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哪家子女肯為老人買這個單?

前幾天,一個朋友的公司因負債太多,"倒閉了"。

老實說,很心疼朋友的遭遇,一來作為認識多年的好友,創業失敗給他帶來的影響還是蠻大的;二來朋友開的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是通過影像的形式幫助老年人留下晚年時光,留給後人懷念。

<code>文:小人物當鋪/<code>

"哪個子女願意為老人買單"

有人說公司倒閉,肯定是因為經營不善。

但這條理論放在朋友身上覺得並不合理,因為朋友有兩家公司,另外一家做的是兒童攝影,雖然算不上生意興隆,但是規模也達到了近百人,而且這幾年還在不斷進行擴張。

扎心!哪家子女肯為老人買這個單?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誰願意為老人買單。"朋友一句話如同刀子扎進心裡。

為了紀錄孩子成長的過程和那些美好的記憶,父母願意為孩子拍最貴的寫真集和視頻,但是幾乎很少有人說為家裡的老人拍一套寫真集或者視頻留作紀念。

扎心!哪家子女肯為老人買這個單?

在網上看過一個街訪:你手機裡有父母的照片嗎?

在20多人裡面,居然只有一個人翻出了一張全家福照片。換句話說在這20多個人裡面,沒有一個人手機裡有父母單獨的照片,這不禁讓人感到寒心。

扎心!哪家子女肯為老人買這個單?

我們把全部心思放在了下一輩身上,卻忽視了上一輩人也曾這樣守護我們成長。

"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這不禁讓人想起2017年12月,南京一小區內81歲獨居老人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時,留在家中遺書上的一句話:"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這位老人生前育有兒女數個,7年前獨自一人搬到離世的小區裡。垂老暮年,疾病纏身,預感到將離開的她,在中秋節當晚寫下這封遺書。

她預想,死亡的第二天就會有人到來。她不知,死亡兩個多月後才被發現。而發現者,不是她生養的子女,而是離她最近的鄰居。

扎心!哪家子女肯為老人買這個單?

兒女數個,生前無人問及;遺書落塵,死後無人閱及。養兒防老,膝下承歡,兒孫滿堂成了這個時代最珍貴的奢飾品。

"我只希望他們回來多呆一天"

同樣的感覺在國慶節也有過。

國慶回農村老家的時候,特地去拜訪了本家還健在的幾位老人,本家一位奶奶的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只希望他們回來多呆一天"

後來才知道,我那幾位堂兄弟和堂兄妹已經一年沒有回來過了,雖然一個月會往回打一次電話,但都是草草聊聊幾分鐘就掛了,前一陣子在門口摔倒了也沒人知道,幸運的是沒有大礙。

看著老人孤獨的身影,和踉蹌的步子,忍不住給遠在北京的堂兄打了個電話。

扎心!哪家子女肯為老人買這個單?

是的,為人父母,最大的悲涼,不過是,生兒育女,勤勞責己,不添麻煩,最終,卻活成了一座被人遺忘的孤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