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3】英特爾測試版(ES)處理器

【3.1】測試版處理器簡介

工程測試版(ES)的英特爾處理器(簡稱:ES處理器)一直都是英特爾內部及二級主板、OEM廠商用於自身產品或CPU本體穩定性、兼容性表現測試的非零售樣品,均為非公開保密性質。

但受到利益的驅使,很多二級廠商不顧政策限制,將這些測試樣品拿到市場上進行售賣,謀取“暴利”。現在市場上的測試版英特爾處理器非常常見,雖然穩定性表現可能略有欠缺,但因為價格方面存在一定優勢,從而讓ES處理器也有巨大的市場。尤其是至強高端服務器領域,由於CPU基準價格較高,所以測試版的至強處理器要比正式版產品便宜數千甚至數萬元。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上圖:i9-9900KS與它對應的QS正顯測試版處理器)


【3.2】淘寶賣家的“Remark行為”

淘寶賣家的“Remark行為”已經非常普遍,什麼是“Remark行為”?CPU本身的參數是完全無法修改的,但是CPU頂蓋上的印刷信息可以抹掉重新激光雕刻,也就是說,很多賣家為了增加ES/QS處理器的賣相,故意把原先ES的有關信息抹去,然後自行刻上與正式版完全相同的信息。

不管你是早期、中期、後期的ES測試版,還是說QS品質確認正顯版(正顯版在系統下已經可以看到最終上市的名字),原廠封面印刷都是測試版樣式。


【3.3】測試版處理器信息解讀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這是一顆i9-9900K的測試版處理器,並且已經是最接近正式版的QS正顯。


【3.4】第一行:英特爾“環形”Logo


【3.5】第二行:英特爾·機密

英文單詞“Confidential”就是“機密、保密”的意思,由於測試版處理器只能用於內部測試,而禁止流入零售市場,所以都有很嚴格的保密問責機制。


【3.6】第三行:型號行·NA

NA,學過計算機的肯定不陌生,留空、留白,這裡就是“Not Available(不可用)”的意思。ES處理器在系統內識別到的型號一般都是“0000”,正顯版雖然已經被寫入具體型號,但也有項目缺省,導致在CPU-Z等軟件中識別出來的型號也會帶“ES”字樣。更何況正顯的名字不一定就和最終上市的正式版完全相同,在沒有正式上市之前,任何測試型號都存在變動的可能。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正顯測試版的i7-5675C處理器在正式上市後更名為i5-5675C。


【3.7】第四行:“唯一身份碼”和“主頻”

和正式版處理器一樣,測試版產品也有與步進(修訂編號)、CPU型號對應的“唯一身份碼”——S-spec碼,不過測試版處理器的S-spec碼由4位字母+數字組成,第一位一定是字母Q,後面三位每一代處理器根據家族排行,獲得唯一“修訂版本+型號”的編號。ES處理器的S-spec碼很關鍵,因為它可以幫助你判斷步進級別,越早的測試版處理器穩定性越差,存在的未知BUG就越多,當然價格也越便宜。

比如圖中這個“QQPP”就代表這是一顆P0步進的正顯測試版i9-9900K處理器,而且這個編號已經無限接近最終上市的正式版產品,所以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和正式版的i9-9900K差不了多少。

正因為如此,所以“QQPP”的主頻也和正式版i9-9900K一致,是3.60GHz,包括睿頻加速機制也沒有區別,都是到最高5.0GHz。這類CPU反而不會有什麼市場,為什麼我不乾脆買正式版呢?(除非正式版買不到)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事實上很多追求性價比的用戶購買i9-9900K的測試版都會考慮“QQBY”,“QQBY”屬P0步進中期測試階段的i9-9900K,為ES不顯,系統內部型號顯示“0000”,默認主頻為3.10GHz,睿頻加速最高可至4.50GHz,同樣不鎖倍頻可以滿足超頻的需要,價格在2200元左右,比正式版便宜1/3。


【3.8】第五行:Batch碼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可以看到QQPP(3.60GHz)的生產週期其實和i9-9900K最終正式版的生產週期非常接近,再看一下這顆QQBY(3.10GHz)的信息: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QQBY比QQPP要早了四個月左右,屬於更早階段的測試版處理器。


【4】AMD處理器

【4.1】AMD處理器簡介

市面上流通的AMD測試版處理器極其罕見,主要是由於OEM廠商採用AMD處理器的機型非常少,所以偷賣的量就很少,因此這邊只討論正式版產品。現在的AMD處理器表面信息已經非常簡化,“非人哉”的表述方式不再使用。


【4.2】主流的AMD處理器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進入銳龍時代,解讀一顆AMD處理器是啥型號已經沒有任何難度,比如上圖這顆處理器就是Ryzen的R5-3600處理器,如果你連這個都不會看,那你應該看不懂我今天寫的這篇文章。

CPU的右下角就是一些批次編號,第二行1923是生產週期,然後就是神奇的製造三連:

DIFFUSED IN USA:銳龍處理器的硅芯片是在美國紐約工廠生產;

DIFFUSED IN TAIWAN:銳龍處理器核心應用了臺積電製造工藝;

MADE IN CHINA:最終的封裝產地是中國。


【4.3】先前的AMD處理器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在此之前,AMD處理器的型號及具體參數都會寫的非常非常詳細,詳細到普通消費者根本看不懂它在說些啥,比如上圖的AMD FX-8300處理器。

【有趣】第19期:如何從CPU頂蓋獲取有用信息(下)?

它一大串看似無規則的編號已經告訴你,這是一顆型號叫FX8300的桌面級臺式機處理器,它採用的接口是Socket AM3+,封裝形式亦是如此,擁有940個針腳,TDP為95W,核心數量為8核,緩存方面,這顆四模塊八核心處理器的每一個模塊都有2MB二級緩存,整個處理器共享8MB三級緩存,該處理器的核心代號為Vishera,修訂編號(步進)為C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