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賞——宋代磁州窯劃花瓷枕

每日一賞——宋代磁州窯劃花瓷枕

高:9cm 長:29cm 寬:26cm

磁州窯——廣義上說的磁州窯系,是指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包括了河南的修武當陽峪窯、鶴壁集窯、禹州扒村窯、登封曲河窯、新密西關窯和窯溝窯、山西介休窯、山東淄博窯、安徽蕭縣窯、河北的磁州窯。這裡面河北的磁州窯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據考,河北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製,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

每日一賞——宋代磁州窯劃花瓷枕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獨具特色的民間窯口,以造型優美、繪畫手法嫻熟、採用“白色化妝”技法,是宋代北方民間瓷器的典範。它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創造了白地黑花、刻劃花、窯變黑釉等新品種。其次,運用了數十種色彩裝飾技法,將陶瓷技藝和美術柔和在一起,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官窯的單色釉侷限,開啟了我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也將陶瓷提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

每日一賞——宋代磁州窯劃花瓷枕

磁州窯瓷器裡面以瓷枕最為著名。瓷枕始見於隋代,最初只是用於陪葬,唐代多為醫用脈枕,式樣上體輕形小,入宋以後大量生產,形體變大。人們逐漸認識到瓷枕具有清涼去熱的物理特性,從而開始把它作為驅火明目、延年益壽的理想夏令寢具。磁州窯即有長方形、腰圓形、如意頭形、花瓣形、雞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銀錠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種繁多,形式新穎別緻,側重實用性。

每日一賞——宋代磁州窯劃花瓷枕

現來自江蘇的梅先生將此祖傳磁州窯劃花瓷枕出手,此宋磁州窯劃花蓮花紋瓷枕(見������圖),該枕為長方形,長29釐米,寬26釐米;高9釐米,前壁右側有一直徑約1釐米的透氣孔。胎為土黃色,較堅實。瓷枕紋飾是先在坯上施一層白色化妝土,然後用尖狀工具劃出紋飾,最後一次燒成。枕面紋飾依次為對稱的荷葉和蓮花紋。周壁四側紋飾則為連續的蓮瓣紋。此類造型的瓷枕希望能遇到有緣人士,珠海古藝匯粵港澳地區交流會,希望各界有興趣的人士參與探討研究,喜歡古錢幣或者古董的藏家或者投資家可以大開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