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環球漁具股份有限公司:突圍“技術關”搶佔“制高點”

一根釣魚竿奪得“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稱號,環球漁具是怎麼做到的?

“漁具行業體量小,進入門檻低,成為‘單項冠軍’,背後的秘訣就是注重研發、不斷創新。”環球漁具相關負責人說。

在一開始,環球漁具也是典型的“拿來主義”,生產設備和技術均為國外引進,處處受制於人。“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環球漁具下定決心,在行業內成立首家漁具研究所,依靠自主研發,實現生產設備、材料及配件的國產化,掌握關鍵生產和配套技術,讓這個舶來品真正成為“中國造”。

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眼前的“攔路虎”可不小。環球漁具計劃投入的材料是玻璃纖維和碳纖維,優勢顯著卻難以融合使用。但攻破這一技術難點,企業就能站上行業“制高點”。

經過一系列項目攻關,環球漁具終於見到曙光——兩種材質實現完美結合。運用新的生產工藝,環球漁具建設了超薄高強度輕型釣具專用生產線,以最具成本競爭優勢的材料製成高品質產品。

山东环球渔具股份有限公司:突围“技术关”抢占“制高点”

燙接、卷制、脫模、塗裝……眼下,在山東環球漁具股份有限公司雙島園區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崗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眼看復工後的環球漁具迅速走上發展正軌,不少合作多年的老客戶正紛紛“下單”。

能得到客戶堅定的信賴,少不了環球漁具30多年來在行業領域的精鑽深耕。多年來,環球漁具致力於玻璃纖維、碳纖維釣魚竿的研發,是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目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24項,釣魚竿年生產能力達到1500萬支,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億元。

從最初只有幾種產品,到今天,環球漁具已經有8千多種規格型號的新產品接連問世。其中,40多種新產品和新技術被列入省級技術創新項目計劃。

但環球漁具發展的“攔路虎”不止一個。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釣魚竿在生產過程中依舊存在大量手工操作,效率低、返修率高,這些痛點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羈絆,想要獨步細分市場,生產工藝的創新也要緊跟著發力。

“近年來,環球漁具緊迎智能化風潮,自動化裁佈設備、智能化塗裝生產線等多項創新攻關項目也獲得實施,伴隨著攻關成果越來越多,企業生產操作正不斷向標準化和簡單化轉變。”環球漁具相關負責人介紹,環球漁具釣魚竿生產的現代化水平正進一步提升,一系列的改造每年可為企業節省開支2000多萬元。

該負責人表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在新的發展時期,環球漁具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進一步做專、做優、做強,全面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孫藝嘉/文 受訪企業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