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中國震撼的世紀大移民: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今天,海佑老師繼續給大家講解明朝時期歷史風雲。

上個世紀,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這樣的歌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在這些歌謠裡面,人們的祖先都來自於同一個地方——山西省洪洞縣北賈村西側廣濟寺旁的大槐樹。

600年前中國震撼的世紀大移民: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山西大槐樹

一顆槐樹,如何成了這麼多人祖先老家的標誌,甚至還被人年年燒香祭祀的呢?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緣由?

從宋朝末年開始,整個中國就進入了戰火不斷的時代。後來蒙古人滅亡了宋朝,建立了元朝,表面上元朝算是一個統一的政體,但動亂的根本依舊沒有什麼變化。

因為整個元朝從頭到尾都在打仗,蒙古人的鐵蹄踏碎南宋政權以後,並沒有停下他們的腳步,而是一路向西,再向西。

在連年不斷的戰火下,中原百姓過得苦不堪言,各地人口數量急劇減少,加之元朝末年出現了各種天災,黃河、淮河等多條河流泛濫,饑荒不斷,人民流離失所,如此更是雪上加霜。

在這個持續性的戰爭饑荒大亂世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的山西成了人們逃難的首選。

山西由元將擴廓帖木耳鎮守,此人驍勇善戰,加上山西四周都是崇山峻嶺,易守難攻,從而避免了長期戰亂之禍。

600年前中國震撼的世紀大移民: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山西四面環山

並且那些年,老天對山西也特別眷顧,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與鄰省兵荒馬亂、災疫叢生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幾十年下來,山西的人丁越來越興亡,而中原其他省份的人口則越來越凋零,土地拋荒、房屋倒塌,千里無雞鳴。

明朝建立以後,為了恢復經濟、發展生產,明廷開始陸續推出平衡區域間人口分佈不均的政策。這個政策,重點就是將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的人,向人口密度小的地方遷徙。

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均佔有土地面積小,靠種田生活的人們,自然活得會比較艱難。

如果遷徙到人口密度小、荒地多的地方,自己開荒種地,種得多收得多,生活自然會過得好一些,也能養活更多的人了。

600年前中國震撼的世紀大移民: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古人耕種圖

而山西人丁興旺,人口密度大,就成了人口主要的遷出地。

站在全中國的盤子上看,人口遷移政策自然是好的,可以利用閒置土地,擴大經濟量,繁衍更多的人口。

但對於需要遷徙的人來說,事情卻並不是那麼美好。

在山西這個地方,已經安定生活好久了,甚至祖祖輩輩都在這裡,中國人自古就講究安土重遷、落葉歸根,一下子要遷到一個舉目無親、荒郊野嶺的地方,誰會願意?

如此一來,便只有那些活不下去的人,願意去外面找找機會了,但這些人數量太少了,還遠遠不夠充實其他地方的人口。

於是明朝政府只能採取強制措施,從朱元璋時期到朱棣時期,明政府先後組織了8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當時洪洞縣是山西南部人口最多的縣,因此移民先從這裡開始。移民辦理點就設在洪洞縣城北賈村西側廣濟寺的大槐樹下面,因此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從這裡走出去的人們,基本上都走向了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甘肅、寧夏等地。

600年前中國震撼的世紀大移民: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之後他們的後人又有的遷徙到雲南、四川、貴州等地。根據後來的統計,在這場世紀性的移民大潮中,前後總共涉及881個姓氏從這裡遷出。

如今的老槐樹下有一座祭祖堂,凡是從大槐樹下遷出的姓氏,都會有一個牌位,總共881個牌位。每年都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來這裡祭祖。

600年前中國震撼的世紀大移民: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大槐樹移民部分姓氏

到現在,距離這場世紀大遷徙,已經過去600多年了,當年從大槐樹出發的先輩們,拖家帶口、步履蹣跚,背井離鄉,一路灑下了不少傷心淚。

在這遷徙的路上,不斷地有人倒下,可堅持下來的人們還是頑強地紮下了腳跟,他們以他鄉為故鄉,在這片幾度興衰的大地上,篳路藍縷,安居繁衍,到了明朝中後期時,中國的人口數量,又重新突破了億級。

知來者之可追,知未來之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