪,不能换位思考问题,一串串冷冰冰的感叹号,引发了矛盾的升级,造成了亲子间的隔膜。此前,爱人曾温馨提示过,有话好好说,我有些高冷地心不在焉。直到在儿子的感叹号里遭遇碰壁,我才开始反思自己言辞的不艺术。

感叹号往往带着一种命令和不耐烦的意味,让人产生急促、紧张、压抑、被指挥的意识,进而让事情陷入囧境,实在是笨拙的沟通方式。青春期说来就来,无论大人或孩子,都要学会换位思考,有话好好说,别让亲情隔膜。

【亲子沟通】王文雅  |  有话好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