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馳援全球的中國快遞迎來良機

疫情下,馳援全球的中國快遞迎來良機

早在80年代,以聯邦快遞為首的國外快遞物流企業就已開始佈局中國市場。而中國大部分快遞企業初始於20世紀90年代,發力於2000年。經過長則20餘載、短則10餘載的發展,目前中國市場頭部六家快遞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80.4%。

按運量計算,中國快遞市場自2014年以來一直穩居全球榜首,2019年行業業務量更是達到了635.2億件,並且產生了兩家業務量過百億的企業,絕世僅有。可以看到,中國快遞企業不僅成功地阻擋了國外巨頭中國市場版圖上擴張,同時自身得以迅速地發展壯大。

4月8日,隨著中國武漢“解封”,中國的疫情基本上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而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目前疫情態勢卻愈發嚴重。截止到4月7日,美國確診病例超過33萬,意大利已超9萬、西班牙已超8萬、德國、法國已超7萬。全球化時代,各國利益深度交融,

中國作為公認的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防疫和醫療物資生產的出口大國此時也國際社會的抗疫提供保障和支撐。

如今中國快遞能否因為疫情關係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呢?

機遇來襲 | 國內外航空貨運格局重塑

受新冠肺炎影響,許多跨國企業受到巨大打擊,其中包括各大國際物流公司。FedEx和TNT於2020年3月25日發佈服務安排。

疫情下,驰援全球的中国快递迎来良机

由於許多客運和貨運航空公司的航班取消,全球市場運力下降,但貨運需求卻不斷增長。同時,一些國家/地區為了更好地抗擊疫情,制定了一些新的當地法規政策,國際物流公司選擇暫停了不少送貨服務或者服務出現延遲。目前,中國的疫情基本已得到控制。中國快遞企業在完成全面復工復產任務的同時也在助力全球抗疫工作

3月21日,申通國際華東分撥中心發出一批N95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通過吉祥航空當天到達芬蘭,並將該批物資經由瑞典申通和芬蘭申通分別捐贈給中國駐瑞典大使館芬蘭當地衛生部。3月28日,有一批防疫物資再次通過吉祥航空抵達芬蘭,並由芬蘭申通當日清關並完成派送。

3月25日凌晨1點,受福建省政府外事辦公室等部門委託,在圓通航空公司的支持協助下,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開通了“晉江-馬尼拉”國際貨運包機航班,主要裝載了防護口罩、檢測試紙以及防護服等防疫物資,貨物體積75立方米,重量達11.9噸,協助菲律賓防控疫情,促進中菲友好關係。

疫情下,驰援全球的中国快递迎来良机

政策利好 | 航空貨運迎政策支持

3月24日國常會議指出,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明顯短板。一要加強國際協作,暢通國際快件等航空貨運,對疫情期間國際貨運航線給予政策支持。一視同仁支持各種所有制航空貨運發展,鼓勵航空貨運企業與物流企業聯合重組,支持快遞企業發展空中、海外網絡。二要完善航空貨運樞紐網絡。對貨運功能較強的機場,放開高峰時段對貨運航班的時刻限制。三要健全航空貨運標準,建立互通共享的信息平臺。升級改造現有機場設施,完善冷鏈、快件分揀等設施,推進以貨運為主的機場建設。

3月29日舉行的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展計劃司二級巡視員張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國國際航空貨運遇到嚴峻挑戰,民航局通過大力增加航空貨運運力供給等舉措,確保疫情期間國際航空貨運供應鏈穩定。同時張清表示,民航局大力增加航空貨運運力供給,挪出許多大型機場高峰時刻,供全貨機使用,貨運航班計劃審批開闢綠色通道鼓勵中外航空公司執行貨運加班包機引導

閒置客機執行貨運航班。同時,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運輸需求,及時啟動重大運輸任務,著力防範供應鏈“斷鏈”風險。

自身儲備 :哪家快遞公司可“破圈突圍”,走向國際市場?

為了佈局海外市場,各大快遞企業其實早有佈局。

圓通收購先達國際物流控股公司,成立國際業務事業部,目前已有12架飛機,並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公司實體,共開通了16條國際航線。順豐與UPS成立合資企業環球速運控股公司,主營

國際快運業務,目前擁有58架飛機。同時順豐的鄂州機場是國內首個專業國際貨運樞紐機場,預計在2021年投入運營,預計在2030年滿足吞吐量330萬噸。中通與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簽約,宣佈成立合資公司開拓全球航空運輸服務,已在美國設立3箇中轉倉;在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設立10餘個中轉倉;在德國、法國、日韓、新西蘭等地均設立中轉倉,海外倉資源日漸完備。菜鳥國際3、4月份投入近200架次包機,打通中外雙向物流通道,幫助全球商家復工復產並將抗疫物資送到了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個國家。並且,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和“兩進一出”的號召,順豐、京東、百世、菜鳥、韻達、中通、圓通、申通也早已在東南亞市場重兵佈局。

難點痛點 | 報關以及法律風險

不同的國家針對相同的商品有著不同的法律法規,若不瞭解當地的法律法規就貿然開展業務勢必會產生巨大的法律風險。

近日,一起糾紛發生在荷蘭,荷蘭國家電視臺(NOS)28日報道稱,荷蘭衛生部宣佈下令回收已發往醫療機構的約60萬隻中國進口口罩,因為這批口罩“不符合安全質量標準”。首先,因為中外對於醫用產品的標準不一;其次,本次新冠疫情緊急,中方廠家加班加點供應外國需求,有些廠家為趕製臨時訂單緊急轉產,也可能存在一些質量問題。

4月1日起,空海運等需要正式報關的防疫物品需要提供生產廠家的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經生產許可證、廠家的口罩檢測合格報告等,否則要沒收銷燬並可能追究法律責任。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疫情衝擊國際航空客運萎縮,導致客機腹艙貨運大幅下降。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國航空貨運能力,既保通保運保供,又增強國際競爭力。

相較於國際上先進的快遞企業,我國的快遞企業國際業務額確實佔比較低,在海外的運營的規模較小。目前國內疫情基本上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而海外各國還未擺脫疫情影響。危難時刻,更是快遞企業再次出發、走出國門的重大機遇。

疫情下,馳援全球的中國快遞迎來良機

疫情下,驰援全球的中国快递迎来良机
疫情下,驰援全球的中国快递迎来良机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