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人多山多地少,农业产业大面积、规模化发展受到了较大制约,是元阳县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全面脱贫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


为了实现脱贫摘帽,元阳县坚持“精准脱贫、就业先行”原则,实施“1+X”就业扶贫措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元阳特色的“一金三保”劳务合作新模式,充分鼓励全县贫困的剩余劳动力走出大山,外出务工增收致富,让劳务输出成为稳定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的“铁杆庄稼”。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组织务工人员乘“专车”赴省外返岗就业


“一金三保”,畅通群众致富路


所谓“一金三保”,其“一金”指县级建立劳务合作金,其“三保”指确保参与合作模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稳定脱贫、确保参与合作模式的村集体收入达标、确保劳务合作金安全有效。借此,在“党建引领、市场运营、试点先行、全面覆盖”的基本原则指引下,元阳县努力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人”稳定就业,“一人一技”强基固本,“一村百人”组织化输出,“百村万户”全面覆盖。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村民在南沙镇五帮基地里打工(龙俊 摄)


健全劳务合作机制,规范劳务合作管理。元阳县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总支配合,乡镇、村级劳务合作社主抓,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下发《元阳县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元阳县就业扶贫政企农劳务合作“一金三保”模式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经纪人管理、就业扶贫资金管理与使用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对劳务合作联社的筹建方式、组织架构等进行具体规范。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欢送外出务工人员


建立劳务合作金,成立劳务合作联社。整合涉农产业扶持资金,建立劳务合作金,并在全县组建了1个县级联社、14个乡(镇)级分社、125个村级社和625名劳务经纪人的联动矩阵,实现了全县贫困村全覆盖,把就业机会送到了贫困户家门口,劳务输出逐渐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为外出务工人员做好服务


引进劳务合作公司。通过与信誉高、实力强、资源广的劳务中介公司开展劳务合作,与工资待遇好、就业稳定率高、服务保障优的用工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为贫困劳动力带来优质就业机会,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稳定收入难、村集体经济增收难、人力资源公司资金周转难的“三难”问题。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村民在元阳县梯田云茗皓茶厂务工


稳定就业,“铁杆庄稼”在眼前


在位于元阳县电商产业园的红河州尼农门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内,“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标语引人注目。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村民在红米加工厂打工


“公司2019年一次性输出了2632人,其中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800多人,主要输送到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他们每人每月收入保底有3500元,较高者可达每月6000多元。”企业的市场负责人卢恩泽介绍说,除了负责“送出去”,让外出务工者在当地、在企业“稳得住”始终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在将务工者输出到用人单位前,我们都会对他们进行培训。从专业技能到当地风俗习惯,从普通话、英文字母到企业规章制度,我们尽一切可能让务工者能符合企业需求,适应出门在外的生活,实现稳岗就业。”卢恩泽说,“此外,我们还在当地建立了服务站,为务工者提供诸如心理辅导、看病买药、维权救助等帮助,尽可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欢送外出务工人员


家住元阳县沙拉托乡牛倮村委会的僮建飞便在“一金三保”模式的帮助下,实现了从遥不可及的就业梦到年就业收入几万元,从守着荒地一贫如洗到外出务工实现脱贫摘帽的华丽蜕变。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村民乘“专车”到省外务工


“以前只靠种地,我的收入很低,日子很艰难,后来乡政府和尼农门公司推荐我到广东一家生产手机配件的公司务工就业,这几年我存了五六万元钱,回家建了一栋漂漂亮亮的房子。”


作为元阳县劳务合作“一金三保”模式的示范点之一,沙拉托乡牛倮村委会自2018年10月正式开始这项工作以来,老百姓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滋润。


“劳务合作‘一金三保’模式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村的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创收的主要手段。”牛倮村党总支书记杨继武说,“自2018年开展‘一金三保’模式以来,我们向广东、江西组织了劳务输出总计500余人,每人每月可以获得工资5000元至6000元,这在增加了农户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我们村已实现集体收入10.5万元。”


【背山一战,向绿而行】一金三保解三难:“种”好看得见钱的“铁杆庄稼”

外出务工人员整装待发


截至目前,元阳县累计筹集劳务合作金310万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2875人次,通过“一金三保”模式有组织地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9792 人次,实现沙拉托乡牛倮等23个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增收。按元阳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8万人,平均每人每月2500元,每年平均务工时间10个月算,全年可实现劳务收入20亿余元。外出务工工资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已成为元阳县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为助力全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2019年6月13日至15日期间由人社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上,元阳县政企农劳务合作“一金三保”劳务输出项目荣获“优秀项目奖”。


记者:龚建国 满长杰 李易 黄璐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元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