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18世纪英国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不同的领域专家各有各的观点。但是主流观点基本统一,就是18世纪的英国通过城市化和提高工人待遇,经历由社会商品到生产技术,经济以及社会领域的巨大革新 。但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英国发生了蝶变,最后完成了突飞猛进的革新呢?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么英国工业革命前夜,英国社会是否存在一些条件,使的得以工业革命得以实现?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英国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外国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那么工业革命也不可能是一个蒸汽机出现就能完成,必须是由小变到大变的推动,由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集体推动,所涉及很多。包括人口,农业,工业,运输,贸易,金融和原材料等各个领域共同的结晶。那么我们回到1750年工业革命前夜,当时的英国又是怎么样的情况。

农业:

农业是社会原材料提供者,农业与工业是紧密相连的。当1750年之前英国大部分人都是农民。但是到了《圈地法案》的出现土地变得非常紧张。而且当时得英国在粮食产生了大量得盈余,成为了出口粮食大国,被当时誉为“欧洲粮仓”。由于英国原始传统的农业是劳动密集型。尽管当时引进了一些很多新的农作物,但是由于地少人多,就业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很人们被迫出去另外寻找谋生之路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工业:

英国当时的大多数工业是小作坊为主,但是已经不能够满足当时的国内需求。英国与国外和殖民地会有贸易往来,但受限于运输的问题。特别是关键的羊毛生产业,是英国当时最大的收入来源,但羊毛却受到了棉花的挑战。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人口:

人口是国家的根基,人口的多少取决于国家对粮食和商品的供应。英国当时人口在18世纪初期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到了18世纪中期,主要人口密集地的农村地区。人们开始逐渐接受社会变革,而很知识阶层对科学,哲学的社会新思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运输:

没有良好的运输,就没有工业革命。因为货物和原材料的运输对于产品进入到市场至关重要。在1750年,运输只在本地的道路,河流和沿海中进行。尽管交易受到运输的限制,但是由于有了大量的殖民地,区域之间贸易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英国本地贸易模式。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贸易:

英国的贸易在18世纪初期,本土和外国都得到发展,殖民地和奴隶贸易积聚了大量财富。英国商品的主要市场是欧洲,政府大力推行重商主义和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商人进行贸易往来。当时英国的内陆港口已经发展起来,比如著名的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

金融:

当时英国已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这被认为是工艺革命的一部分。而新的贸易模式,创造出了有别于封建社会的,一个新的并且富有的阶级,而他们更大量的投资和加入到工业。这对推动工业繁荣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原材料:

英国本身拥有丰富原材料资源。可以供应给工业革命大量使用,但是尽管它们的提取受到了传统加工方法的限制。海域,由于交通不便,相关行业往往需要聚集在附近,这导致了行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棉花革命,导致了工业革命

英国的纺织工业涉及几种织物,在工业革命之前,占主导地位的是羊毛。但是,后来居上的棉花,成为了一种更有广大需求的通用的商品。在工业革命期间,棉花的重要性急剧上升,可以说棉花革命

(技术,贸易和运输)的发展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诞生

棉花革命

随着美国的棉花进入英国,英国政府于1721年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穿着印花面料,旨在限制棉花的增长并保护羊毛产业。1774年这项法律被废止,社会对棉织物的需求更加迅速增长这种稳定的需求导致人们觉得生产的方式太落后了,并研究改善落后的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期的一系列技术进步导致生产方式(包括机器和工厂)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极大带动了社会的其他行业。到1833年,英国已经大量进口美国棉花。并且棉花业也是最早使用蒸汽动力的行业之一。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生产地点的转移

1750年,随着羊毛业需求的减少和棉花需求的增长,英国的纺织制造业集中在港口一带,因为靠近港口能够更方便拿到棉花。而这些地方还拥有一个优势,就是一批训练有素的工人。

从传统作坊系统到工厂模式

当时英国各地从事棉花生产制作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大多数是用传统的模式,就是将棉花分给很多作坊,再进行加工然后回收。最后纺纱厂收购原材料,并纺出的棉花出售给商人。机器的诞生,让商品生产的模式加快了很多。并且由于快速高效,带来了更大的利润。商人加大了新机器和动力技术的投入,最后工业革命的结果就是大型工厂诞生。

但是大型工厂不是立即出现的,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很多“合作社”,类似现在我们的小型工厂,一个工厂完成一个工序,就交给下一个工厂完成,最后全部完成推出产品。到了1850年,英国的棉花生产被完全工业化。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棉花工艺的瓶颈

但是当时英国的棉花必须从美国进口,然后将它处理才能达到出售的标准。这个过程是将棉花清洁后,除掉污垢,然后将棉花纺丝和漂白。但是传统的方法这个过程很慢,因为有一个关键的工艺出现了瓶颈:就是纺纱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织造却快很多。一个织布工一天就能织完一周纺纱量

。随着对棉花需求的增加,因此大家都想着方法加快纺纱的过程。最后在技术革新中完成:一连串的新技术出现,最后诞生了新的机器,它们可以高效地运转,一台机器能产出比一个作坊更多的产量,因此出现了新的生产模式工厂:就是很多人聚集在一个空间,对着机器进行相同操作。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为了更优质的廉洁能源,发明了蒸汽机。

大量的工厂诞生需要大量的能源来支持运作,在没有使用蒸汽机前,英国主要的能源来自水车。但是,由于工厂的需求过大,水资源远远不够供应,社会需求一种更高效更廉价的能源,而此时詹姆斯·瓦特发明旋转式蒸汽机,最后蒸汽机投入到纺织业中,给纺织工厂产生了连续动力,而且能够比车源更好更多的驱动机器。可是,初期的蒸汽机成本比较贵的,所以水车仍然还是主要动力,到了1835年,蒸汽机的改进,终于让它成为真正的廉价能源,后来英国大部分工厂使用了它。虽然蒸汽机比水车的投入更大,但是由于纺织市场的稳定,工厂可以用更高的产量和更高的价格收回资金。

棉花革命的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带动

对城市和农民的带动

英国社会的在棉花需求的影响,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变化。而农民从自己家里的土地转移到了新的城市。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尽管蓬勃发展的棉花业提供很高的工资,但由于当时棉纺厂最初很偏僻,因此招募工人很困难存在问题。

招人需要去新的村庄和学校里,找一些穷人带回来上班。由于工资低,非熟练劳动力也容易招募。棉花生产的的工厂越来越大,新的集中城市中心出现。

对英国行业的带动

英国棉花行业的繁荣带动了英国其他行业的发展:英国在煤炭业,金属冶金业等业务得到了发展,由于煤炭是蒸汽机主要动力来源;煤炭还可以用来烧砖,同时利用建造工厂。

运输业务的发展,由于大量的生产和销售,需要运输原材料和制成品到工厂和卖家那里。因此,使得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海外运输和运河和铁路的运输上来。

金融业的发展:随着各种社会贸易的改进和团体组织的增加,导致社会上需要大量的的资金,来进行更大的业务投入,而投入资金来源已经不是自己掏或者朋友借,而是经过银行或者社会机构进行。

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棉花革命的心血结晶

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

英国的工业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关于棉花生产和制作的技术革命,这是在社会的稳定需求,国家安定较少死亡率出现了更多的劳动力。而圈地运动中释放了更多的劳动者。殖民地的掠夺为社会积累了大量的闲置资本用于投资。加上发明和科学革命使新技术得以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英国通过殖民地的贸易网络得到了大量廉洁的原材料。并且英国本土有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源铁和煤炭等等,当然还有市场对的棉花稳定需求下,为了更高效的生产,社会的各种因素集结引发的一场技术革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