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對美國的另一次襲擊,炸掉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大獲全勝

一、事件經過

“9·11”事件大家都知道,本·拉登不光狠狠打了美國人的臉,更是給全世界上了一課。其實本·拉登在發動“9·11”事件之前還搞了一次預演,不過用的不是飛機,而是一條小破船,撞的也不是大樓,而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

那是1999年春天,拉登召集幾員干將謀劃對美國的襲擊。基地組織也門分支的大當家納希裡提議把目標放在中東地區的美國軍艦上。最後拉登決定就定在也門的西海岸,交給納希裡全權負責。

接到重任後,納希裡召集了人馬,當地的巴達維和庫索負責行動保障,阿塔西負責籌錢,哈桑和尼卜拉斯負責駕駛小船實施自殺式襲擊,自己則擔負行動總指揮。人齊了,問題又來了,在也門西海岸實在是沒法動手呀,得換個地方,算來算去,亞丁港最為合適。於是乎,納希裡又去亞丁港發展了幾個線人,專門提供美艦進出港信息。巴達維也在亞丁港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作為行動據點,為了提高安全性,還在重點部位裝了監控器和防盜門,增高了圍牆,不久又買回了行動所需的C4炸藥、小船和運輸小船的卡車。

2000年1月3日,機會來了,線人向納希裡通報了美軍“沙利文”號導彈驅逐艦即將到達亞丁港的情報,但發動襲擊的東西還沒有準備好,怎麼辦?納希裡思索再三,如果放棄這次機會不知又得等多久,遂決定幹它一炮。納希裡一干人等悄悄將小船用卡車運到海邊,但尷尬的事發生了,炸藥裝得太多,小船剛一入水就擱淺了,一群人做賊心虛跑了。人是跑了,可小船和炸藥都是花錢買的呀,這次行動拉登根本沒給多少經費,小船和炸藥不能白白扔掉,於是晚上又返回岸邊準備悄悄將小船運回住所。結果更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幾個當地人看到岸邊有條小船沒人要,一商量,準備拉走賣掉,好在這時納希裡等人趕了過來,將當地人趕走,把船又拉了回去。

本·拉登對美國的另一次襲擊,炸掉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大獲全勝

“沙利文”號躲過了基地組織,卻於2015年7月18日在弗吉尼亞海岸演習中發生事故,被自己發射的標準2防空導彈炸了,場面和放煙花似的。

美國人的船沒炸,拉登炸了,行動失敗讓拉登很是生氣。於是1月5日拉登在吉隆坡召開首腦會議專門討論此事,參加會議的還有日後“9·11”事件的參與者。拉登堅持認為是襲擊者的過錯,要求重新招募兩個不怕死的襲擊者,而納希裡則堅決反對,他認為行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太倉促,事先沒有進行周密籌劃和行動演練,如果進行多次演練就可以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優化行動方案,進一步提高行動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如果重新招募殉道者,又要花大量時間去搜尋考察合適的人選,還得進行行動培訓。相反,哈桑和尼卜拉斯目前對行動非常瞭解,人也可靠。會議一直開到8號,拉登終於被說服,要求納希裡繼續組織對美艦的襲擊。

納希裡返回亞丁港後,帶領小組下大力氣準備襲擊行動。哈桑在亞丁港附近重新租了一棟房子,用來改裝小船和研製新炸藥,同時租用了一棟可以俯瞰整個亞丁港的海景房,用高倍望遠鏡每天觀察亞丁港船隻出入的情況。納希裡在另一處住宅區租下一棟房間作為行動據點,同時派人每天到亞丁港統計船隻出入港時間,詢問附近的漁民小船出入港需要的時間,小船在港口裡航行的距離、航線、速度、管控等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情報收集,納希裡得知美軍艦艇在亞丁港補給的時間為四個小時左右,新的大威力定向聚能炸彈也研製成功,而且經過多次演練,行動小組確定了小艇的最大裝藥量,明確了偽裝方式、襲擊路線、接近技巧和行動保障等。一切準備就緒,就等美艦上門了。

本·拉登對美國的另一次襲擊,炸掉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大獲全勝

也門亞丁港周圍到處都是居民區,非常便於基地組織人員隱藏和觀察

10月9日,一艘美艦徐徐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科爾”號(DDG-67),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和探測能力,1996年下水服役,奉命前往海灣執行對伊拉克的制裁行動。12日,該艦按計劃在亞丁港進行4個小時左右的補給,按照美軍從高到低依次為ABCD四級警戒的等級制度,艦長利波爾德將警戒等級定為B級,派出艦員在船上執勤警戒。9時30分,“科爾”號停靠在距離海岸900米左右的位置。10時30分,在亞丁港派出的小艇協助下,“科爾”號開始加油。

本·拉登對美國的另一次襲擊,炸掉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大獲全勝

“科爾”號駛入也門前在地中海上航行的照片

另一邊,早已接到情報的基地組織行動小組也已準備就緒。哈桑和尼卜拉斯已經開著卡車將裝有炸藥的小船運到了亞丁港附近的一座大橋附近,炸藥全部隱藏在船體的內襯裡,從外面根本看不到。他們花錢讓附近一個正在釣魚的男孩看著卡車,二人將小船從卡車上卸下來放入水中,隨後登上小船從岸邊向“科爾”號駛去。拉登認為,炸美國人軍艦這種轟動事件正好用來向全世界宣傳基地組織,所以要求專人錄像。這一任務就交給了庫索。庫索先是花時間學會了如何操作攝像機,當天則在附近一輛出租車上架設好了拍攝器材,結果這哥們居然等著等著睡著了。

11時15分,哈桑和尼卜拉斯面帶微笑,駕駛小船緩緩向“科爾”號靠近,還友好地向軍艦上的警戒人員招手。因為港口內經常有小船經過,或者給軍艦補給物資,或者接送人員,甲板上執勤的美軍士兵並沒有阻止小船靠近,也友好地向小船招手。

本·拉登對美國的另一次襲擊,炸掉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大獲全勝

被裝載炸藥的橡皮艇襲擊後的“科爾”號

11時18分,小船在“科爾”號左舷中部位置停了下來,執勤的美軍士兵將身子探出甲板護欄想要看看小船上的人到底要幹什麼,也就是此刻,哈桑和尼卜拉斯引爆了炸彈。轟隆一聲巨響,“科爾”號左舷出現一個10米左右的大洞,海水頃刻間湧入船艙,“科爾”號船身傾斜。經事後測算,炸藥有180至320千克重,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攜帶著鋼鐵碎片直接衝進軍艦餐廳,當時正值用餐時間,大量船員在排隊等候用餐,造成5人當場死亡,兩名重傷者經搶救無效死亡,10人失蹤,後確定為死亡,39人受傷。爆炸衝擊波在一公里外都有震感,港口附近一家酒店的玻璃幾乎全部被震碎,睡著的庫索也被突如其來的巨響震醒,關鍵的畫面沒拍到,再待下去也危險,趕緊溜之大吉。雖然炸彈威力巨大,但幸運的是沒有傷到“科爾”號的龍骨,而且“科爾”號的艦體採用了先進的防護和水密設計,損管系統及時起了作用。船員在艙室中奮力搶修了三天終於控制了水患,“科爾”號沒有沉沒。

本·拉登對美國的另一次襲擊,炸掉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大獲全勝

受傷的“科爾”號被緊急拖走防止二次襲擊

“科爾”號遇襲後,在世界上引起轟動,強大如美軍的先進戰艦竟然被小艇襲擊了,還差點沉沒,也門當地的一個組織“穆罕默德軍”立馬宣稱對事件負責,並表示這絕不是最後一起針對美國的襲擊。但美國聯邦調查局、國防部和海軍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綜合各種情報,確定幕後策劃者為拉登的基地組織,行動參與者至少6人。

2001年1月,拉登為慶祝襲擊行動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兒子的婚禮宴會上吟詩一首:“東方的兄弟已整裝待發,喀布爾已準備就緒,戰鬥的駱駝已經出發。傲慢的驅逐艦啊,它在公海引起恐懼,但在巨大的幻影之下,正向著死亡而行,等待它的是一葉波濤中的扁舟。”“詩人”拉登大膽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向人們詳細描述了“科爾”號在亞丁港的死亡之旅。同月,美軍對“科爾”號事件的調查報告出爐,結論顯示“科爾”號的艦長利波爾德中校對警戒兵力的部署和應急處置措施得當,在事件中並無過錯,問題出在海軍艦艇部隊缺乏防範襲擊的專業訓練和相應的裝備。6月,拉登在一段基地組織招募成員的視頻中吹噓了這次行動,並鼓勵成員多發動此類襲擊。

2002年4月19日,“科爾”號完成修繕離開船廠返回母港,維修費用超過2.5億美元。

自“科爾”號事件發生後,美國海軍的軍艦就再沒有去亞丁港進行過補給,附近航線的美艦全部到吉布提港進行補給,而且為了保密直到軍艦快進港時才向吉布提通報軍艦靠泊情況。

軍艦的核心警戒安保工作全部交給美軍駐吉布提基地負責,基地接到軍艦靠泊信息後,在碼頭入口處設置兩層警戒哨,在泊位派出蛙人進行水下搜排,在碼頭提供的服務船上派出武裝人員進行檢查,確認安全後才讓其為美艦服務,武裝人員全時監督。確認港口安全後,基地會派出2艘高速截擊艇到港口外伴護美艦進入港口,抵達泊位,同時在軍艦外圍佈設一道反蛙人網,而後在附近進行巡邏警戒,美艦則在船上關鍵位置派出武裝人員進行警戒。

美艦外圍的警戒安保工作則由吉布提負責,吉布提港口有美軍提供的警戒雷達,按照協議,所有在美艦靠泊期間進入吉布提港的船隻都要向吉布提海軍通報船舶名稱、呼號、貨物、進出港時間、補給物資、出發港口、目的地等信息,如有異常,吉布提海軍巡邏艇會立即前往查證。美艦靠泊期間,吉布提在出入口設置的兩道警戒哨會明顯加強警戒力度,同時會在美軍高速截擊艇外圍設置巡邏艇。如此,便形成一個以美艦為核心,要點有控守,四道警戒線的環形防禦圈,基本可以排除再發生類似“科爾”號的襲擊事件。

二、經驗教訓

美軍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光航空母艦就有11艘,幾乎是世界航母總數的50%,並且全部為核動力,其中1艘是服役不久的第三代核動力航母“福特”號,這些航母也是美軍維護全球利益的重要工具。無論美國在哪裡遇到麻煩,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的航母在哪裡?”然而,這麼強大的海軍,卻被基地組織偷襲,遭受了30年來最大的單艦遇襲傷亡。“科爾”號被炸不光給美軍上了一課,也給全世界的海軍上了一堂教育課。

1、基地組織深喑非對稱作戰。

本·拉登對美國的另一次襲擊,炸掉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大獲全勝

運回美國修繕的“科爾”號

基地組織策劃的此次襲擊,目標明確,態度堅決,戰法靈活,收效顯著。基地組織在世紀之交選擇美軍軍艦為襲擊對象,就是為了擴大其影響力。襲擊“沙利文”號驅逐艦失敗後,基地組織並沒有放棄作戰計劃,而是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完善作戰計劃,擴大情報蒐集範圍,研製新裝備技術,做好臨戰訓練等。在準備過程中,基地組織分工密切,有負責籌劃的,有負責協調各類事務的,有負責購買物資器材的,有負責改裝小船的,有負責研製炸彈的,有負責收集情報的,各司其職,最終等來了“科爾”號驅逐艦,襲擊取得成功。

在襲擊過程中,基地組織人員駕駛小船混在港口眾多小船當中,慢慢向“科爾”號靠近,還微笑著向“科爾”號甲板上的士兵打招呼,成功麻痺美軍執勤人員,利用這一空隙航行到了“科爾”號左舷引爆炸彈,造成“科爾”號重大傷亡。根據事後獲得的情報,此次襲擊事件中基地組織只有3.6萬美元的活動經費,“科爾”號的造價卻是10億美元,重新修繕花費超過2.5億美元,基地組織用2人的代價造成美軍傷亡56人,戰果可謂極其豐碩。在這之後的“9·11”事件,基地組織同樣利用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用劫持的飛機撞擊大樓,給世界帶來長久的影響。在“科爾”號被炸之前,很少有人敢襲擊現役軍艦,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這次事件也給世界各國海軍敲響了警鐘。

2、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痺大意。

根據事後的調查,“科爾”號艦長利波爾德雖然按照安全操作規程安排了勤務,但無論是艦長還是執勤哨兵,思想上都是麻痺的,如果保持必要的警惕性,災難是可以避免的,或者損失可以降到很低。當時“科爾”號執行的任務是制裁伊拉克,同時因為美國在巴以衝突中偏袒以色列,中東反美情緒高漲,而美國又是被針對最多的國家,“科爾”號在港口加油其實面臨的風險並不小,如果艦長和哨兵考慮到這些現實因素,很可能就會避免這一慘案的發生。

3、軍艦安保需要多方協同。

“科爾”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驅逐艦,卻被一艘改裝的小船炸出一個大洞,著實讓人震驚。其實在事件發生前,港口就發生了很多反常的事:襲擊“沙利文”號失敗後,有幾個當地人發現了擱淺在岸邊的小船,這幾個當地人竟然把炸藥扔出船艙準備偷走小船,結果被晚上趕來的基地組織人員制止;港口附近的一所房子裡連續三個月發出嘈雜的聲音,周圍的鄰居沒有向相關部門舉報;一棟海景別墅的房頂連續兩三個月有兩個人拿著望遠鏡觀察亞丁港,沒有人舉報;有兩個人每天向亞丁港的漁民詢問亞丁港內船隻的情況,還打聽“科爾”號的消息,也沒有引起漁民的警惕。同時因為缺乏溝通,日後情報人員在當地調查取證的過程也困難重重。

本·拉登對美國的另一次襲擊,炸掉美軍最先進的驅逐艦,大獲全勝

事件發生後,美軍給艦艇都加裝了重機槍和近防炮,美軍軍艦加裝雙聯裝M2重機槍

基地組織從1999年春開始策劃準備,一直到2000年10月實施襲擊,在這20個月的時間中,基地組織在亞丁港踩點、準備物資、收集情報、行動預演、跨國籌資等等,美國在中東的情報網絡不應該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根據資料顯示,在襲擊發生前幾天,美國國防部和情報部門均收到過最近有針對美國襲擊的警告,但沒有引起重視,情報工作沒有發揮應有的預警作用。

本文作者:中華鷹犬,“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