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退役軍人風采】鬱文賢:難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會做

“我覺得,難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會做。”

這是全國模範退役軍人鬱文賢在採訪中多次提到的一句話。從正師職幹部轉業進高校當老師,再到發起成立以上海退役軍人創業企業為主體的上海高新產業融創服務戰略聯盟,這句話也是鬱文賢一直堅守的奮鬥信條。  

【上海退役軍人風采】鬱文賢:難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會做

研發出我國首臺套雷達目標自動識別系統

鬱文賢,1964年出生於上海松江,1981年,從松江二中畢業考入國防科技大學,1985年,本科畢業直接免考攻讀研究生。1993年博士畢業後,鬱文賢在國防科技大學正式參軍服役和任教。1996年,32歲的鬱文賢獲評教授職稱。2000年,鬱文賢晉升正師職,時年36歲。

從1981年進入國防科技大學,到2008年離校,鬱文賢歷任學院總工、副院長和國防科技大學科研部副部長。

【上海退役軍人風采】鬱文賢:難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會做

在國防科技大學的27年,他和他的團隊取得很多值得驕傲的成果。其中包括研發了我國首臺套雷達目標自動識別系統、研製了我國第一套空間目標監視戰略相控陣雷達目標識別裝備,對我國國防軍事技術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據鬱文賢介紹,當時我國空間遠程預警能力比較薄弱,對空間運動的人造衛星,以及空間碎片,都無法準確、及時監控。“我們研製的這套空間監視戰略相控陣雷達目標識別裝備,可以準確編目識別數千公里範圍內的目標。”


目標做個不斷“折騰”的創新創業者

2008年9月,鬱文賢轉業應聘進入上海交通大學任教。說起轉業,鬱文賢說,當時在業內引起很大的影響,很多領導和老師都覺得很意外。“當時有領導就說國防科大沒有留住鬱文賢,這是學校的大損失!”也有不少人覺得“一個八年正師職幹部,轉業去當處級崗位的教授院長,放著將軍不當,還要到創新競爭如此激烈的高校去重新開始,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然而,對於鬱文賢來說,當官發財並不是他想要的,做一個紮紮實實的、不斷“折騰”的創新創業者才是他的理想與目標。

【上海退役軍人風采】鬱文賢:難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會做

 鬱文賢(右一)和學生們在一起

在上海交大,他創立了感知與導航研究所,牽頭成立“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智能探測與識別”市級重點實驗室,還承建“航天導航制導與控制聯合實驗室”“航天先進電子技術聯合實驗室”“中-芬大地測量聯合實驗室”“海外學生實習基地”等平臺,整合創新資源與環境,建立了“共美、共進”的協同創新文化。

他還牽頭承擔長三角衛星導航應用示範重大工程、高分對地觀測地面系統基礎支撐體系總體設計等國家重大專項項目,以及科技部973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防重大型號項目等,取得了一批重量級科研成果。


踐行創新創業的“鐵人”

作為退役軍人,作為一名教授,鬱文賢不但能在學校成為標兵教授,還成功走向產業一線,而且每一個方向他都做得成績斐然。

北斗西虹橋基地是鬱文賢專注於行的一個典型創業案列。從2011年開始規劃論證,從2013年底一期開園,再到2017年高涇路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從第一批14家企業入駐,到實現百家企業集聚和扶持培育成功創業板上市企業。北斗西虹橋基地成為了國內北斗產業第一園,“北斗西虹橋模式”成為專業化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的參考模板。

"他像鐵人一樣",這是所有和鬱文賢共過事的同事們的一致評價。2014年冬天,鬱教授因肺炎和痛風一起發作,病情較為嚴重,在家人與同事的堅持、醫生的強烈建議下,他住進了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然而,在住院期間的鬱文賢也沒有閒著,看到進進出出的病人,他還做起了自己的研究:自己所在領域的傳感技術能否與病人康復相結合?是否可以通過將傳感技術植入到病人身上,來實現病人身體恢復數據的及時、準確監測?

這一疑惑,在鬱文賢這裡馬上就變成了行動。當天晚上,他就給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上海交大副教授裴凌發了一個很長很長的短信,說了這個事情,交代相關負責人與醫院對接,論證可行性和具體操作落實。裴凌教授回憶說,“現在,和六院合作的病人康復傳感技術項目已經在進行中了,我們期待未來得到應用。”

【上海退役軍人風采】鬱文賢:難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會做

  鬱文賢(中)和同事們在交流工作

還有一次準備一個項目材料,報送的材料紛繁複雜,大版本材料準備了21個,每一個版本里面又準備了10個小版本。鬱教授帶領工作小組,在封閉的環境下日夜奮戰。整整搞了快一個星期,每天只睡2個小時,很多年輕人都堅持不下來,但是鬱文賢一直堅持,而且一直能保持思維活躍。


退役軍人創業的“帶頭大哥”

創業創新需要情懷。在鬱文賢身上所展現的那種軍人特有的堅韌、吃苦耐勞的品格,和對軍人的獨特情懷,始終貫穿於他的創新創業之路。

在工作中,鬱文賢發揮了高新技術專家型、領軍型退役軍人的創業優勢,還帶動和集聚了十幾個退役軍人創業團隊入住北斗西虹橋園區,打造出主題鮮明的、高學歷高素質退役軍人創業模式的典範,有的創業團隊吸納的退役軍人就業者高達70%。  

【上海退役軍人風采】鬱文賢:難的事情才容易成功,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會做

為更好的促進退役軍人創業就業與產業合作發展,鬱文賢和眾多退役軍人企業家一起共同組織發起成立上海高新產業融創服務戰略聯盟,為廣大退役軍人創業就業搭建各類服務平臺、空間和條件環境,目前首批聯盟成員有41家,其中退役軍人創建、運營的企業佔75%,預計2019年聯盟成員達到百家。戰略聯盟的成立獲得了退役軍人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反響,成為服務退役軍人創業就業服務產業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

鬱文賢說,在我們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很清楚,我們每個個體都是滄海一粟,是這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才是推動我們進步的最大的力量。作為退役軍人創業創新代表,我們要主動為這個技術與產業競爭的時代、為我們這個曾經多難的國家更強的屹立在世界多一點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