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1】前言

十年前正好是2010年,這一年處理器廠商發佈了哪些CPU呢?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2】英特爾

【2.1】酷睿2系列

2010年,酷睿2系列基本已經終結,全面由酷睿i系列處理器所取代,但在這一年,英特爾還是發佈了最後一款基於酷睿2系列的處理器——四核心的Q9500。論性能,它差不多等同於二代或三代的i3雙核處理器,放到現在滿足基本的上網辦公或者玩玩入門遊戲應該問題不大。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最辣眼睛的是,我感覺現在還有些單位用的電腦CPU性能其實還不如Q9500,因為理論上講,它比所有雙核雙線程的奔騰G都要強。

性能對照:Core i3-3240/AMD X4-955


【2.2】酷睿i3系列

2010年也是酷睿i3系列第一次問世,第一代酷睿i3的四款產品都在這一年與消費見面,它們分別為以下四款(5款)。

第一代i3已經採用雙核四線程設計,並且起跳頻率就已經達到差不多3.00GHz,所以在當時已經可以媲美部分頻率不高的酷睿2四核處理器,總的來說,第一代i3放到現在也就只能滿足日常需求不高的基本應用,差不多等同於賽揚G3900的水平。論價格,18塊錢一顆的i3-530,當鑰匙扣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第一代i3實際上還有一顆i3-520,不過在正式上市前被廢除。英特爾在這一代重新試點了“軟升級”服務,2核2線程的奔騰G6951處理器通過支付55美元的方式,獲得英特爾升級密鑰,通過聯網可以將該處理器升級,打開隱藏的HT超線程技術,並且獲得額外的1MB三級緩存,處理器型號變成G6952(就是被廢掉的i3-520)。

性能對照:Celeron G3930/G4900/G4920


【2.3】酷睿i5系列

2010年英特爾一共上市了8款酷睿i5臺式機處理器,包括6款i5-600系列雙核處理器(就是在i3的基礎上加上睿頻),2款i5-700系列四核處理器。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i5-650是當年消費者熱衷選購的一款雙核心i5處理器,是i5-600系列中最入門的型號,而且也就第一代臺式機i5才推出過雙核心產品(往後只有極個別T系列超低電壓i5有雙核)。i5-650就是在i3-550的基礎上增加了睿頻技術,Turbo頻率可以達到3.46GHz,說白了,提升很小,當年的價格是176美金,國內市場上要賣到1300多元。最可怕的是它就比四核的i5-760便宜了100多塊錢。現在去買一顆i5-650居然還要90多塊錢,可比i3貴多了。

性能對照:Pentium G4400/G4500/G4520(2C2T)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4核4線程的i5-760當前僅需75元,比雙核的i5-650還要便宜,但性能卻明顯更強,究其原因,i5-750是45nm處理器,屬於標準的第一代酷睿i,而i5-650是32nm的第1.5代酷睿i,儘管性能更差,但製程工藝稍微領先了一點。i5-760差不多能達到奔騰G4560的水平(2核4線程)。

性能對照:Pentium G4560/G4580/G4600(2C4T)


【2.4】酷睿i7系列

2010年英特爾一共上市了7款酷睿i7臺式機處理器,包括4款i7-800系列LGA1156處理器、3款i7-900系列(X58平臺/LGA1366)。i7-800系列就是在i5-700的基礎上加了超線程技術,所以第一代i7-800系列處理器勉強也有之後四代i5左右的水準。而像i7-970以及頂級的i7-980X,都已經是6核12線程,放到今天依舊可以達到主流CPU水準。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性能對照(i7-800/900四核):i5-4430/4460/6400

性能對照(i7-900六核):i7-4790/6700/7700


【2.5】至強系列

就在這一年,垃圾佬們鍾愛的至強X5650處理器上市了!由於可以直接用在X58主板,加上後面X58寨板盛行,所以洋垃圾服務器拆機的低價X5650處理器進入國內市場後,迅速成為追求性價比及性能群體的“掌中寶”。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最可怕的是,X5650居然和i7-980X同一天出生,由於X5650屬於至強系列,內存控制器要強大不少,所以當年雖然i7-980X頻率高出一大截,還是睪貴的至尊系列,然而象徵性的價格也就比X5650貴了3美元。但放到今天的下場截然不同,i7-980X還要賣500多元,X5650也就值140元。

別看X5650架構老,主頻2.66GHz,加速也才到3.0,正是因為架構的優勢,人家可是能夠輕鬆超頻至4.00GHz的哦(第一代酷睿i/至強都能超)。

性能對照:i3-8100


【3】AMD

進入2010年後,AMD的日子並不好過,手頭的K10架構也就勉強能和酷睿2系列打個不分勝負,但和酷睿i系列相比,差距自然明顯。所以在這一年,AMD給K10架構打了雞血,上市了羿龍II×6系列六核心處理器,用來對抗英特爾LGA1156接口的酷睿i處理器。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K10架構的羿龍有點莫名其妙的保值,比如X6-1100T現在居然還要將近600塊錢,而次旗艦級的1090T也要差不多500元,可比隔壁LGA1156平臺貴多了。但是話說回來,這價格買個i7-980X它不香麼?不僅性能更好,X58主板好買,而且還有至尊版的收藏BUFF。

言歸正傳,K10架構的羿龍六核確實很能打,旗艦型號差不多可以媲美當年英特爾高端i7-860的水準,放到現在也幾乎等同於R3-1200,所以用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最低階型號X6-1035T相當於運行頻率降低20%,綜合性能也降低20%,大致就是略高於i5-760。比較可怕的是X6-1100T和之後幾年AMD主推的模塊化架構的高端型號FX8300/8350等區別不大,AMD不僅原地踏步,而且似乎還開倒車。

事實上AMD在2010年不僅僅擴展了高端六核產品線,四核、三核、雙核均有大幅度的型號擴充動作,比如在這一年,AMD更新了X4-955,推出了TDP=95W的版本,在此之前只有125W版,不過遺憾的是,95W並不是黑盒版,沒有不鎖倍頻的福利。

【有趣】第18期:十年前的CPU還能不能用?

說到性能,膾炙人口的X4-955綜合實力和Q9500不相上下,屬於同級別競爭的對手。


【4】總結

由於最近十年CPU的發展腳步放緩,因此絕大部分十年前中高端CPU放到現在依舊屬於“能用”甚至“好用”的產品。但是2000年的CPU放到2010年,別說能用,就是運行個主流的Windows 7操作系統本身都已經亞歷山大,自然不能要求流暢辦公或者上網,畢竟2000年能買到的最高端桌面級英特爾處理器是銅礦核心的奔騰III-1.13GHz,而圖拉丁的產品還要再晚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