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背后,还有多少个“洛丽塔”和“房思琪”?

前一段时间,韩国“N号房”尚未落幕,又被爆出更为让人心寒的“鲍毓明事件”。

鲍毓明,一位九十年代考入北洋大学,二十年后留美。拿下了中美两国的律师资格证,更获得过全国十佳法律顾问。就这样的一位高材生被人爆出性侵未成年少女长达三年的时间。被害女孩表示,从2016年起,她和“养父”鲍毓明一起生活,3年时间里遭到多次性侵,其自述“第一次被性侵时刚满14周岁”。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这不就是魔鬼披着人皮在戴着面具在阳光下前行吗?这种行为对于受害者而言,伤害和影响可想而知。无人能够拯救,报警不行,多次自杀未遂。对她来说世界是灰暗的,是可怕的,是没有一点阳光的。这个女孩的身心已经被鲍毓明折磨的扭曲畸形。案件的结果和真相就交给法官吧,我们要相信法官会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作出判决。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起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写的《洛丽塔》(Lolita),该作写的是一位死刑犯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

这个世界背后,还有多少个“洛丽塔”和“房思琪”?

《洛丽塔》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亨伯特在早年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爱人,这种损失给他们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和无法克服的心灵障碍。他患上了恋童癖,成了一个精神分裂的家伙。对九至十四岁的少女拥有无法克制的欲望。对安娜贝尔的永恒记忆使亨伯特长期处于对性感少女畸形追求的梦想中,洛丽塔的出现,使得这一梦想有了载体。

纳博科夫写过很多其他的晦涩难懂的乌托邦小说,但纳博科夫在文中就曾明确表明,亨伯特就是个混蛋,社会的渣滓。洛丽塔和亨伯特的恋爱关系,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一种模仿。比如说亨伯特辩称自己不是强奸犯而是治疗师。

毫无疑问,《洛丽塔》的文学地位是极高的,正是因为其纯文学、纯美学的意义。作品的思想是深刻的,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剧不在于得到和失去,也不在于忠诚和背叛;而是涉及到生活伦理的家庭悲剧。它的悲剧深渊在于“欲望”。但小说完全是站在主人公亨伯特的角度来描写洛丽塔,和他一样,我们无法窥见洛丽塔的内心世界。也正如末尾亨伯特所承认的那样,他对洛丽塔是一无所知的,洛丽塔的喜怒哀乐、想法追求都一无所知。但这不能改变他是恋童癖的这个事实。从道德上来说,这是违反人伦甚至毁灭人性的。

17年台湾作家林奕含写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该作讲述了美丽的文学少女房思琪被补习老师李国华长时间性侵,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该小说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其中心酸远非书上的三言两语就能表明。

这个世界背后,还有多少个“洛丽塔”和“房思琪”?

作者图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以一个13岁遭遇性侵的女孩扭曲 了的人生向我们揭露了社会中隐藏在人类皮囊下的邪恶欲望。这本书我看过两遍,不忍猝读。内心很沉重。

这个世界背后,还有多少个“洛丽塔”和“房思琪”?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一个房思琪走了,还有无数个房思琪在黑暗中。比暴力更为可怕的是人性。行走于黑暗中的她,就像是迷路的羔羊,连丝毫的阳光都找寻不到。文学和语言成了从犯,成了诱奸和哄骗之物。

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无法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就是人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到底她们悲剧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让李国华得逞的是房思琪屈辱性的“爱”。再怎么侵犯她,羞辱她,她都默默的接受了,她没想过反抗,反而不断地在日记中告诉自己,这是爱。

她一再的告诉自己,这是爱。这是李国华爱她的方式。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不,她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这是她赖以存活的根本原因。中国性教育的缺失,非常严重。

性教育本应该像正常一样的对待,从小就应得到教导,这样起码在危险的时候,懂得保护自己。而且认识一些自己应该认识的事物,这样慢慢地人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认识、接受它。《韩公主》《素媛》《蚯蚓》《妈妈别哭》等电影,里面的事也都反映了林奕含说的那些话“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这个世界背后,还有多少个“洛丽塔”和“房思琪”?

《熔炉》

在中国,性是禁忌。

在中国的教育里,只有“ 温良恭俭让”,只有对男性和爱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反抗。他们是美丽的,精致的,聪明的,但面对男性的侵犯,是无力的软弱的。

在书中,把这些可爱的女孩逼向绝路的,也是女性。房思琪的妈妈,一句“小小的年纪就这么骚”,因为房思琪问了她妈妈,听说学校有个同学和她老师在一起了。这句话就是她妈妈的回答。思想如此扭曲而恐怖,堪比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更可怕的是,这些事情竟然就是真实发生的。看看鲍毓明性侵的少女李思思的生母,就那么把她送出去了。说是为了寻求个一线生机搏个好未来。东野圭吾《白夜行》 中雪穗的妈妈,因为家境贫困,就靠着出卖雪穗的身体为生。我一直以为是小说里的情节,没想到还真的能在现实中看到。何其悲哉。

林奕含虽然走了, 但她用最后的生命留下了文字,“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