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國作家狄更斯

確實如此。

這是一個寫作時代,好在寫作變現渠道多,賺錢快,壞在獎賞會傷人。有一批人靠讀書和寫作找到自己的路。但又有一波人在寫作變現之下,賺了點小錢之後,就沾沾自喜,迷失自我,甚至無意識地走上自我摧毀的道路。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很簡單。用經濟學中的二八定律就能說明這個現象。

從流量角度來看,80%流量集中在頭部的大V手中,剩餘的20%流量,就留給小V相互爭奪。

從內容角度來看,只有20%的內容,是真正對用戶有用,而剩餘的80%全是垃圾的、無用的信息。

因此,在我看來,寫作是可以賺大錢的,但它又只是集中在少數人也就是頭部大V手中。這就意味著其他寫作者就沒有機會嗎?其實也不是。

在2004年,美國《連線》雜誌主編安德森提出一個反對"二八定律"的理論,那就是"長尾理論"。該作者認為,網絡時代是關注“長尾”、發揮“長尾”效益的時代。也就是說,在互聯網中存在一個長尾市場,只有你能成為細分領域中的頭部,也能脫穎而出。

從“二八定律”到"長尾理論",這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一個道理:只要你掌握正確的方法,並肯努力付諸於實際行動,你也能在這個最好的寫作時代分到“一碗羹”。

具體怎麼做呢?

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一:建立正確的目標思維

無論你做什麼事,都要找到自己的目標。

什麼才是目標呢?

我你他,這三個目標。

1.“我”是指你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你為什麼想做這件事。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又是什麼,列出來。

2.“你”是你用戶目標,用戶畫像。你想服務什麼用戶,心中有沒有數?

3.“他”是指市場情況。無論你做什麼事情,都要會有分享情況,看清楚自己的處境。

找好我你他,這三個目標的交界點,這才是你做事情的切入點。

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如果你找不到這個點,或者找錯,那麼很可能就全盤皆輸了。為什麼很多企業,很多人的失敗呢?

問題不在於你不努力,市場情況不理想,而是自身目標不清晰,故隨波逐流,最後淪落“泯於眾人矣”。

舉個例子,別人寫爆款熱點文,你也學。別人做直播賣貨,你也追。結果呢?對方真的火了、紅了,也把錢賺錢,而你卻兩眼空空。為什麼呢?因為別人的目標、用戶畫像,是清晰的,而你卻是“混沌”的。

筆者認為:

你不應該盲目地拜師,模仿他人,然後開展一系列自我感動地努力,而是先找準自己的目標。也許你會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這是一個大問題。任何優秀的導師,都無法幫你找目標的。所以我認為找目標,做好定位工作,只能是靠科學方法,外加你自己花時間,不斷嘗試。嘗試什麼?嘗試你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用戶需要什麼,然後判斷市場情況,再下手做事。

用一句話來說,當你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時,你更需要“小步快跑”,先嚐試,再計劃,而不是按照傳統的做事模式:先有目標再計劃後行動。

二:挑書的10大方法

對於任何寫作而言,最好的寫作素材是生活,其次是看書。看什麼書呢?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屠格涅夫說過:“不要閱讀信手拈來的書,而要嚴格加以挑選。”

怎麼選到一本又好又有用的書呢?方法如下:

1.看出版社,看作者,看譯者,特別經典的文學作品或者外國書。

2.看自己的目標和需求,多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買這本書。

3.看推薦人的目標。老師和書店推銷員給你推薦的書,是兩碼事。前者在為你找到更好地輔導書,後者很可能是為了自己的銷售額。

4.看書單、看目錄和看書評,瞭解好一本書之後,你再下單也不遲。

5.聽書。聽書不等於讀書。但是聽書是一種篩選書籍的方法。在聽書的過程中,你能得到全書的精華內容。

6.看作者推薦。一位作者可能不僅僅只出版一本書。當你看完某本書之後,對該作者有興趣,可能讀他的其他作品。或者說,該作者在書中特別推薦的書。比如看完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之後,你還可以看他寫的《江村經濟》。

7.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我建立你看透重要學科中的重要理論書籍就可以了。比如,入門心理學看《普通心理學》,投資領域看《窮查理寶典》,經管類看《原則》,經濟學看《經濟學原理》和《國富論》等等。

8.看自己的喜愛,自己喜歡什麼書就是買什麼書。讀書是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資,也是悅納自己的好方式。

9.加入讀書組織,或者讀書社群。在群中,很多小夥伴在聊書,你可以看看別人在讀什麼書,有興趣就下單。比如,我的讀書營經常給小夥伴推薦書籍,同時他們也會給我推薦好書。

10.特別注意!儘量不要買榜單上的暢銷書。因為除了經典的暢銷書之外,其他當下的大部分暢銷書很可能是出版社利用大眾心理營銷出來的。

【總結】筆者認為:選書比讀書更重要。

在我看來,書籍只不過是一個載體,記載著世人留下來的財富;而文字也只是一種表達形式,是一種最珍貴的紀念物。

然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審視讀書這件事。它都是一件人類非做不可的活動。不過呢!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每個人對讀書持有不同的態度,也有不同的做法,所需要的書籍也不盡相同。

所以,讀書也是一項私人活動。盲從的選書、讀書是不對的。人該選什麼書,怎麼讀書,還需要根據自己的目的、處境,做調整。

記得讀書最重要的是為我所用和取悅自己。

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三:讀書的10大方法

1.挑書:參考上述10大方法

最重要的是在讀書前,先想想自己在這個階段需要什麼書籍來給自己充電,按照書籍分類這條通道走進去挑。這時我們可以參考別人推薦書單,豆瓣的評分,選出幾本感興趣的,然後翻看書籍的目錄,最後選定1-2本書籍來閱讀。記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2.目錄,寫出讀這本書3個理由

閱讀目的有兩種,一種是功利性閱讀,另一種是消遣閱讀。如果是功利性閱讀,你就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就完事了;如果你想消遣閱讀,那麼自己想怎麼讀就怎麼讀,自己開心就好。

3.主題閱讀,同一個話題,挑5本書深度閱讀。

4.“四問閱讀法“適合於文學(小說)類作品

  • 這本書的內容講了什麼?
  • 內容的細節是什麼?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我有什麼感受?
  • 這本書真實嗎?
  • 這本書與我何關!(自己有什麼看法、這本書對你有什麼激勵)

5.“五問法”助記憶,適合於乾貨書

  • 這本書作者講了什麼?
  • 目的是什麼?
  • 提供什麼方法論?
  • 可以實操嗎?
  • 如果可以,你該如何去行動?

6.批評閱讀,適合其他書

  • 弄清楚明白作者說在講什麼?
  • 自己完全理清楚作者講的某個新名詞的定義了嗎?
  • 作者說這些話,有何用意?
  • 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些話的?
  • 這些話的適用範圍是什麼?什麼時候適用?又在什麼情況下,並不適用?講出自己的看法。

7.回憶法

巴金曾經在《讀書》雜誌上撰文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鐘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這種回憶式讀書法,有什麼好處呢?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的溫故知識,查漏補缺。

8.以教為學

這是一種主動閱讀方法。在自己的腦海中,把自己讀過的書演練一次,這好比是知識傳授給其他人。這樣做,知識的保存率能高能達到90%。

9.筆記閱讀法

知識淵博的鐘書先生,古文功底深厚, 時常引經據典。眾人皆以為鍾書記憶力超強,其實不然。

據楊絳先生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楊絳還回憶到:“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怎麼做讀書筆記呢?

我總結了一條思考型的筆記公式,即為記筆記=思考+記錄+整理+踐行。具體操作方法:

思考:找到感觸點?我為什麼會感觸?這讓我聯繫到什麼?(生活、工作等方面)

記錄想法:摘抄式、體會式、批註式、摘抄+想法式

  • 記錄好詞好句好段好例子等
  • 體會式:書寫收穫心得體會感想等
  • 批註式:在書本上點圈畫寫寫感悟等

整理:一般來說,筆記都是雜亂無章的,所以我們每看完一本書或者上完一節課,必須整理筆記,可以用提綱式思維導圖,也可以用輔助工具(印象筆記、石墨文檔等)分類整理。整理方法因人而異,適合自己就好。整理筆記的目的是方便運用。在這裡,你還可以訓練自己,如何在10秒鐘內,找到自己需要的筆記。

實踐:別再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10.閱讀方式:讀紙質書,看電子書,聽書。

紙質書適合靜讀;電子書適合泛讀;

紙質書要靜心看,電子書可以隨時隨地隨意看。有時,我也可以選擇聽書,聽聽大師們對這本書的解讀,從而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自己也好好讀讀。

【總結】筆者認為:

不同人對讀書持有不同的態度,也有不同的閱讀方法,所需要的書籍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更需要的是找到模仿對象後,自己不斷嘗試、實踐,直到最後總結出自己的讀書法。用一條公式來說,讀書最好的方法=找到模仿對象(大師)+自己不斷嘗試、實踐+總結出自己的讀書法。

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四:積累素材10大方法

無論你是寫作者,還是其他身份,都需要懂得積累。用蘭凌王的話來說,那就是“存量思維”。如何積累呢?我給你10大萬能小方法。

1.多讀:選同方向的專業書,精讀之。讀經典著作開拓視野。讀優秀之文,做到古今中外相結合。

2.多聽:多聽職場雜事,多聽生活的趣事,多聽家常裡短的瑣事,多聽身邊人的人煩心事,多聽素不相識的人分享。

3.多思考:思考身邊人和事,勤思考為什麼和怎麼做。

4.多寫多記:古人說得好:“記性不然爛筆頭”。多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5.多搜索:網上內容如此之多,輸入關鍵詞,搜一搜,你要的答案全會彈出來。關鍵是你要學會搜索。我常用的不是百度,而是夸克。

6.素材要分類,最好把所有信息導入一個軟件之中,比如,我常用的是印象筆記和石墨文檔。在這裡,你可以不斷訓練自己,在10秒鐘內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7.多問:一個問題和回答,就包含著你的知識邊界。比如,如何做一個產品?你能想到的答案,就是你已有的知識。如果你還不懂,沒搞清楚的部分,則說明這是你的知識漏洞,還得繼續找素材作為補充內容。

8.多用:學以致用。重要的不是你收集到多少素材,而是你能用多少素材。記得千萬別囤貨,多用,你就能記住了。

9.多嘗試,多做事。你的親身經歷就是你最真誠、最有用的素材。

10.書裡找答案。最好的素材庫在於你的書房。不信,你試試看。

【總結】筆者認為:

在寫的途中,我發現寫作的套路就是沒套路。寫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讀、多聽、多思考、多寫。

這四個詞,很簡單,但是不易操作。

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五:建立知識體系10大方法

為什麼需要建立知識系統呢?因為你需要建立一套系統思維,來解決複雜問題。如何建立知識系統呢?針對這個話題,網上一搜就會自動彈出一大堆文章。但看完之後,你又會發似懂非懂、一頭霧水,自然也難以實踐。所以,我直接總結5+5的形式,來講清楚這個問題。1-5是關於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6-10是具體的小方法。

1.你有什麼問題?能用什麼方法,找到答案?

2.找點

你的問題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怎麼定義的?它涉及什麼知識點、新名稱、新理論、新案例又是什麼。你先把這些列出來,並吃透它們。注意要做好標記,記錄不太懂和已懂的各個知識點。舉個例子,如何建立知識系統呢?

這是一個大問題。但它涉及的知識點離不開系統論、學習理論等等。你得先找到各種點之後,再把概念和理論問題,弄清楚。

3.把點連成線

知識點與知識點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當你積累到一定的量之後,要找到觸點,來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然後才有可能從量變實現質變。這個過程,就是芒格所說“lollapalooza效應”。

4.線到面

線是什麼?可以說,線是一個主題或是領域。

比如,讀書問題、寫作問題、數學問題等等。

5.面到體:體是什麼?它是一個系統。

線:他會寫作

面:他能靠寫作技能,在自媒體中賺到錢。

體:寫作變現可能是為了自我生存、自我實現和幫助他人等等目的。

從本質來說,知識體系是一個點線面體的問題。你學會一個知識點之後,還要知道它會存在哪個體系中,產生何種作用。具體怎麼操作呢?構建知識系統的步驟跟建造房子一模一樣。

6.找材料(素材):渠道是書、電影、人和實踐 。怎麼找?

7.看入門的通識類書籍。

比如學心理學看《普通心理學》,學哲學看《大問題》,學經濟學看《經濟學原理》和《國富論》等等。

或者,在人身上學。

《海上鋼琴師》中講了一句話特別好的話:“主人公1900,不是會讀書。因為讀書人人都會。他會看人。人們流露出的種種跡象:地點、聲音、氣味、他們的故鄉、故事、身上的一切印記。他會看人,並會帶出無限的關懷,將他們分類、統籌和整理,在他腦海中那副無線的地圖上。”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在人身上學習,並關鍵知識體系。

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8.先找到行業做得好的老師(文章),然後橫向對比,縱向對比怎麼做?

  • 拆解:看別人用了什麼素材
  • 學習:他人是如何做的
  • 組合:素材、方法等一系列要進行組合和排序。怎麼排序?看趨勢,按照輕重緩急,最好的條件是天時地利以及人和。
  • 創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建築”。也就是實踐部分。

9.實踐出真知。 通過做事,漸漸清晰自己的知識邊界在哪裡。因為你說了什麼話,做成什麼事,這些很可能就是你的知識邊界和能力圈。

10.更新知識系統

知識體系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怎麼更新呢?不斷找新資訊,迭代過時的,無用的內容,替換新的,有用的知識。用古人的八字法來說:“去舊迎新,推陳出新”。

【總結】筆者認為:

構建知識系統是一個不斷自我迭代的過程,是一輩子的事。在這個過程,構建知識體系最好的方法並不是如傳統做法是如各大文章所講的,先收集信息、分類、迭代,而是實踐。在我看來,你有什麼知識體系,其實是無時無刻從你說出去的話和做的任何一件事中無意中流露出來。問題是你時常沒有意識到,沒有停下來去反思而已。

六:寫作者的10條忠告

1.不抄襲,巧模仿,會創新。

2.一位優秀的創作者,要懂生活,能對一切事物敏感,然後靜待靈感的出現

3.勿忘初心:你想達到什麼目標?正如沃倫·巴菲特所說的 :“如果走錯了方向,就是跑步也沒有用。”

4.靈感重要,天賦也重要,但“勤奮”二字也不可漠視。愛迪生說:“天才=99%汗水+1%靈感”。記得,寫作路上汗水所佔的比例是99%。

5.最好的寫作方法就是多讀、多聽、多思考、多寫。

6.思考自己不做什麼,知道自己不寫什麼,而不是相反

7.最理想的寫作模式:框架先寫,素材提前準備,落筆時盡情地寫,寫完一改、二改、三修改,最好還要找路人或高手協助

8.自由才能創造。別因外界的聲音,束縛自我,也別因利,捆綁自己的手腳

9.寫作重在積累,貴在堅持

10.寫作是一輩子之事,正如龍應臺所說:“孩子,你慢慢來。”

【總結】筆者認為:

寫作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入行,你就要知道行規。不遵守寫作規則,你必定就遭受社會的毒打。好好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優秀作品,堅決不抄襲,不當小偷。

七:寫作賺錢10個方法

前提條件:你腦子裝滿知識,或者手握幾門技能。

1.最好、最快速靠寫作賺到錢的平臺,是你的工作崗位。所以我是很鼓勵大家學寫作,但並不代表呼籲大家盲目辭職,並走自媒體寫作的道路

2.自媒體平臺補貼獎勵和各種徵文比賽。比如今日頭條的青雲計劃獎,百家號的優選計劃,搜狗號的扶搖計劃,等等,以及各平臺的有獎徵文比賽。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新手,沒有粉絲的情況下,又想靠寫作變現。(現在有各大平臺會開培訓課和綠色通道,大家有需要可以找我,平臺有開通,我可以通知大家)

3.滿足各大平臺的基礎要求之後,開通流量主和開通打賞功能。比如公眾號的要求是500粉絲,小紅書是粉絲5000以後就可以申請品牌合作人。今日頭條和百家百沒有要求,網易要先過原創等等。總之一句話,入門先看規則。

4.當你的粉絲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就可以接廣告。一般各種品牌商會主動來看你,你要做的是先判斷此廣告,能不能接。一般要考慮你自己的價值取向和粉絲們的感受

5.文案帶貨或者直播帶貨,都可以。只要你能把貨賣出去,錢就賺了

6.設置付費文章或者收費專欄。這個需要考慮你能否把文章系統化,並能找到用戶需求。

7.做社群,滿足大家的社會需求。操作方法:把你各平臺的超級粉絲,導入微信,轉化為私域流量。在這裡,我想說,任何平臺都能變現,只是方法不一樣而已。比如,很多人認為豆瓣很“佛”,又沒變現機會,所以很快就放棄了。但事實上,裡面的用戶質量很高,再加上我喜歡讀書,故吸引了不少優秀小夥伴來我的讀書社群。(很多成員都是在豆瓣找我的。)

8.開課,開課目前是變現收益最大的渠道。學費不封頂。前提你有實力,學員又信任你。對!你的品牌和口碑很重要。

9.一對一諮詢。比如,貓叔說,他從最初的幾百元一小時,到現在的三萬元一小時。

10.出書,獲取版稅

除外,你還能靠寫作做品牌,開公司,比如《人生模式》的作者陽志平老師,或者華衫等人。

【總結】筆者認為:

寫作賺錢屬於靠知識變現的範疇。所以,當你想要賺錢時,前提條件是你腦子裝滿知識,或者手握幾門技能,最重要的是,你要肯行動、行動、行動。

有能力,肯行動,老天又賞臉,你離脫貧致富才不遙遠。

八:告別拖延症10個方法

每一位寫作著,都會有拖延症。怎麼辦呢?

1.設置截止日期

2.立即行動

3.佛學中慧海禪師的簡單粗暴做法:飢來吃飯,困來即眠。蘇軾的方法“行所當行,樂所當樂”。

4.找同行者相互監督

5.完成一件事後,獎勵自己

6.清晨寫清行動清單,列出3件最為重要的事;睡前寫反思日記,記錄自己為什麼拖延?有什麼好處,但又不得不需面對什麼慘痛的結果?

7.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如冥想、番茄時鐘法等等

8.在心中倒數321停,我現在要去做什麼

9.察覺自己拖延的原因。問問你自己為什麼不想去做某件事?是不是獎賞不夠,還是內心動力不足

10.肯定自己是一位“行動派”的人,而不是一位“拖延證重度患者”。

【總結】筆者認為:

一味地責怪自己的拖延症是不對的。寫作是腦力活動,是一個逆人性,又是反本能的事情。可以說,寫作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猶如把自己推進深淵,讓自己痛苦不安,即使是奄奄一息還是要讓自己撐著讓活下去。所以在寫作路上,你我時常拖延症發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要努力的事儘可能行動起來,跟拖延症說:“拜拜”,而不是強迫自己,終究拖延症。

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九:日常放鬆和自我調整的10個方法

讀書和寫作只是生活一個小懷節。不要為了讀書和寫作,忽視了身邊一些小美好。其實,一個優秀的寫作者,需要會生活,需要對一切事物敏感,才會有靈感出現。

1.完成任務之後,給自己倒一杯水,泡個茶,走動走動

2.走到陽臺或者頂層空曠的地方,披上外套,閉上眼睛,深呼吸,讓思緒隨風飄。然後慢慢睜開眼睛,仰望星空,感受一下自己的天地之間的距離

3.衝個熱水澡,播放輕音樂或者鋼琴曲,感受熱水從身體上緩緩流過,傾聽流水的滴答聲

4.種種花,給自己搭建一個小花園。閒暇時,賞賞花。

5.停下工作,跟身邊人聊聊天,但要把控時間

6.飯點時,做做飯,偶爾跟做做小甜點和零食,如蛋撻和炸蝦片

7.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和焦慮感,找一位值得自己信賴的人聊天

8.坐在原地做冥想,最簡單的方法:閉上眼睛,放下腦袋,深呼吸吐氣,感受氣流,

9.女孩子可以嘗試做瑜伽,男士可以在家買一些運動器材,或者出去跑步

10.設置鬧鐘,躺在床上,閉上眼睛,進入歇息片刻

【總結】筆者認為:

寫作重在思路,重在方法。用公式表示為:寫作=靈感+技巧+刻意練習。

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99%汗水+1%靈感”,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很多人只記得前半句,卻忽視了後半句。沒有1%的靈感,撬動99%的努力,結果很可能不盡如意。寫作也如此。花99%精力來學習、或者練習寫作,還需要巧用1%思考,才能觸發靈感。

所以在我看來,正確的寫作姿勢,不是自我捆綁,逼自己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的碼字,而是要常自我放鬆,來找到靈感。

十:堅持並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

世界上最好的擋箭牌是「忙」。所有藉口終究是「無心」。不是你太忙了,而是你把時間用來麻痺自己。每個人每天有24小時。24小時減去-8小時在工作和8小時休息,你還剩下8小時,能培養一下小習慣,來悅納自己。

比如,我多年來,一直堅持做的10個小習慣,受益匪淺。

1.讀書——好書不多讀,則白讀

2.寫日記——人無自省,則白活

3.計劃——人生無規劃,則瞎忙

4.散步(跑步)——不鍛鍊,難以成器

5.冥想——給心靈放個假

6.對幫助他人——助人助己,積善積德

7.寫明信片——從細節做起,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8.泡腳——助睡眠,利健康

9.賺錢——生活保障

10.定期學習新技能、每年安排1-2次旅行

【總結】筆者認為:

漸漸地,我們都成為工作的“機器人”。離目標越來越遠的工作,是沒啥意義的。在我看來,優秀的寫作者,應該是一位有靈魂的人。

寫作沒方法?不對!優秀的寫作者都有這10大共同習慣和100個方法

寫在最後:

愛因斯坦的幸福論是對的。他認為:“平淡樸素的生活要比追求成功而不停奔波更幸福。”也就是說,最幸福的人過著一種工作和生活相互“平衡”的日子。寫作也如此。

所以在我看來,一位優秀的寫作者不在於他能靠寫作賺多少錢,而是本人過著一種什麼生活,能向他人貢獻什麼,並創造何種價值。

所以我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用正確的方法走上寫作的道理,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寫作變現,然而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寫作深淵。

記得:寫作是一件快樂,而非痛苦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