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BBC有一檔記錄節目,叫做《歡迎光臨印度》,裡面拍攝出了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狀況。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裡面講述了印度底層民眾的生活方式,以及靠自己在糟糕的底層環境裡頑強生存的現狀,或許他們的生存狀態讓我們看了以後會露出噁心的表情,或許也會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在地球上某一個角落的人民。

印度人口占全球總人數的六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本身人民就窮得如此不堪了還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大國?自己國家的人民溫飽都無法滿足還去出口?

因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越窮越想把自己賴以生存的東西拿去變賣成錢,好養活一家大小,從牙縫裡摳出來的那些糧聚焦起來出口。就好像他們越貧窮越生很多小孩一樣,人都有一個賭徒的思維,自己這一代越貧窮越想在下一代身上找到希望,於是生得越多,希望總是越大,一筐壞雞蛋裡總能挑出一兩個比較好的。可現實卻是,這一筐裡或許也難以找到一個好的雞蛋。

印度淤泥裡生出的“財富”

卡雷便是生活在印度底層裡的年輕人之一。23歲的小夥子,從亞各答懷揣著夢想來到加爾各答。

卡雷和其他同伴一起成了生活在“黑暗”裡的人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生存的地點很狹小骯髒,工作的時間都是在凌晨三點開始,連他們的工作環境也是浸泡在“淤泥”裡。

他們掌握了一門在淤泥裡生出的“財富”,那就是以賣淤泥為生。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因為這些下水道里的淤泥可以淘出“金子”。

卡雷和同伴一起住在貧民窟裡,這裡的人們大多以“淘金”為生,卡雷住的這一片區域差不多就有800多家工廠來打造印度黃金。

印度家庭主婦們持有全球黃金儲量的11%,多過美國、德國、瑞士……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的儲備總和。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凌晨三點的溫度差不多在30度左右,這時候的街上幾乎沒什麼人, 卡雷和他的同伴們便開始拿著一把小刷子在街上“掃金”。

他們把這些掃到一起的塵土聚積起來之後,淘洗成細緻的泥沙, 加入足量的硝酸然後加熱,只需幾秒鐘就好,然後加上酸和水銀用手好好在盤底打圈搓摸,一旦水銀吸住所有黃金,就從盤裡拿出來。再放到炭爐上加熱,把水銀燒掉,熔化後就會變得純粹了,最後放到冷水裡洗一洗就好了。

有時候,他們能從這些塵土裡淘到一小顆“金子”,然後把它們賣給他們的工頭,工頭底下有很多這樣的“掃金者”,他們的“鍊金術”都是從家鄉亞各答學到的,每天還得付給工頭房租200盧比(18.6元)。

比如當天的金價是1500盧比(140元)的話,卡雷賣給工頭除去所有以後最終只能獲得400盧比(37元)。所以卡雷和同伴們非常不滿工頭的壓榨,想逃離出去自己租房子,然後把這些淤泥直接賣給其它的工頭。

也有人在賣給工頭的黃金裡摻上一些銅,但這些工頭卻精明得很,無論如何也是會發現的,於是,便大吵一架,然後不再收這個人賣的“金子”。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卡雷和他的同伴們將每天凌晨從下水道里挖出的淤泥用麻袋裝好,一個小時他們就可以挖出30麻袋,淤泥越肥厚說明效果越好,越能煉出更多的金子。

一般卡雷會把這30袋淤泥叫價1萬盧比(930元),然後對方會以半價的方式還價,有時會5000盧比成交,淤泥好一點會以7000盧比成交。

在印度,有無數卡雷這要的“淘金者”們依靠淤泥生存著,他們做著最骯髒的工作,卻內心充滿希望,他們相信自己有一天也可以當上工頭,然後再僱上一幫人,他只負責收金子,然後拿到工廠去轉賣,把它們打造成最漂亮的首飾,再賣給那些富人們。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在公路上兜售盜版書的小孩們

有一幫小孩,每天便是站在公路邊上,懷裡抱著一大堆盜版的《喬布斯傳》,向塞車或等紅燈的乘客們兜售這些書。

他們穿梭在車流中,看到紅燈一亮,立馬跑上去敲窗戶,向車上的人賣這些書,400盧比一本(38元),他們抽成200盧比,運氣好一天會賣出幾本,有時也一天都開不了張,若路上遇到外國人,他們則會相應的提高價格。

但是這些盜版別被警察發現,一旦發現,會收掉他們所有的盜版書,全部燒燬,再罰1250盧比的罰款。也可以向他們進行受賄,免遭收書,但是他們卻不大願意這樣做,他們說:我們是勞動者,他們卻輕易的就可以得到這麼多的盧比 ,我們卻要工作好久才能掙到這些錢。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公園便是他們的家,一大家子都住在這裡,鋪上床單就可以睡了,地點也都是他們工作的附近。無論是姑姑還是舅舅們都住在一起,天不亮就又上街開始了一天的守候工作了,新的一天又有所期待。

日子就這麼重複著在這幫小孩中一天一天的過下去,對於以後,他們也在著“雄心壯志”,希望有遭一日自己可以進入不同的階層,海軍或是陸軍,創立非政府組織去幫助弱小的兒童。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沙灘邊上的“家”與“酒吧”

拉傑的“家”建在恆河的沙灘邊上,這裡差不多有40戶居民,他們所謂的“家”也只不過是用一些竹竿和布棚圍起來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而已,一家老小也就這樣住在裡面。

裡面堆滿了一些看上去破爛的東西,這些都是他們撿來的。簡陋的鍋碗瓢盆就是他們每天用來做飯的工具。

他們也種一些蔬菜,用來賣給別人換得一些錢。拉傑在這個“家”裡還偷偷經營著他的“酒吧”。

這些酒被拉傑藏在角落裡,一旦被當地政府發現,除了要遭受罰款以外還會收走他用僅有的錢進來的貨。

有時候政府的的人會開挖掘機來到沙灘邊上,驅使他們全部搬走,沒有來得及拆的棚屋或者家裡沒人的,也就只能讓挖掘機把這個僅有的“家”毀滅了。等這些人離開以後,他們又重新在這片區域搭建起他們的“新家”。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但也有僥倖的時刻,那就是政府舉行選舉的時候,沒有時間與精力來管他們,這時他們就會鬆了一口氣。

拉傑也會和妻子偶爾發生矛盾,妻子不理她,但拉傑覺得妻子才不算什麼可怕的,對他來說最頭疼的是政府。

拉傑的夢想是有一天會有自己的一處永久住宅,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居無定所。

淤泥、布棚、公園,黑暗與希望,探索印度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



像卡雷,睡公園的小孩,拉傑這樣的年輕人,在印度大量存在著。他們只是一個角落的縮影,雖然生活很苦,但是他們的內心依然充滿陽光和希望,他們依然有夢想,這些生存環境和經歷磨練出了他們很強的適應能力,他們隨遇而安,儘管內心也會充滿埋怨,但更多的是被生活迫使著向前,然後一代一代寄託著希望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