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中国生命科学世界一流的工作不多,而由研究生做的就更少。

  在二十世纪,很可能就是邹岗和张昌绍于1962年发表的吗啡镇痛作用位点的研究。

  那时,邹岗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做研究生,导师是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主任、科学院药物所兼职研究员张昌绍教授。

  吗啡的作用奇特,在几百年前,药物很少,吗啡可能是“医生”给病人最有用的药物。

  吗啡可以镇痛、止泻,但也有很多副作用:成瘾、欣快感、便秘…

  吗啡是如何镇痛的?

  痛觉一般是从外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镇痛可以在多个环节产生。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在外周,减少刺激痛觉神经末梢的物质产生。如果有分子抑制痛觉神经纤维传输,也可以产生镇痛。痛觉最后是传入脑内加工,大脑是痛觉产生的最好一环(当然大脑内也可以有多个环节)。

  邹岗和张昌绍的研究是确定吗啡作用于脑内特定部位,他们用微量注射,在鼠脑的不同区域,逐步逼近,需要用吗啡拮抗剂确定这些作用是特异的。

  吗啡受体的部位,国外是在1973年之后确定,与邹岗和张昌绍的工作吻合。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饶毅:二十世纪中国生命科学最佳研究生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